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日常安全管理要与安全评价工作有机结合,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 安全评价 安全管理 过程方法 流程管理 持续改进 安全文化
目前为数不少的企业对安全评价的认知程度不高,存在应付思想,与安全评价机构配合不力,不愿意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使安全评价机构的工作难以“对症下药”;对安全评价机构提出的整改措施不能积极主动创造条件落实,这样的安全评价工作就很难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失去了安全评价的实际意义,事故隐患得不到解决,企业的安全生产就要亮红灯。 就此问题,笔者从安全评价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有机结合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企业要正确认识安全评价工作的目的
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一方面是国家行政许可的需要,另一面是企业实现安全管理本质化的需要。安全评价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就好比是“企业大夫”。企业需要安全评价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听、看、问、查、评”,查出企业的安全隐患,进行科学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整改措施,从而消除隐患,使企业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企业应该抓住安全评价的契机,极力与安全评价机构配合,从“强身健体”的高度出发,如实汇报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状况、存在隐患等情况,以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持续好转。
二、把安全评价的结果贯穿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
安全评价报告并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通行证”,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指导安全生产的实用性。一方面对安全评价结果的要进行宣传与培训,让大家都知道目前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危害性;另一方面要对评价报告中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整改时间、资金预算、明确负责人及其职责等,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以真正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的自保自查体系
安全管理讲起来简单,实际上却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安全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扎扎实实、一丝不苟,要牢牢贯穿于生产的全方位、全过程,来不得马虎。任何一起看似“偶然”的事故,其背后都蕴含着事故发生的“必然”规律,都能找到发生事故的根源。
企业应通过安全评价,建立安全管理目标、完善安全管理网络、明确安全职责,开展包括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等内容在内的安全培训教育,持续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制定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地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绩效评估与改进,培育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等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的自保自查体系。下面着重就运用过程方法,导入流程管理,强化安全细节管理和建立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作个探讨:
(一)、运用过程方法,导入流程管理,强化安全细节管理。
企业安全工作由一个又一个过程构成,有效管理的基础是清晰的识别安全过程,确定每项安全管理工作过程的输入、输出、监控指标,建立安全过程控制及安全绩效的考核基础。
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任何将所接收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视为过程。过程方法实际上是对过程网络的一种管理方法,它要求组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过程方法是一种更精细,更系统,更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这一管理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运用过程方法进行管理,要求我们首先识别过程。所谓识别过程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将企业的一个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二是对现有的过程进行定义和分辨。例如流水线上的作业过程,可以分解到每个员工所干的工作为止。其次是要强调主要过程。企业的过程网络错综复杂,企业安全管理者对主要过程应重点控制不能放松。抓住重点矛盾,以防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同时,还要严格职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过程一旦建立,并运转,就应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其出现异常。控制时要注意过程的信息,当信息反映有异常倾向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使其回复正常。操作人员要严格按标准化操作,避免习惯性操作,最终实现输出的增值。更重要的要经常改进过程,通过对过程的测量和分析,发现过程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以及可以改进的机会,对过程进行改进,提高其效益或效率。从而达到实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流程管理是以平衡的流程观为导向,通过对组织流程“识别、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创新”的循环过程,持续提高组织绩效的系统化改进方法。通过流程管理能提高流程管理意识、拓宽管理视野、转变管理观念;通过流程管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基础管理、提高执行力;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调动员工管理创新的积极性。
为保障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实施,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导入流程管理,制定配套的安全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明确产生的记录或基础资料,避免重复交叉、遗漏、扯皮,明确各安全管理环节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依据及方法,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二)、建立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在安全评价、安全过程识别、流程梳理、优化的基础上,编制各项安全管理标准、规章制度,建立安全标准体系,为安全工作常态化开展奠定基础,使各项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而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最有效的做法是贯彻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是一项管理体系标准,目的是通过管理减少及防止因意外而导致生命、财务、时间的损失,以及对环境的破坏。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1)规划(策划)阶段
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方针,建立总体目标,并制定行为准则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
充分利用安全评价中的危险点分析、存在隐患、应急预案、整改措施等规定职责,做好培训,沟通交流,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对各项活动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
3)检验阶段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相关过程进行监督、监测和审核,根据监测结果,对不符合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改进阶段
最高管理者定期进行管理评审,评估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计划,动员职工参与改进。
四、坚持PDCA循环,建立不断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通过安全评价、安全检查、安全绩效考核、事故通报、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评审等,不断发现问题、反馈信息,持续开展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活动,使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建立起长效的、动态的管理机制。
五、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安全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培育提倡对人的“爱”与“护”,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而形成的安全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以安全标准体系作为主体的安全规范文化,同时结合法律法规要求及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提炼企业安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通过方案实施,逐步形成 “珍惜生命、文明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的文化氛围,落实“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的要求。从而,全面提高人员安全素养,
使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安全规范的做法成为习惯,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要求,企业要及时熟悉和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县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要服从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充分利用评价机构的资源(请安全评价机构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如:培训、安全检查、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指导等),形成企业自查、整改→专家评价→整改、复查、巩固→新一轮评价的环节,以此形成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让监管部门放心,让中介机构省心,更让企业自身顺心。
上一篇:安全评价对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