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福建省消防监督管理办法[1994]

2005-02-25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9号   |   收藏   发表评论 0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9号)

  《福建省消防监督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发布施行。

 

[NextPage]


                            省长 陈明义

                          一九九四年七月四日

            
  第一条 为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保障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规定,接受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监督。

  本省境内的人民解放军各单位、国有森林、矿井地下部分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部门实施监督,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予协助。

  第三条 消防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实施监督。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实行消防责任制,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为消防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经济承包(租赁)的企业必须将消防工作作为承包(租赁)合同的必要条款;外商投资企业必须将消防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内容。

  城建、规划、工商、劳动、保险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做好消防工作。

  第四条 居(村)民委员会应制定防火制度,定期开展防火宣传教育,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隐患,落实防火措施。

  第五条 预防火灾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公民应负责所在岗位和住宅的消防安全,发现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应进行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条 公安消防业务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增加消防经费,保证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技术装备与预防和扑救各种火灾相适应。

  第七条 火灾危险性大、公安消防队(站)责任区保护范围外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乡镇企业集中、集市贸易发达、易燃建筑密集的乡(镇)或工矿区,应根据需要分别由企事业单位或县、乡(镇)政府负责设立专职消防队(班)。

  专职消防队(班)可由一个单位设立,也可以由几个单位联合设立。

  专职消防队(班)的设立或撤销,须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同意,并报省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批准。

  第八条 经济较发达的乡、村,以及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火灾危险性较大的乡镇企业,应建立义务消防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防火员,负责本乡、村、企业的日常消防管理工作。

  第九条 专职、义务消防队所需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所在单位自行解决或由受益单位分担。

  第十条 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和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设施,应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第十一条 城市消防规划由公安消防监督机构会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与消防安全有关的城市规划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应有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参加。

  第十二条 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建设、设计单位应当严格履行消防职责,按照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

  新建、改建、扩建(含内装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报送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进行建筑设计防火审核。

  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定的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更改。

  工程竣工后,须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改变建筑使用性质应报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查备案。

  第十三条 建筑工程设计防火审核实行分级管理,省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负责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工作,并负责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以及省政府或省直主管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防火审核及其竣工验收。

  地(市)、县(区)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分别负责同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项目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及其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 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加强对自动消防系统工程、内装修工程施工企业的消防监督,并对施工企业进行消防专业技术培训、考核。

  第十五条 外商投资企业或境外引进建设项目,其建筑防火设计必须符合我国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国内尚无规范,需依据国外、境外的消防技术规范进行工程设计的,须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同意。

  第十六条 生产、维修消防产品必须取得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核发的许可证。

  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依法对生产、维修消防产品企业的质保体系和产品质量进行审查监督。

  第十七条 生产、维修、销售消防产品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生产消防新产品,国家、行业尚无标准的,其产品技术标准须由省公安消防监督机构会同技术监督部门联合审定。

  第十八条 外地消防产品进入本省市场,须经省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登记审查,方可在本省境内销售。

  第十九条 生产、储存、经营和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填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审核申报表》或《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审核申报表》,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合格后,分别填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审核意见书》、《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许可证》或《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

  运输、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驾驶员、押运员、保管员等须持有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批准填发的作业证。

  从事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作业人员以及电工、焊接等有关重点工种人员,须经行业或单位主管部门消防培训合格方能上岗。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销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需要销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应将销毁品的种类、品名、数量、销毁方法及地点,报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批准。

  第二十一条 禁止任何人携带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进入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第二十二条 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根据消防需要,依照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种类、数量的消防器材、设备,并负责保养、维护和管理。

  多家合用厂房、库房、商场、写字楼等场所,应由产权人和使用人共同建立消防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做好消防工作。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在消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违反消防安全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个人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进入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生产、储存场所的人员和车辆,未采取安全措施的;

  (二)携带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乘坐车、船、飞机或进入公共场所的;

  (三)安装、使用电气线路、设备、设施,以及燃气、燃油设备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经通知不予整改的;

  (四)消防重点工种人员和从事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作业人员未经消防培训合格而上岗操作的;

  (五)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出厂未标明技术参数和防火注意事项的;

  (六)堵塞、封闭公共建筑(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

  (七)谎报、隐瞒、故意延误或阻挠报告火灾的;

  (八)擅自清理或伪造火灾现场、隐匿灾情的;

  (九)值班人员擅离职守,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消防安全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批准,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危及消防安全的;

  (二)城乡规划、建筑工程或内装修工程的防火设计违反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留下火险隐患的;

  (三)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生产、经营、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

  (四)研制、采用易燃易爆新产品或具有火灾危险性大的新设备、新工艺,无预防火灾具体办法的;

  (五)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未按规定采取防火、防爆措施的;

  (六)未经消防监督机构批准,擅自销毁或处理废弃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危及安全的;

  (七)不按规范安装消防设施或配置消防器材的;

  (八)违反仓储消防规定储存物资的;

  (九)违反古建筑用电、用火管理规定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消防安全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消防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承接内装修工程或自动消防系统工程施工的;

  (二)建筑工程防火设计未经消防监督机构审核而交付施工的;

  (三)擅自更改工程防火设计或工程未经消防验收而投入使用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消防安全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停产停业整改、没收产品和非法所得,可并处5000元以上罚款,但超过10000元的,应报省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批准:

  (一)未取得许可证从事生产、维修消防产品的;

  (二)生产、销售伪劣消防产品的;

  (三)维修消防产品不合格,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八条 违反消防安全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停产停业整改:

  (一)生产、储存、销售场所的可燃气体、蒸汽、粉尘浓度接近爆炸下限的;

  (二)在易燃易爆场所未采取安全措施检修设备,危及消防安全的;

  (三)不按规定安装防火防爆设施,可能发生火灾的;

  (四)违反消防监督和消防安全规定,造成重大火灾隐患,经通知仍不予整改的。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处罚后,当事人仍不予改正的,公安机关可以采取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十条 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适用治安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没有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消防监督机构依照本办法予以处罚。

  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个人,除按本办法给予处罚外,还可以建议有关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或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二条 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和消防监督人员应加强自我约束,秉公执法,忠于职守。对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者,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