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预先危险性分析在火电厂安全预评价中的应用

2009-04-1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引言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是指在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投产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等做出概略的分析。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一般是利用安全检查表、经验和技术先查明危险因素存在方位,然后识别使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触发因素和必要条件,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安全预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性进行预测评价。由于安全预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项目建设之前进行的,对可行性研究分析的内容进行评价,没有现成实际的对象,它必须根据评价人员的理论和以往的评价经验进行分析、预测,评价拟建系统(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因而,经常选用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为安全预评价的分析方法之一。

    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时,评价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受评价人员的主观影响较大,因而评价人员对各个评价系统(工程、项目)的熟悉程度和实际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以火电厂除灰渣系统为例,对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应用流程进行演示,并提出该方法应用的注意要点,为评价人员在评价类似系统时提供参考。

    2、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预先危险性分析包括准备、审查和结果汇总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1)熟悉系统

    在进行危险性分析之前,必须对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流程、操作条件、设备结构、环境状况以及同类装置或设备发生事故的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并熟悉和掌握。

    (2)识别危险

    识别危险就是找出系统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在危险性识别时,对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系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都要找出来,包括环境、人、生产设备等因素。

    (3)分析触发事件

    触发事件亦即危险因素显现的条件。已知哪里潜有危险因素尚未发生事故时,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显现出来才可能导致破坏后果。

    (4)找出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危险因素出现以后要发展为事故还需要一定的条件,这就是事故的原因事件。

    (5)确定事故情况和后果危险因素查出后,导致何种事故,造成的破坏后果如何,需进行推测。

    (6)划分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

    系统或子系统查出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很多,为使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有轻重缓急、先后次序,对这些危险因素按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成四级,划分的原则见表1。

    3、预先危险性分析在火电厂除灰渣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灰渣系统是火力发电厂主要的辅助系统。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某火电厂除灰渣系统潜在事故进行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重要的一点是对已知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可行性。在火电厂除灰渣系统中已经考虑到的事故隐患。必须对事故隐患采取详细的事故应急措施。应急措施必须是非常详细的可行的操作进程,应急措施的编写必须符合该系统的具体情况,并经过反复论证后的可行方案。

    根据以往火电厂灰渣系统运行中的经验教训,分析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的起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结果见表1、表2所示

    4、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小结

    在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等级依据不充分,分级定位不明确,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具有针对性。

    在本文分析过程中,若把潜在的事故“灼烫”的危险等级定义为Ⅱ级,则所分析的事故的危险性偏低,红灰、热焦外泄过程中与人员接触,造成与之接触的人员大面积灼伤,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应定义为Ⅲ级。“电弧灼伤”的危险等级若定义为Ⅳ级,则夸大了事故的危险性,在电除尘器检修作业中引起作业人员的电弧灼伤,最大的可能是导致作业人员伤亡危险,而不至于导致整个火电系统崩溃、瓦解(灾难性的),因此,也应定义为Ⅲ级。

    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表1、表2)指出:火电厂除灰渣系统的主要潜在事故是灼烫和电弧灼伤,它的危险等级达到Ⅲ级,导致的事故后果都是很严重的(人员伤亡),针对促使所潜在的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触发事件、触发条件提出的安全措施是合理、可行的。

    5、结论

    通过对火电厂灰渣系统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提出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预防该系统实际运行以后的危险性,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适用范围广,它可用于识别和分析一切可能对系统(工程、项目)造成影响的人、物、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它是一种简便、容易掌握和操作的分析方法,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所得出的安全措施具有考虑全面、针对性强等特点。因此,它是减少、预防事故发生,实现系统安全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