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建立安全评价体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2009-06-0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摘要: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它造福于人类,但管理不善也会酿成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为了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安全性能,提出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体系,旨在科学准确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等级分析,指导建立不同设备的风险评估、监控措施和事故预警、防范对策,科学量化分析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建立;安全评价体系;确保;安全

    1特种设备安全现状

    2003年3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并于当年6月1日正式实施。

    《条例》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特种设备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心,它是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制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稳步推进,各级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各项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各类事故稳中有降,重特大事故得到初步遏制,特种设备事故在全国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所占比例逐步降低,并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它与人民群众生活密不可分,它造福于人类,但管理不善也会酿成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近几年,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事故仍是呈高发态势,形势依然严峻,它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损失。

    1.1 2003年全国特种设备事故状况

    据统计,2003年全国特种设备事故总体呈平稳下降态势,没有发生特大事故,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比2002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严重以上事故289起,其中重大事故12起,严重事故277起,共死亡235人,受伤37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091.43万元。在289起事故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159起,死亡114人,受伤281人,直接经济损失1779.63万元;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事故130起,死亡121人,受伤98人,直接经济损失1311.8万元。承压类设备事故率为0.35起/万台,机电类设备事故率为1.05起/万台。

    1.2 2003年事故特点及主要原因

    综观2003年特种设备事故产生的原因,其中因设备本身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98起,占事故总数的33.9%;因违章操作或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98起,占事故总数的33.9%;因未按规定检验或违法拒检,致使设备存在缺陷而引发的事故47起,占事故总数的16.3%;因安全附件及安全装置损坏失效引发的事故31起,占事故总数的0.7%。

    分析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是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而提出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强有力的办法和措施。《条例》的制定,就是要从制度上建立起有效的监察办法。在防范措施上要想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就必须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安全性能。因此,在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活动中,能否减少或者避免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关键就在于人们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以及管理活动中的科学方法的运用和对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不仅要靠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察,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而且要靠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措施的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提出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体系,旨在科学准确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等级分析,指导建立不同设备的风险评估、监控措施和事故预警防范对策,科学量化分析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的作用。

    2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2.1安全评价体系概述

    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起源于保险业。保险公司为用户承担各种风险,必须收取一定的保险费用,而收取费用的多少是由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决定的。因此,就产生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衡量风险程度的过程就是当时美国保险协会所从事的风险评价。而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又为企业降低事故风险提供了技术手段,很多大的公司也对风险管理及风险评价技术进行深人的研究,如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先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对化工装置进行风险评价。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系统安全工程又大大推动了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80年代初期,系统安全工程引人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系统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得到大量的应用。许多科研单位也进行了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使我国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从定性阶段进人了定量评价的阶段。

    安全评价作为预测、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将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凭经验进行管理,转变为预先辨识系统的危险性,事先预测、预防的“事前过程”。因此,可以说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和决策科学化的基础,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预防事故的具体体现。

    2.2建立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特种设备存在的风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的目的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

    通过安全评价,系统地对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隐患进行科学分析,针对事故和事故隐患可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提出消除危险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特别是在设计上采取相应措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或设备故障,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也不会因此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在设计之前进行安全评价,可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料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或当必须采用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设计之后进行的评价,可查出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特种设备运行阶段进行的系统安全评价,可了解系统的现实危险性,为进一步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通过安全评价,分析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事故的概率、事故严重度,提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等,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特种设备安全最优方案和管理决策。

    (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通过对特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术标准、规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实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2.3建立安全评价体系的意义

    (1)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作为预测、预防事故重要手段的安全评价,在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安全评价可确认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是否具备了安全生产条件。

    (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

    安全评价工作,特别是安全预评价,将有效地提高特种设备安全设计制造质量和使用的安全可靠程度;安装后的安全验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对设备进行安全评价,提高安全达标水平;设备使用阶段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水平作出结论,使生产、使用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同时也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了解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生产现状,实施宏观控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3)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

    安全评价不仅能确认特种设备的危险性,而且还能进一步考虑危险性发展为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而计算事故造成的危害,即风险率,并以此说明系统危险可能造成负效益的大小,以便合理地选择控制、消除事故发生的措施,确定安全措施投资的多少,从而使安全投人和可能减少的负效益达到合理的平衡。

    (4)有助于提高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评价可以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测、预防。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的“事后过程”。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特种设备生产、使用阶段的安全状况,全面地评价设备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

    安全评价可以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从纵向单一管理变为全面系统管理。安全评价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

    (5)有助于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安全评价可减少特种设备由于在制造、安装方面的缺陷造成安装后因达不到安全要求而引起的整改和返工建设;安全评价,可将一些潜在事故隐患在特种设备使用前消除;安全评价,可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较好地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并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无疑可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3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体系的分类

    特种设备安全评价可在设备的各个环节即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改造、维修、使用、报废的任一阶段进行。安全评价的内容和指标随着评价的目的和对方要求而变化。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通常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四类,专项评价应属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

    3.1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在特种设备设计、生产前分析和预测该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

    安全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①它将找出特种设备生产过程中固有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②用经过选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出危险、危害的程度及其产生的主要条件;③根据评价结果顺序排列出危险程度和产生危险条件的主次关系;④对照有关的安全质量法规、标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预评价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预评价在分析将发生事故的原因时,不仅分析客观原因,还要明确哪些事故危险是依靠管理措施来预防的,同时指出哪些部位、生产岗位的危险性、危害性大,需要重点监控和管理。

    总之,安全预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研究事故和危害为什么会发生、怎样发生、如何防止发生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的核心是对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它对照安全技术标准对特种设备进行衡量、分析、说明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其最终目的是确定采取哪些优化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各类特种设备整体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

    3.2安全脸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是在特种设备制造出厂前或安装结束投人使用前,通过对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的检测、检验,查找设备正式运行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整改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安全验收评价是为特种设备安全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对未达到安全要求的特种设备提出安全补偿及补救措施,以利于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程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3.3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从而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及建议。这种对在用设备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全面综合安全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全面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识别,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

    (3)对发现的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整改的优先度进行排序。

    (4)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现状评价形成的综合评价报告应纳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3.4安全专项评价

    安全专项评价是根据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的,是针对安全问题进行的专项安全分析评价,如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时的设备评价和起重机械专项整治时的设备评价。

    安全专项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类特种设备或安全生产装置等对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措施及建议。

    4特种设备安全评价的内容和程序

    4.1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是一个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方法识别和评价特种设备存在风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在于识别危险来源,确定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在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于整个评价工作中。

    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危险性识别和危险性评价两部分。危险性识别包括危险源辨识和计算风险率;危险性评价包括判别指标和危险性控制。安全评价通过危险性识别及危险度评价,客观地描述特种设备的危险程度,指导人们预先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特种设备的危险性。

    4.2安全评价的程序

    安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1)准备阶段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特种设备的技术资料。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根据被评价特种设备的状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定性定量评价

    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对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4)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5)评价结论及建议

    简要地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特种设备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5结论

    总之,积极推进特种设备科技创新,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尽快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体系,实现危险源科学分级和有效监控,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防范事故的能力,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