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负伤者伤势较严重,应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1.止血
可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
(1)压迫止血法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的临时止血。当一个人负了伤以后,只要立刻果断地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紧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跳动处,并把血管压紧在骨头上,就能很快起到临时止血的效果。
(2)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用止血带(一般用橡皮管,也可以用纱布、毛巾、布带或绳子等代替)绕肢体绑扎打结固定,或在结内(或结下)穿一根短木棍,转动此棍,绞紧止血带,直到不流血为止。然后把棒固定在肢体上。在绑扎和绞止血带时,不要过紧或过松。过紧会造成皮肤和神经损伤,过松则起不到止血的作用。
(3)加压包扎止血法使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止血。先用消毒纱布(如果没有消毒纱布,也可用干净的毛巾)敷在伤口上,在加上棉花团或纱布卷,然后用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假如伤肢有骨折,还要另加夹板固定。
(4)加垫屈肢止血法多用于小臂和小腿的止血,它利用肘关节或膝关节的弯曲功能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在肘窝或窝内放入棉垫或布垫,然后使关节弯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绷带把前臂与上臂(或小腿与大腿)固定。假如伤肢有骨折,也必须先用夹板固定。
2.包扎
在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起来。
如果是头部或四肢外伤,一般用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如果没有三角巾和绷带,可以用衣服和毛巾等物代替。头、面部外伤常采用以下包扎方法。
(1)头顶式包扎法:外伤在头顶部可用此法。把三角巾底边折叠两指宽,中央放在前额,顶角拉向后脑,两底角拉紧,经两耳上方绕到头的后枕部,压着顶角,再交叉返回前额打结。
如果没有三角巾,也可改用毛巾。先将毛巾横盖在头顶上,前两角反折后拉到后脑打结,后两角各系一根布带,左右交叉后绕到前额打结。
(2)面部面具式包扎法。面部受伤可用此法。先在三角巾顶角打一结,使头向下,提起左右两个底角,形式像面具一样。在将三角巾顶结套住下颌,罩住头面,底边拉向后脑枕部,左右角拉紧,交叉压在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扎后,可根据情况在眼和口鼻处剪开小洞。
(3)头面部风帽式包扎法。头面部都有伤可用此法。先在三角巾顶角和底部中央各打一结,形式像风帽一样。把顶角结放在前额处,底结放在后脑部下方,包住头顶,然后再将两顶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成三、四指宽,包绕下颌,最后拉至后脑枕部打结固定。
(4)单眼包扎法。如果眼部受伤,可将三角巾折成四横指宽的带形,斜盖在受伤的眼睛上。三角巾长度的三分之一向上,三分之二向下。下部的一端从耳下绕到后脑,在从另一只耳上绕到前额,压住眼上部的一端,然后将上部的一端向外翻转,向脑后拉紧,与另一端打结。
如果是四肢外伤,则要根据受伤肢体和部位采用不同的包扎法。
(1)手足部受伤的三角巾包扎法。将手掌(或脚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的中央,手(脚)指朝向三角巾的顶角,底边横向腕部,把顶角折回,两底角分别围绕手(脚)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后,在腕部打结,最后把顶角折回,用顶角上的布带或用别针固定。
(2)三角形上肢包扎法。如果上肢受伤,可把三角巾的一底角打结后套在受伤的那只手臂的手指上,把另一底角拉到对侧肩上,用顶角缠绕伤臂,并用顶角上的小布带包扎。然后,把受伤的前臂弯曲到胸前,成近直角形,最后把两底角打结。
(3)膝(肘)带式包扎法。根据伤肢的受伤情况,把三角巾折成适当宽度,使成带状,然后把它的中段斜放在膝(肘)的伤处,两端拉向膝(肘)后交叉,再缠绕到膝(肘)前外侧打结固定。
(4)前臂(小腿)毛巾包扎法。将伤臂的手指间对着毛巾一角,把这一角翻向手背,另一角从手掌一侧翻过手背,并压在掌下,再把毛巾的另一端翻过来,包绕前臂,然后用带子结扎固定。如果是小腿受伤,则把毛巾一角内折在伤腿下部,再用毛巾压另一端包住小腿,最后用带子结扎固定。
3.固定
骨折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创伤。如果伤员的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变形以及不能活动等现象时,就有可能是发生了骨折。这时,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迅速、及时而准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常见的骨折是四肢骨折和脊柱骨折,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可采用相应的方法固定。
(1)上肢肋骨骨折固定选。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并用绷带或有带缠绕固定,然后把前臂屈曲固定于胸前。也可用一块夹板放在骨折部的外侧,中间垫上棉花或毛巾,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2)前臂骨折固定法。选取长度与前臂相当的夹板,夹住受伤的前臂,再用绷带或布带自肘关节至于掌向进行缠绕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将前臂吊在胸前。
(3)股骨骨折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其中一块的长度与腋窝至足根的长度相当,另一块的长度与伤员的腹股沟到足根的长度相当。长的一块放在伤肢外侧腋窝下并和下肢平行,短的一块放在两腿之间,用棉花或毛巾垫好肢体,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分段绑扎固定。
(4)小腿骨折固定法。取长度相当于由大腿中部到足根的长度的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受伤的小腿内外两侧,用棉花或毛巾垫好,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分段固定。也可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受伤的小腿和另一条没有受伤的腿一起固定起来。
(5)脊柱骨折的固定。确定伤员是脊柱骨折后,就不能轻易搬动,应该依照伤员伤后的姿势进行固定。用三块夹板架成工字形,其中一块约乃厘米,另两块约厘米。把长的一块顺着人体,放在紧贴脊柱处,在板和背部之间用毛巾或衣服垫好。把短的两块横压在竖板的两端,分别放在两肩后和腰骶部。先固定上端的一块横板,再固定下端的横板。
4.救运
经过急救以后,就要迅速向地面医院转送。搬运伤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搬运不当,可使伤情加重,严重时还能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甚至瘫痪,难以治疗,给受伤者带来终身痛苦。所以,对伤员的搬运应十分注意。
如果伤员伤势不重,可采用掮、抱、扶的方法将伤员运走。
如果伤员有大腿或脊柱骨折、大出血或休克等情况时,就不能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搬运,一定要把伤员小心地放在担架上抬送。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担架抬运。伤员放到担架上以后,要让他平卧,腰部垫一个衣服垫,然后用三、四根皮带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搬运中滚动或跌落,否则极易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转,刺激血管和神经,使下肢瘫痪。
二、除对负伤者进行以上急救外,还应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按以下方法进行救护和自救。
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尽快地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人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很多,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1.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
(1)拉闸断电:若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的,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下插头,断开电源。但应注意,拉线开关、平开关等只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只断了零线,而不能断开电源。
(2)切断电源线:若触电地点附近没有或一时找不到电源开关或插销,可用电工绝缘钳或干燥木柄铁锹、斧子等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断线时应做到一相一相切断,在切断护套线时应防止短路弧光电流伤人。
(3)用绝缘物品脱离电源:当电线或带电体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物、手套、绳索、木板、木棍等绝缘物品作为救护工具,拉开电线或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2.脱离高压电电源的方法:
(1)拉闸断电:对高压触电应立即拉闸停电救人。在高压配电室内触电,马上拉开断路器;在高压触电室外触电,则应立即通知配电室值班人员紧急停电。
(2)短路法:当无法通知拉闸断电时,可以采取抛掷金属导体的方法,使线路短路迫使保护装置动作而断开电源。
3.脱离跨步电压的方法:
遇到跨步电压触电时,可按上面的方法断开电源,或者救护人员穿绝缘鞋或单脚着地跑至触电者身旁,紧靠触电者头部或脚部把触电者拖到等电位的地面上即可就地静养或枪救。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组织现场急救工作。
1.若触电者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触电者在触电过程中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2.若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还在跳动,还有呼吸,应将触电者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安静地平躺,解开妨碍呼吸的衣扣、腰带。如果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持体温,并迅速请医生到现场诊治。
3.如果触电人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请医生到现场。
4.如果触电者呼吸和心脏跳动完全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急救,并迅速请医生到现场。
进行抢救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进行人工呼吸和急救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衣扣、领带、裤带等解开,清除日内假牙、异物、粘液等,保持呼吸道畅通。
2.对于孕妇、年老体弱或肋骨有伤者,不宜采用俯卧压背法;有手臂骨折者不宜采用仰卧牵臂法;不要使触电者直接躺在潮湿或冰冷地面上急救。
3.人工呼吸应连续进行,换人时节奏要一致;如果触电者有微弱呼吸时,人工呼吸还要继续进行,但应和触电者的呼吸节奏一致,直到呼吸正常为止。
4.对触电者的抢救要坚持进行,发现瞳孔放大,身体僵硬、出现尸斑并经医生诊断,确认死亡方可停止抢救。
如果发生中毒或窒息事故,则应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抢救:
1.抢救人员在进入危险区域前必须戴上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护用品,必要时也应给受难者戴上,迅速把受难者移到具有新鲜风流的地方,静卧保暖。
2.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在清除中毒者口腔、鼻腔内的杂物使呼吸道保持畅通以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脏跳动也停止了,应迅速进行心脏胸外挤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3.如果是硫化氢中毒,在进行人工呼吸以前,要用浸透食盐溶液的棉花或手帕盖住中毒者的口鼻。
4.如果是因瓦斯或二氧化碳窒息,情况也不太严重的,只要把窒息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场所稍做休息后,就会苏醒。假如窒息时间较长,就要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5.在救护中,急救人员一定要沉着,动作要迅速。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应通知医生到现场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