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防灾预案

2006-11-2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防灾预案是灾害管理学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之一。应急防灾、抗灾、救灾行动计划又叫预案管理,它是政府、有关部门、专业救灾抗灾队伍,在重大灾害发生时所采取的按照事先已安排诸多比选方案实施的技术措施、管理办法及行动计划。一般讲,防灾预案从灾害风险出发,预测本区域内灾情,尤其是最大事故的危险性;事先提出对应于不同灾情危险度应设置的防灾机构、防灾队伍及救助资金;灾情监测与快速评估方法及其在紧急状况下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统筹分工等。
  以备受全球关注的城市减灾的防灾预案研究为例:城市减灾应急预案即城市突发事件如自然巨灾、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或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一般现行城市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中无此内容,现有的仅仅是某些环节的城市生命系统的救援如供电、供水、煤气的应急方案等,由于它们不带有区域性及未进行最大危险性分析,所以尚不完整也不适合综合减灾的需求。若从抗震减灾问题出发,应急预案制定要适合如下原则:(1)保证供应的原则。保障人民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是最基本的抗震减灾原则。保证供应的原则,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其次是保证水压满足震时抢险救灾的需要。(2)应急抢修的原则。城市供水系统工程,是从水源到净水厂,通过供水管网送水到用户,是一个连续性很强的生产运行过程。一个环节被震损,就会造成终止供水,而且从水源到管网,越在供水系统上一道生产运行出现震损,影响供水面越大。(3)保证水质的原则。震灾中,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恶劣,会诱发传染疾病,应严防各种疾病以饮用水为介质进行传播,因此城市供水部门在抗震减灾中要保证水质和饮用水卫生。(4)平时与震时相结合的原则。破坏性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震级多大,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很难预报得准确,因此在制定防震减灾预案时,就要与平时生产运营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甚至可以是平时生产运营(指挥、生产、调度、抢修)系统,在震时再充实强化就是应急预案的生产运营(指挥、生产、调度、抢救)系统,这是既经济又能做到的常备不懈的好办法。(5)指挥灵敏有效的原则。建立灵敏有效的防震减灾系统,首要的是要有一个权威性的组织领导指挥机构,并配备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通讯系统,保证政令畅通。
  城市减灾应急预案的构成包括:(1)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指挥系统。如:建立的抗震减灾组织领导指挥系统,要充分考虑与平时组织领导体制相一致性,与平时生产运营调度指令系统相一致,与平时信息通讯系统相一致。抗震减灾领导指挥系统的各岗位应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2)建立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抢修保证体系。要从城市供水范围,系统工程各个部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工程抢修队伍。(3)建立协调作战保证体系。在完成城市供水管网漏水抢修时,做到及时抢修恢复供水,必须得到社会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城市供水部门(企业)要有专职部门和专职人员协调市政交通、道路、排水、环保、园林等部门,求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而上述各部门也应设专职部门和专职人员配合城市供水工程抢险,共同完成保证供水任务。(4)灾时生产运营保证体系。灾时生产运营保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要强化自身安全生产,防止任何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强化安全保卫工作,防止社会环境影响城市供水部门正常生产运营。(5)后勤保证体系。在抗震减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会比日常组织生产和工程抢修更多。因此要建立与抗震减灾相适应的后勤保证体系。技术保证,如及时提供技术资料,制定抢险抢修方案,现场处理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物资设备保证,如及时供应原材料、施工机具、设备、非电动力装配等;生活保证,如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饮食及劳动保护用品的供应,为战斗在一线的人员解决家属后顾之优等。(6)抗震减灾整备体系。震后重建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一支抗震减灾整备队伍,在震时即投人工作,如记录各方面震损情况,数据统计处理,拍摄录制工程抢修及保证供应的情况的资料照片等。
  国内外成功的减灾实践证明,与防灾预案学重要的相关学科有:灾害预测学、应急学、灾害管理学、防灾工程学、灾害心理学、灾害经济学等。同样,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减灾预案研究并不复杂,问题在于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应急行动中心,它作为处理灾情的“神经中枢”,其主要职能是:(1)通讯;(2)预警;(3)灾情的评估和监视;(4)提供用以显示灾情、可利用的人力物力、正在开展的工作及需要开展工作等方面情况的“信息图”;(5)应急行动中心可根据不同灾种而变化;(6)物品供应如监视紧急物品的需求、紧急物品分发的重点安排等。防灾预案学一般强调在最危险性状态下的事故状态分析,因此其预案研究才是更为有效的,完全优化的,过分强调经济第一的减灾原则是不可取的。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上一篇: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下一篇:崩塌与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