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海恩法则”:安全是一种完美

2008-06-0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人们早有这样的共识:每起严重事故,不发生则已,一发生往往都经不起检查,问题必然成堆成串。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共识还是较为原始和模糊的。因此,很容易为人淡忘。
 
  但是,听听“海恩法则”,结果则会大不相同。
 
  所谓“海恩法则”,指的是:“每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30次左右的轻微事故、300次左右的未遂先兆和1000起左右的事故隐患”。
 
  也许有人认为:这“法则”未免太精细、太武断了;甚至有人怀疑,这“法则”的数据准确吗?
 
  如果耐心研究一下的话,结果还真差不多。
 
  台湾曾在两年的时间里摔掉6架三代战机。西方报刊曾讽刺其损失相当于“打了3场科索沃战争”,因为西方在科索沃战争中所损失的三代战机也只有两架而已。
 
  台湾军方为此组织调查团仔细检查,其中仅F-16一种战机,发现的“未遂先兆”竟多达360个!比如,长达15公里的导线、绝缘层根本不适合台湾潮湿的气候、一些零件美国海军自己早已禁用……等等。
 
  事实上,“海恩法则”除对人们进行警示外,显然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使人们认识到,既然事故牵涉的因素如此之多,那做好安全工作就比想像的要艰巨得多。那么,解决的方法也就不能只是“就事论事”,仅仅局限在对事故具体原因的分析上,而是还必须从宏观和总体上多想办法,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这样,建立“安全理念”就显得理所当然了。正如“海恩法则”指出的,安全牵涉到方方面面。以飞行安全为例,不仅要关注空中,而且还涉及地面,步步相接,环环紧扣,任何隐患都可能发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严重后果。所以,装备战线上的每一名同志都要有“安全无小事”的理念。
 
  同时,“海恩法则”也说明了影响安全因素的复杂性、众多性,甚至“海量”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与装备日趋复杂,更出现了“效益越高,风险越大”的现象,非安全因素的“海量”性也自然水涨船高。
 
  不过,“海恩法则”的启示也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如果能够真正保证了安全,就说明各项工作真“做到了家”。换句话说,清除“海量”隐患,必然要求所有细节都尽善尽美、天衣无缝,不仅“万无一失”,甚至“亿无一失”。
 
  因此,安全完全可以说是一种奇迹,一种非常了不起的事业,一种完美。
 
  完美,是各种工作水平和成果的“最高境界”。一切工作都应力求完美,远离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