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建设工程中突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设计
2005-04-11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有关突发事件的法律规定和大型建设工程建设的健康管理实践,总结出适用于各种社会依托条件下的医疗应急预案的设计和应用理论,以求在大型建设工程中有效降低因事故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提高企业的中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 大型建设工程 应急预案 风险识别和评价
大型建设工程在勘探、施工、试投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塌方、燃烧、爆炸、人员中毒的灾难性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也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急性职业性损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群发性疾病。这些突发医疗事件既难预料又无法避免,而又往往发生在社会依托差的偏僻地区,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延误伤、病人员的救治时机,危及生命安全,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制定相应的医疗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使伤、病人员得到及时治疗,尽最大可能地挽救生命,减少损失,避免事件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医疗应急预案是企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实施能有效的降低事故等级、减小对社会影响,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因此,企业各级单位都应高度重视对医疗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和演练。
在大型建设工程中,突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和内容: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收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为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法律法规和技术支持。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本企业或工程项目健康管理办法;本行业或本企业以往的事故、事件中应急救护的成功案例和所暴露出的问题及经验教训;本企业或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工艺流程,生产原料、产品以及加工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工作现场所在地区的疾病流行状况、地质、水文、灾害资料等。
收集的途径主要有:从行业期刊、专著中查找相关的突发医疗事件的报道和介绍;从企业年报、档案中了解企业应急救护保障现状;从企业设计部门获得工程的背景、工程概况、工艺流程、地区分布等资料;与一线管理、作业人员交流获得最直接信息;走访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水文气象、地质部门等了解工程所涉及地区经济、卫生、生活习俗及疾病流行状况、气象灾害状况和社会医疗卫生依托资源状况等。
二、潜在医疗卫生危害的识别和风险评价
与企业安全部门一同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确定和估计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范围程度和医疗救护需求。评估、预测当地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等的发生和影响。根据风险的影响和发生概率对重大潜在风险进行分级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编制医疗应急预案。在对潜在风险分析时应特别注意分析那些虽然不易发生却会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
三、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
在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潜在事故编制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预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现场的基本情况
潜在危险的分布图
(一)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应由公司主要领导挂帅,由主管安全、健康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领导为副手,小组成员包括急救、搬运、通讯、运输、物资保障等部门负责人。必要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的职责是:领导和指挥突发事故或紧急事件的处理,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应急处理办公室的职责:有关会议的记录和整理,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督办,上下级部门的联络,各方面的协调,必要时办公室对应急救护工作做出进一步分工。
(二)建立紧急报告制度
需要紧急向上级汇报的情况
应明确出现什么情况要紧急向上级汇报,下列情况必须立即汇报:发现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现不明原因的群发性疾病;人员重大伤害;灾害、事故等。
紧急呼救的内容:事件发生的具体位置,包括具体地点和标志建筑物;疾病或损伤是怎样发生的;发生的具体时间;目前的伤病人数和伤病情况;询问在救护人员未到达前该作如何处置。全部过程中应简明扼要,准确客观地描述一切,不过多加入自己的主观预想或意见。
(三)培训
应急救护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
事故发生后场内外人员逃生程序以及行为规定;
预案应考虑到一些意外情况,如节假日等原因使预案规定人员不在岗位时,应配备足够的人员以预防处理特殊事件。
制定突发事件现场工人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召集现场急救的主要人员到场的规定,保障有足够人员和应急物资到达事故现场。
(四)现场应急处理
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急救员、现场医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立即开始救治。现场组织者控制现场秩序,查明事件的时间、严重程度、演变过程,人员的伤亡数量、程度,及时向上级汇报,决定和组织转运。对还在进一步发展的灾害或怀疑为传染性的疾病的,要立即做好防护,包括对急救人员自身的防护和周围人群的防护。
值班或安全主管领导应迅速到现场指挥,医疗救护队、抢修队负责人迅速到达现场,协助救治工作,协调相关方面工作。
救治方案:根据工程和生产流程特点,预先确定可能出现的伤害,针对这些伤害情况制定抢救措施规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救治者组织救治方案的实施。
现场组织者及时将初步意见和抢救方案向上级汇报,或向当地医疗卫生部门请求支援。
(五)应急医疗设备
应急医疗设备包括医疗器械、药品、车辆通讯等。可根据预测发生灾害所造成的伤害情况在现场急救站配备纱布、绷带、夹板、颈托、脊柱板等,专供应急使用。在社会依托差的地区可配备气管插管、吸引器、心电图机、氧气瓶等。药品主要为消毒、止血的非处方药,品种尽可能单一,并培训员工正确使用。应急救护运输车辆及转运路线应该事先确定下来,并定期检查和确认。根据应急救护等级配备相应的救护、转运车辆,一般分为普通型急救车、复苏型急救车和急救指挥车。车上要有相应的配置要求。普通型急救车和急救指挥车可由工程用车兼职,但车型应满足转运伤病员需要。
(六)应急救护记录
所有员工的健康资料,应妥加保管(加锁)。资料应包括血型、变态反应、体检证明、就诊记录,以备应急时使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有专人记录整个事件的经过、和急救详情,作为急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事件调查和今后改进的依据。
(七)预案的审定
按照上述步骤编制出的应急救护预案,仅仅是初稿,要得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还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全技术、有丰富经验的急救人员等组成的专家组,对他的合理性、适应性进行全面的审定,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修改。预案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岗位工人的意见,并让他们才与制定。
四、应急预案的演练和改进
突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批准颁布后,企业应及时将应急预案发放到有关部门、岗位职工和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后,企业应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找出其中不足并加以改进。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组织机构、职责是否明确;应急救护步骤是否安全有效;应急救护物资、设备是否充足完好;应急救护人员是否受到专门训练,对应急预案是否掌握良好;通讯系统、运输转运系统是否正常有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