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火力发电厂金属专业名词术语(2)DL/T882—2004

2007-02-27   DL/T882—2004   |   收藏   发表评论 0

  5.2.25

  高合金钢high-alloysteel

  合金元素总含量为超过10%的合金钢。

  5.2.26

  合金结构钢structuralalloysteel

  用作机械零件和各种工程构件并含有一种或数种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钢。可分为普通合金结构钢和特殊用途合金结构钢。普通合金结构钢包括低合金高强度钢、低温用钢、超高强度钢、渗碳钢、调质钢和非调质钢。特殊用途合金结构钢包括弹簧钢、滚珠轴承钢、易切削钢和冷冲压钢等。

  5.2.27

  合金工具钢alloytoolsteel

  在碳素工具钢中加入硅、锰、镍、铬、钨、钼、钒等合金元素的钢。与碳素工具钢相比,由于加入合金元素,钢的淬透性和抗回火性得到改善。

  5.2.28

  低合金高强度钢highstrengthlowalloysteel

  在低碳钢中利用添加少量合金化元素使钢在轧制状态或正火状态的屈服强度超过275MPa的一类合金钢。

  5.2.29

  耐热钢heatresistantsteel

  在高温下既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又有长期组织稳定性的钢的总称。主要是一些加入了铬、硅、铝、钼、钒、钨、铌、钛、硼及稀土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钢。

  5.2.30

  珠光体耐热钢pearliticheat-resistantsteel

  正火后的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包括部分贝氏体组织)的耐热钢,也称珠光体热强钢。钢中合

  金元素总含量在5%以下,如15CrMo、12CrlMoV、12Cr2Mo等。

  5.2.31

  奥氏体耐热钢austeniticheat-resistantsteel

  利用弥散分布的、高温时不易聚集长大的碳化物或金属间化合物使钢强化,常温下其显微组织为奥氏体组织或只含少量铁素体的奥氏体一铁素体复相组织的耐热钢。其合金元素总含量一般在50%以下,主要为铬、镍和在铬、镍基础上加入钨、铝、铌、钛等强化元素的钢,另外还有铬锰氮、铬镍锰及铁铝锰系奥氏体耐热钢等。

  5.2.32

  马氏体耐热钢martensiticheatresistantsteel

  正火后得到马氏体或马氏体加贝氏体(包括少量铁素体)组织的耐热钢。它是以含铬12%~13%

  和加有强化元素钨、铝、钒等,以及含铬9%和加入钼、铌、铝、氮等钢为主。

  5.2.33

  铁素体耐热钢ferriticheat-resistantsteel

  在常温下呈铁素体组织且在高温下不发生奥氏体转变的耐热钢。这类钢常含有较多的铁素体形成元素,如铬、硅、铝等。含铬量一般在13%~27%之间。

[NextPage]

 

  5.2.34

  不锈钢stainlesssteel

  具有抵抗大气、酸、碱、盐等腐蚀作用的合金钢的总称。

  5.2.35

  铁素体不锈钢ferriticstainlesssteel

  铬含量一般在12%~30%,金属组织为铁素体相(体心立方晶格)的铁基合金。这类钢一般不含

  镍或含很少量的镍。

  5.2.36

  奥氏体不锈钢austenlticstainlesssteel

  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相(面心立方晶格)组织的不锈钢。根据所含合金元素可分为铬-镍系奥氏体不锈钢,铬-镍-锰系奥氏体不锈钢和铁-锰-铝系奥氏体不锈钢等。

  5.2.37

  马氏体不锈钢martensiticstainlesssteel

  铬含量不低于12%(一般在12%~18%之间)并具有马氏体相组织的高铬钢。

  5.2.38

  耐酸钢acidresistantsteel

  在各种侵蚀性较强的酸性介质中耐腐蚀的钢。通常把不锈钢和耐酸钢统称为不锈耐酸钢,有时简称为不锈钢。

  5.2.39

  抗氧化钢oxidation-resistantsteel;scale-resistantsteel

  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时具有高温抗氧化能力的一类合金钢,也叫耐热不起皮钢和高温不起皮钢一

  般包括铁素体类和奥氏体类两类。

  5.2.40

  耐磨钢abrasion-resistantsteel;wear-resistantsteel

  在各种受力状态下和不同环境下,具有高度耐磨损的钢种。如高锰钢、轴承钢、低合金高强度钢等。

  5.2.41

  低温钢cryogenicsteel

  在-1O℃以下的低温能保证缺口韧性的钢。

  5.2.42

  耐热合金heat-resistantalloy

  使用温度在600℃以上,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热强性的合金。

  5.2.43

  耐蚀合金corrosionresistantalloy

  在各类腐蚀或腐蚀与力学因素并存的环境中表现出较好抵抗能力的合金。

  5.3金属加工

  5.3.1

  铸造casting;foundry

  将熔融金属浇注、压射或吸入铸型型腔,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形工艺。

  5.3.2

  热压力加工hot-pressedwork

  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压力加工。例如:热轧、热锻等。

  5.3.3

  冷压力加工cold-pressedwork

  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加工。例如:冷轧、冷拔等。

  5.3.4

  轧制rolling

  金属材料通过具有旋转轧辊的轧机进行塑性加工的过程。按轧制时金属是否立即产生软化(回复和再结晶)可分为热轧和冷轧。

  5.3.5

  热轧hotrolling

  在材料回复和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轧制过程。

  5.3.6

  冷扎coldrolling

  材料不经加热直接在室温下进行的轧制过程。冷扎时金属材料有加工硬化产生。

  5.3.7

  拉拔drawing

  将金属坯料从小于坯料断面的模缝中拉出,使其断面减少而长度增加的加工方法。拉拔多在冷态下进行,亦称冷拉。

  5.3.8

  挤压extrusion

  将金属放在密闭的挤压筒内,使之从规定的模孔中挤出,以便获得不同形状和尺寸成品的加工方法。通常分热挤压和冷挤压两种。

  5.3.9

  锻造forging

  对金属毛坯施加压力或冲击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几何形状、尺寸和组织性能的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6金属物理性能

  6.1弹性性能

  6.1.1

  密度density

  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符号为P,单位为kg/m3。

  6.1.2

  弹性模量elasticmodulus

  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正应力与相应的正应变之比值称为弹性模量,表征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材料常数。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及晶体结构。符号为E,单位为Pa。

  6.1.3

  切变模量shearmodulus

  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切应力与相应的切应变之比值称为切变模量,表征材料抵抗切应变的能力。有时也称为剪切模量或刚性模量。符号为G,单位为Pa。

  6.1.4

  泊松比Poisson'sratio

  材料在均匀分布的轴向应力作用下,在弹性变形的比例极限范围内,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值的绝对值称为泊松比,又称横向变形系数,是材料常数。符号为μ。

  6.2热学性能

  6.2.1

  熔点meltpoint

  物质的晶态与液态平衡共存的温度称为熔点,又称熔融温度。符号为tR,单位为℃。

  6.2.2

  比热容specificheat

  单位质量的物体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或每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c,单位为J/(kg•K)。

  6.2.3

  热导率thermalconductivity

  当温度梯度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热传导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该材料的热导率,是表征金属材料热传导速度的物理量。符号为λ,单位为W/(m•K)。

  6.2.4

  热扩散率thermaldiffusioncoefficient

  反映温度不均匀的物体中温度均匀化速度的物理量。表征不稳定导热过程的速度变动特性。它正比于热导率。符号为α,单位为m2/s。

  6.2.5

  线膨胀系数coefficentoflinearexpansion

  金属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比值,称为线膨胀系数。它是衡量材料热膨胀性大小的性能指标。符号为α1。,单位为K-1。

  6.3电学性能

  6.3.1

  电阻率resistivity

  长度为1m、截面积1m2的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为电阻率,是表示材料通过电流时阻力大小的指标,是反映介质材料绝缘性能的参数。符号为P,单位为Ω•m。

  6.3.2

  电导率electricconductivity

  导体维持单位电位梯度(即电位差)时,流过单位面积的电流称为电导率,它是反映导体中电场

  和电流密度关系的物理量,是衡量导体导电性能的指标,与电阻率互为倒数。符号为γ,单位为S/m。

  6.4磁学性能

  6.4.1

  铁损totallossintheiron

  单位重量的铁磁材料在动态磁化条件下,由于磁滞和涡流效应而消耗的能量称为铁损,它包括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剩余损耗。符号为P,单位为W/kg。

  6.4.2

  磁导率magneticpermitivity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比值称为磁导率。是衡量磁性材料磁化难易程度的性能指标。符号为μ,单位为H/m。

  6.4.3

  磁感应强度magneticinductionstrength

  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强度,等于放在那一点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作用力与导线中的电流强度和导线长度乘积的比值,它是衡量磁性材料磁性强弱的重要指标。磁感应强度亦称为磁通量密度,符号为B,单位为T。

  6.4.4

  矫顽力coerciveforce

  磁性材料经过一次磁化并去处除磁场强度后,磁感应强度并不消失,仍保留一定的剩余磁感应强度,即剩磁。为消除磁感应强度而施加的反向磁场强度的绝对值即为铁磁体的矫顽磁力或简称为矫顽力。是衡量磁性材料退磁和保磁能力的性能指标。符号为Hc,单位为A/m。

  7金属力学性能

  7.1应力与应变

  7.1.1

  应力stress

  物体受外力作用后所导致物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内应力。

  7.1.2

  标称应力nominalstress

  不考虑几何不连续性(如孔、沟、圆角等)所产生的影响而按简单理论计算的净截面上一点的应力。

  7.1.3

  正应力normalstress

  垂直于力作用平面的应力分量,有拉应力和压应力两种,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7.1.4

  拉应力tensilestress

  力的方向背离力作用平面的正应力,称为拉应力。

  7.1.5

  压应力compressivestress

  力的方向指向力作用平面的正应力,称为压应力。

  7.1.6

  切应力shearstress

  剪切于力作用平面内的应力分量,称为切应力。

  7.1.7

  扭应力torsionalstress

  由扭转作用而引起的横截面内的切应力,称为扭应力。

  7.1.8

  应变strain

  由外力所引起的物体原始尺寸或形状的相对变化,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7.2常规力学性能

  7.2.1

  强度strength

  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能力的总称。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Re和抗拉强度Rm等。

  7.2.2

  弹性elasticity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其形状和尺寸,当外力卸除后物体又回复到原始形状和尺寸,这种特性称为弹性。

  7.2.3

  弹性极限elasticitylimit

  拉伸试样保持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为弹性极限。

  7.2.4

  抗拉强度(Rm)tensilestrength

  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对于塑性材料,它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单位为MPa。

  7.2.5

  规定总延伸强度(Rt)proofstrengthoftotalextension

  试样标距部分的总伸长(弹性伸长加塑性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表示此应

  力的符号应附以角注说明所规定的百分比。例如:Rt0.5表示规定总伸长率达0.5%时的应力。

  7.2.6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permanentsetstrength

  试样卸除拉伸力后,其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达到规定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角注说明所规定的百分比。例如:Rr0.2表示规定残余伸长率为0.2%时的应力。

  7.2.7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proofstrengthofnon-proportionalelongation

  试样标距部分的非比例伸长达到规定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角注说明所规定的百分比。例如:Rp0.1表示规定非比例伸长率为0.01%时的应力。

  7.2.8

  屈服点yieldpoint

  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试样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

  应力。

  7.2.9

  上屈服强度(ReH)upperyieldstrength

  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

  7.2.10

  下屈服强度(ReL)loweryieldstrength

  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

  7.2.11

  屈强比yieldratio

  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7.2.12

  塑性plasticity

  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常用的塑性判据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7.2.13

  超塑性superplasticity

  一些金属在特定组织状态下(主要是超细晶粒),特定温度范围内和一定变形速度下表现出极高

  的塑性,其伸长率可达百分之几百甚至百分之几千,这种现象称为超塑性。

  7.2.14

  伸长率percentageelongation

  试样在试验中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7.2.15

  断后伸长率(A)percentageelongationafterfracture

  试样拉断后,标距的残余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7.2.16

  断面收缩率(Z)percentagereductionofarea

  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

  7.2.17

  塑性应变比plasticstrainratio

  金属薄板试样轴向拉伸到产生均匀塑性变形时,试样标距内宽度方向的真实应变与厚度方向的真实应变之比。

  7.2.18

  应变硬化指数strainhardeningexponents

  经验的真实应力与真实应变关系σ=kεn中的指数n。用假定对数真实应力和对数真实应变之间成线性关系的斜率来评定。表征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形变强化能力的一种量度。

  7.2.19

  真实应力StruthstressS

  真实应力为工程应力σ和工程应变ε的函数,S=σ(1+ε)。

  7.2.20

  真实应变еtruthstrainе

  真实应变为工程应变ε的函数,е=1n(1+g)。

  7.2.21

  抗压强度compressivestrength

  试样压至破坏前承受的最大标称压应力。只有材料发生破裂情况才能测出抗压强度。

  7.2.22

  抗扭强度torsionalstrength

  试样在扭断前承受的最大扭矩,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试样表面最大切应力。

  7.2.23

  抗剪强度shearstrength

  试样剪切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符号为τ,单位为MPa。

  单剪试验时,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双剪试验时,抗剪强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τb——抗剪强度,N/mm2;

  Fb——断裂前的最大试验力,N;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7.2.24

  抗弯强度bendingstrength

  试样在弯曲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正应力。

  7.2.25

  冷弯性coldbendproperty

  金属材料在室温下能承受弯曲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出现裂纹前能承受的弯曲程度越大,则材料的冷弯性越好。弯曲程度一般用弯曲角度和弯芯直径对材料厚度的比值来表示。

  7.2.26

  反复弯曲性reversebendproperty

  金属板、带、线(丝)材或金属覆盖层承受反复弯曲而不产生裂缝的能力。

  7.2.27

  冲压性impactforgingproperty

  金属经冲压变形而不产生裂纹等缺陷的能力。

  7.3硬度

  7.3.1

  硬度hardness

  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抗力,是衡量金属软硬的判据。

  7.3.2

  压痕硬度indentationhardness

  在规定的静态试验力下将压头压入材料表面,用压痕深度或压痕表面积评定的硬度。

  7.3.3

  布氏硬度值Brinellhardnessnumber

  用球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平均压力表示的硬度值,符号为HB。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试

  验时的布氏硬度值,可表示为HBS(HBW)。布氏硬度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F——试验力,N;

  D——球体直径,mm;

  d——压痕平均直径,mm。

  7.3.4

  残余压痕深度增量permanentincreaseofdepthofindentation

  洛氏硬度试验中,在卸除主试验力并保持初始试验力的条件下测量的深度方向塑性变形量,用e表示。

  对于洛氏硬度试验,e的单位为0.002mm。

  对于表面洛氏硬度试验,e的单位为0.001mm。

  7.3.5

  洛氏硬度值Rockwellhardnessnumber

  用洛氏硬度相应标尺刻度满量程值与残余压痕深度增量之差计算的硬度值。

  对于用金刚石圆锥压头进行的试验,洛氏硬度值为100-e;

  对于用钢球压头进行的试验,洛氏硬度值为130-e。

  7.3.6

  洛氏硬度标尺Rckwellhardnessscale

  由不同类型压头、试验力及硬度公式组合所表征的洛氏硬度。例如:

  A标尺洛氏硬度(HRA),是用圆锥角为1200的金刚石压头,在初始试验力为98.07N、总试验力

  为588.4N条件下试验,用100-e计算出的洛氏硬度。

  B标尺洛氏硬度(HRB),是用直径为1.588mm的钢球,在初始试验力为98.07N、总试验力为980.7N

  条件下试验,用130-e计算出的洛氏硬度。

  C标尺洛氏硬度(HRC),是用圆锥角为1200的金刚石压头,在初始试验力为98.07N、总试验力

  为1471.0N条件下试验,用100-e计算出的洛氏硬度。

  7.3.7

  表面洛氏硬度值Rockwellsuperficialhardnessnumber

  用表面洛氏硬度相应标尺刻度满量程值与残余压痕深度增量之差计算的硬度值,即100-e。

  7.3.8

  维氏硬度值Vickershardnessnumber

  用正四棱锥形压痕单位表面积上所承受的平均压力表示的硬度值。维氏硬度值按下式计算:

  (4)

  式中:

  F——试验力,N;

  d——压痕两对角线长度算术平均值,mm。

  7.3.9

  努氏硬度值Knoophardnessnumber

  用菱形压痕投影单位面积承受的平均压力表示的硬度值。其计算公式为:

  (5)

  式中:

  F——试验力,N;

  d——压痕长对角线长,mm。

  7.3.10

  肖氏硬度值Shorehardnessnumber

  用冲头弹起的高度和规定高度的比值与肖氏硬度系数的乘积表示的硬度值。其计算公式为:

  (6)

  式中:

  K——肖式硬度系数;

  h——冲头弹起的高度,mm;

  h0——规定高度,mm。

  7.3.11

  里氏硬度值Leebhardnessnumber

  用规定质量的冲击体在弹力作用下以一定速度冲击试样表面,用冲头在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回弹速度与冲击速度的比值计算硬度值。计算公式如下:

  (7)

  式中:

  HL——里氏硬度;

  vR——冲击体回弹速度;

  vA——冲击体冲击速度。

  7.4韧性

  7.4.1

  韧性toughness

  金属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称为韧性。金属的韧性通常随加载速度提高、温度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减小。

  7.4.2

  冲击吸收功impactabsorbingenergy

  规定形状和尺寸的金属试样在冲击试验力一次作用下折断时所吸收的功,符号为AK,单位为J。

  7.4.3

  冲击韧度impacttoughness

  冲击试样缺口底部单位横截面积上的冲击吸收功,符号为αK,单位为J/cm2。

  7.4.4

  应变时效冲击吸收功strainagingimpactabsorbingenergy

  经规定应变和人工时效后试样的冲击吸收功,符号为AKS,单位为J。

  7.4.5

  应变时效冲击韧度strainagingimpacttoughness

  试样缺口底部单位横截面积上的应变时效冲击吸收功,符号为αKS,单位为J/cm2。

  7.4.6

  应变时效敏性系数strainagingsensitivityfactor

  未经受应变时效与经受应变时效试样的冲击吸收功平均值之差,除以未经受应变时效试样的冲击吸收功平均值所得的值,用百分数表示。

  7.4.7

  韧脆转变温度tonghness-brittlenesstransitiontemperature

  在一系列不同温度的冲击试验中,冲击吸收功急剧变化或断口断裂形貌急剧转变的温度区域。

  7.4.8

  无塑性转变温度NDTnil-ductivitytransitiontemperatureNDT

  按标准落锤试验方法试验时,试样发生断裂的最高温度。

  7.4.9

  断裂形貌转变温度FATTfractureapperancetransitiontemperatureFATT

  在一系列不同温度下,用夏比“V”形缺口试样进行冲击试验,根据断口的脆性面积(结晶状面积)与断口总面积的比值确定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常用50%的面积比表示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即FATT50。也有的用20%的面积比表示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即FATT20。

  7.5蠕变、持久与应力松弛性能

  7.5.1

  蠕变creep

  在规定温度和恒应力作用下,材料塑性变形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广义的蠕变按温度可分为三种:在0~0.15Tm(Tm为金属材料的熔点)之间发生的蠕变称为对数蠕变;在0.15Tm~1.0Tm之间发生的蠕变称为回复蠕变(高温蠕变);在0.85Tm~1.0Tm之间发生的蠕变称为扩散蠕变。

  7.5.2

  蠕变激活能creepactivationenergy

  控制稳态蠕变速率的热激活能。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热激活机制控制着蠕变速率。

  7.5.3

  蠕变速率creeprate

  拉伸蠕变试验中试样单位时间的变形,即给定时间内蠕变曲线的斜率,或称蠕变速度。

  7.5.4

  蠕变曲线creepcurve

  以蠕变变形量作为时间函数所绘制的曲线。

  7.5.5

  蠕变第一阶段thefirststageofcreep

  蠕变速率随时间逐渐降低的期间。

  7.5.6

  蠕变第二阶段thesecondstageofcreep

  蠕变速率恒定的期间,亦称为恒速蠕变阶段或称为稳态蠕变阶段。

  7.5.7

  蠕变第三阶段thethirdstageofcreep

  蠕变速率随时间逐渐增加的期间。

  7.5.8

  蠕变极限creeplimit

  在规定温度下使试样在规定时间内产生的蠕变总伸长率或稳态蠕变速率不超过规定值的最大应

  力,它表征金属材料抵抗蠕变变形的能力。符号为上标T表示试验温度(℃),下标V表示规定的蠕变速度。单位为MPa。例如:=4.9MPa,表示在蠕变试验第二阶段,温度为600℃,蠕变速度为1×10-5%/h时的蠕变极限为4.9MPa。

  7.5.9

  持久强度极限stressrupturelimit

  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下达到规定的试验时间而不致断裂的最大应力,表征金属材料抗高温蠕变断裂的能力。符号为,上标T表示试验温度(℃),下标t表示持续时间。单位为MPa。例如:=8.8MPa,表示580℃时,10万h的持久强度极限为8.8MPa。

  7.5.10

  持久塑性stressruptureplasticity

  材料在一定温度及恒定试验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用蠕变断裂后试样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表示。

  7.5.11

  持久断后伸长率percentageelongationofstress-rupture

  持久试样断裂后,在室温下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7.5.12

  持久断面收缩率percentagereductionofareaofstress-rupture

  持久试样断裂后,在室温下横截面积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

  7.5.13

  持久缺口敏感系数stressrupturenotchsensitivityfactor

  在缺口试样与光滑试样断裂时间相同的条件下,试验应力的比值。

  在缺口试样与光滑试样试验应力相同的条件下,持久断裂时间的比值。

  7.5.14

  应力松弛stressrelaxation

  在规定温度及初始变形或位移恒定的条件下,材料中的应力随时间而减小的现象。

  7.5.15

  初始应力initialstress

  应力松弛试验开始时施加全部试验力瞬间试样上的应力。

  7.5.16

  剩余应力remainingstress

  应力松弛试验中任一时间试样上所保持的应力。

  7.5.17

  松弛应力relaxedstress

  应力松弛试验中任一时间试样上所减少的应力,即初始应力与剩余应力之差。

  7.5.18

  应力松弛曲线stressrelaxationcurve

  用剩余应力作为时间的函数所绘制的曲线。

  7.5.19

  应力松弛速度stressrelaxationrate

  单位时间的应力下降值。即给定瞬间的应力松弛曲线的斜率。

  7.5.20

  应力松弛第一阶段thefirststageofstressrelaxation

  应力松弛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少的期间。

  7.5.21

  应力松弛第二阶段thesecondstageofstressrelaxation

  应力松弛速度保持恒定的期间。

  7.6疲劳性能

  7.6.1

  疲劳fatigue

  材料在循环应力和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完全断裂的现象。

  7.6.2

  高周疲劳high-cyclefatigue

  材料在低于其屈服强度的循环应力作用下,经105以上循环次数而产生的疲劳,其循环频率通常高于20Hz。

  7.6.3

  低周疲劳low-cyclefatigue

  金属材料在超过其屈服强度的循环应力或超过其屈服应变作用下,经102~105次循环而产生的疲劳。也称塑性疲劳或应变疲劳,其循环频率通常低于10Hz。

  7.6.4

  热疲劳thermalfatigue

  由于温度的循环变化而产生的循环热应力所导致的疲劳。

  7.6.5

  高温疲劳high-tempraturefatigue

  狭义的高温疲劳是指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发生的疲劳;广义的高温疲劳是指金属材料在高于室温的温度下发生的疲劳。

  7.6.6

  机械疲劳mechanicalfatigue

  在室温和没有腐蚀介质情况下发生的疲劳。

  7.6.7

  热机械疲劳thermalmechanicalfatigue

  温度循环与应变循环叠加的疲劳。

  7.6.8

  冲击疲劳impactfatigue

  材料在重复冲击载荷作用下,产生局部累积损伤所导致的疲劳。

  7.6.9

  接触疲劳contactfatigue

  材料在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下,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接触表面发生麻点,浅层或深层剥落的损伤过程。

  7.6.10

  腐蚀疲劳corrosionfatigue

  腐蚀环境和循环应力(应变)的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疲劳。

  7.6.11

  疲劳寿命fatiguelife

  在规定的循环应力或应变作用下,材料失效时所经受的循环次数。符号为N。

  7.6.12

  中值疲劳寿命medianfatiguelife

  将在同一试验条件下所试一组试样的疲劳寿命观测值,按大小顺序排列时,处于正中间的一个数值。即具有50%存活率的疲劳寿命。当试样为偶数时,为处于正中的两个数的平均值。

  7.6.13

  P%存活率的疲劳寿命fatiguelifeforP%survival

  给定载荷下母体的P%达到或超过的疲劳寿命的估计值。中值疲劳寿命的观测值为估计50%存活率的疲劳寿命。P%存活率的疲劳寿命可以从个体疲劳寿命估计。P可以是95、90等。

  7.6.14

  N次循环的疲劳强度fatiguestrengthatNcycles

  从S-N曲线上所确定的恰好在N次循环时失效的估计应力值。此值的使用条件必须与用来确定它的S-N曲线的测定条件相同。此值一般是指在平均应力为零的条件下,给定一组试样的50%能经受N次应力循环时的最大应力,或应力幅,亦即所谓的N次循环的中值疲劳强度。

  7.6.15

  N次循环的中值疲劳强度medianfatiguestrengthatNcycles

  母体的50%能经受N次循环的应力水平的估计值。由于试验不能直接求得N次循环的疲劳强度频率分布,故中值疲劳强度乃由疲劳寿命分布特点导出。

  7.6.16

  N次循环的P%存活率的疲劳强度fatiguestrengthforP%survivalatNcyclea

  母体的P%经受N次循环而不失效的应力水平的估计值。P可以是95、90等。

  7.6.17

  疲劳极限fatiguelimit

  指定循环基数下的中值疲劳强度。循环基数一般取107或更高一些。

  7.6.18

  P%存活率的疲劳极限fatiguelimitforP%survival

  指定循环基数下,具有P%存活率的疲劳强度。

  7.6.19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theoreticalstressconcentrationfactor

  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缺口或其他的应力集中部位的最大应力与相应的标称应力的比值。符号为Kt。

  7.6.20

  疲劳缺口系数fatiguenotchfactor

  在相同条件和在N次循环的相同存活率下,无应力集中试样的疲劳强度与有应力集中试样的疲劳强度之比。符号为Kf。规定该系数时,应注明试样的几何形状、应力幅、平均应力和疲劳寿命值。

  7.6.21

  疲劳缺口敏感度fatiguenotchsencitivity

  疲劳缺口系数Kf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一致程度的一种度量。以(Kf-1)/(Kt-1)来表示。

  

  7.6.22

  S-N曲线S-Ncurve

  应力与疲劳循环周次的关系曲线,表示规定平均应力、应力比和规定存活率下的S-N关系曲线。N通常采用对数标尺,而S则采用线性标尺或对数标尺。

  7.6.23

  50%存活率的S-N曲线S-Ncurvefor50%survival

  在各应力水平下拟合中值疲劳寿命的曲线。它是所加应力与50%的母体能够尚存的破坏循环数之间关系的一种估计量。

  7.6.24

  P%存活率的S-N曲线S-NcurveforP%survival

  在各应力水平下拟合P%存活率疲劳寿命的曲线。它是所加应力与P%母体能够尚存的破坏循环数之间关系的一种估计量。P可以是95、90等。

  7.6.25

  P-S-N曲线P-S-Ncurve

  以应力为纵坐标,以存活率P的疲劳寿命为横坐标所绘出的曲线,即存活率-应力-疲劳寿命关系曲线。作图时,疲劳寿命采用对数标尺,或者应力与疲劳寿命均采用对数标尺。

  7.6.26

  等寿命疲劳图constantlifefatiguediagram

  通常用直角坐标表示的一族曲线,其每条曲线分别对应一疲劳寿命。等寿命图表达给定疲劳寿命下的应力幅与平均应力,或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间的关系。

  7.6.27

  循环硬化与软化cyclichardeningandcyclicsoftelling

  在控制应变循环下,应力峰值随循环数的增加而上升,或在控制应力循环下,应变幅度随循环数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称为循环硬化;反之则称为循环软化。

  7.6.28

  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Therangeofstressindensityfactor

  最大与最小应力强度因子值之差,即ΔK=Kmax-Kmin。

  7.6.29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α/dNfatiguecrackgrowthratesdα/dN

  载荷循环一次的疲劳裂纹扩展量,是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的函数。

  7.6.30

  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ΔKthfatiguecrackgrowththresholdΔKth

  在疲劳试验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接近于零或裂纹停止扩展时所对应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范围,即当ΔK降至ΔKth时疲劳裂纹停止扩展。工程中定义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于10-7mm/周所对应的应力强度因子范围值为ΔKth。

  7.7断裂韧度

  7.7.1

  断裂力学fracturemechanics

  利用宏观力学原理,定量研究含裂纹部件裂纹开始扩展的条件和扩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以材料内部不可避免存在原始裂纹为前提,根据线弹性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分析裂纹体受载后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和应变场,提出描述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的力学参量和裂纹失稳扩展的力学判据,确定材料性质、裂纹尺寸和试件几何形状、工作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建立新的断裂判据,为合理选材、建立无损探伤验收标准以及进行强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断裂力学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建立在线弹性力学基础上的线弹性断裂力学;其二是建立在弹性力学基础上的弹塑性断裂力学。

  7.7.2

  线弹性断裂力学linearelasticfracturemechanics

  用固体线弹性理论分析固体中已存在裂纹附近的应力场,基本原则是从分析线弹性均匀和各向同性连续体中个别裂纹(假定构件只含有一个裂纹且其顶端只有一个塑性区)行为出发,得到的是各向同性的二维弹性理论的结果,因其对裂纹顶端进行的力学分析符合线性条件,故称线弹性断裂力学。

  7.7.3

  应力强度因子stressintensityfactor

  均匀线弹性体中特定型式的理想裂纹尖端应力场的量值。根据受力情况可分为Ⅰ型(张开型)、

  Ⅱ型(剪切型)和Ⅲ型(撕裂型)应力强度因子三种。分别用符号KⅠ、KⅡ和KⅢ表示,单位为MPa。

  7.7.4

  断裂韧度fracturetoughness

  含裂纹构件抵抗裂纹失稳扩展(从而导致构件断裂)的能力,是量度裂纹扩展阻力的通用术语。

  7.7.5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plane-strainfracturetoughness

  满足平面应变条件的裂纹试样在Ⅰ型加载条件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KⅠ达到临界值KⅠc时,裂纹发生失稳扩展,KⅠc叫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单位为MPa。

  7.7.6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cracktipopeningdisplacement

  弹塑性体受Ⅰ型(张开型)加载时,原始裂纹尖端由于弹性和塑性变形而引起的裂纹张开位移。

  符号为δ单位为mm。

  7.7.7

  CTOD值δRCTODvalue

  相应于某一裂纹扩展量的CTOD值。

  7.7.8

  δR曲线δRcurve

  δR与裂纹扩展量Δα的最佳回归曲线。

  7.7.9

  特征CTOD值characteristicvalueofTCOD

  启裂、失稳或最大载荷的CTOD值。表征材料抵抗裂纹的启裂或扩展的能力。

  7.7.10

  表观启裂CTOD值apparentcrackinitiationCTOD

  δR曲线上Δα=O.05mm所对应的CTOD值。

  7.7.11

  条件启裂CTOD值conditionalcrackinitiationCTOD

  δR曲线上△α=0.2mm所对应的CTOD值。

  7.7.12

  脆性启裂CTOD值brittlecrackinitiationCTOD

  稳定裂纹扩展量Δα<0.2mm脆性失稳断裂点或突进点所对应的CTOD值。

  7.7.13

  脆性失稳CTOD值brittleinstabflityCTOD

  稳定裂纹扩展量Δα>0.2mm脆性失稳断裂点或突进点所对应的CTOD值。

  7.7.14

  最大载荷CTOD值CTODatmaximumload

  最大载荷点或最大载荷平台开始点所对应的CTOD值。

  7.7.15

  裂纹扩展力crack-extensionforce

  弹性体中理想裂纹扩展每单位面积的弹性能。

  7.7.16

  J积分J-integral

  围绕裂纹前缘从裂纹的一侧表面至另一侧表面的线积分或面积分的数学表达式,用来表征裂纹前缘周围地区的局部应力-应变场。符号为J,单位为kJ/m2。

  7.7.17

  JR曲线JRcurve

  J积分与裂纹扩展量Δα的关系曲线,简称JR曲线。

  7.7.18

  表观启裂韧度apparentcrackinitiationtoughness

  JR阻力曲线与钝化线的交点相应的J值。

  7.7.19

  延性断裂韧度ductilefracturetoughness

  按GB2038标准方法测定的JⅠC值定义为延性断裂韧度。它与裂纹开始扩展时的J值接近,是裂纹起始稳定扩展时J的工程估计量。符号为JⅠC,单位为kJ/m2。

  7.8金属磨损

  7.8.1

  磨损wear

  物体表面相接触并作相对运动时,材料自该表面逐渐损失以致表面损伤的现象。

  7.8.2

  体积磨损wearofvolume

  磨损试验后试样失去的体积。

  7.8.3

  质量磨损wearofweight

  磨损试验后试样失去的质量。

  7.8.4

  耐磨性wearing-resistanceproperty

  用体积磨损或质量磨损表征的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指标。

  7.8.5

  磨料磨损abrasivewear

  由于硬质颗粒或硬质突出物沿固体表面强制相对运动所引起的磨损。

  7.8.6

  粘着磨损adhesivewear

  由于在相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局部粘着而造成的磨损。

  7.8.7

  灾变磨损catastrophicwear

  由于磨损而迅速造成表面损伤以致大大缩短材料使用寿命的磨损。

  7.8.8

  腐蚀磨损corrosivewear

  在化学或电化学反应明显的介质中产生的磨损。

  7.8.9

  氧化磨损oxidewear

  材料表面因受空气或润滑剂中氧的作用形成氧化膜,然后氧化膜又不断地被磨去而使材料损耗的现象,属腐蚀磨损的一种。

  7.8.10

  腐蚀机械磨损corrosion-mechanicalwear

  以化学或电化学反应与滑动、滚动或重复冲击的机械联合作用而产生的材料损失。如空气预热器管组的磨损。

  7.8.11

  微动磨损fretting

  两表面间由于振幅很小的相对振动所产生的磨损。一般发生在紧密配合的轴颈,汽轮机和压汽机叶片配合处,受振动影响的螺栓等连接件的接合面等部位。

  7.8.12

  疲劳磨损fatiguewear

  由于循环交变应力引起疲劳而使材料表面脱落造成的磨损。主要产生在滚动接触的机械零件如滚动轴承等的表面。

  7.8.13

  接触疲劳磨损contactfatiguewear

  材料的微观体积受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产生重复变形,导致裂纹和分离出微片或颗粒的磨损。如轴承轴瓦、主油泵以及汽轮机叶片根部等的磨损。

  8焊接与喷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