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浅谈液氯泄漏事故的处置

2010-08-2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摘 要 液氯发生泄漏事故影响城市安全,社会危害极大。企业和政府快速而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是控制事故危害程度的关键。在处置事故时既要有效地控制事故,又要避免应急人员遭遇不必要的伤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关键词 泄漏事故 应急救援 紧急疏散处置

    1.引言

    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尤其是剧毒化学品氯气,一旦发生泄漏,并以毒气雾状向大气扩散或引发爆炸的连锁事故,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惨剧。此类事故影响城市安全,社会危害极大。因此当事先防范措施未能避免重大事故突然发生时,企业和政府快速而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是控制事故危害程度的关键。在处置事故时遵循“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的基本原则,遵循科学规律,既要有效地控制事故,又要避免应急人员遭遇不必要的伤亡。

    2、液氯的危害性和泄漏类型

    2.1液氯的主要危害特性

    2.1.1理化特性

    氯气属于剧毒气体,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助燃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为2.48;相对密度(水=1)为1.47;熔点:—101℃;沸点:—34.5℃;液氯平均比热:0.98kJ/kg•℃。有腐蚀性,易溶于水、碱液;泄漏时主要集中在地面,会形成有毒蒸气隨风向沿地面扩散,会在低洼处或密闭空间内聚集。

    2.1.2火灾爆炸性

    氯气可助燃。可燃物能在氯气中燃烧。易燃气体和金属粉未等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1.3人体毒害性

    液氯一旦因各种原因泄漏,会在空气中迅速蒸发为氯气。氯气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雾滴,刺激人体黏膜。另外氯气本身属于剧毒气体,我国标准规定空气中氯气含量不得超过1mg/m3,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9%(1200mg/m3)时,人吸入5~10分钟即致死;氯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00425%(55mg/m3)时,吸入30~60分钟即致死;氯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00175%(22mg/m3)时,吸入30~60分钟即致重伤,在极高浓度下会产生“电击样”死亡。眼睛和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2.1.4对环境及植物的危害性

    氯气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对鱼类和动物也应给予特别注意,高浓度时对人畜有损害。

    3、液氯泄漏类型

    泄漏类型分为连续泄漏(小量泄漏)和瞬间泄漏(大量泄漏),前者是指容器或管道破裂、阀门损坏、单个包装的单处泄漏,特点是连续释放但流速不变,使连续少量泄漏形成有毒气体呈扇形向下风扩散;后者是指化学容器爆炸解体瞬间、大包装容器的泄漏、许多小包装的多处泄漏,使大量泄漏物形成一定高度的毒气云团呈扇形向下风扩散。

    4、液氯泄漏事故的安全防护

    4.1气象和地形条件

    风向决定毒气云团的扩散方向,风速决定毒气云团的下风向的扩散范围,气压和地形影响毒气对人的危害程度,如果空气流动性小、温度大,毒气在低洼处停留不易扩散,对人和环境有极大的危害。

    4.2初始隔离和下风向防护区域参考距离

    氯气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员的中毒和死亡,波及泄漏区域或周边地区。一般在小泄漏状态下(泄漏量≤200L),首次隔离距离为30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0.3km,夜间为1.1km。在大量泄漏状态下(泄漏量≥200L),首次隔离距离为275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2.7km,夜间为6.8km。

    污染范围不明时先按上述方法确定距离,然后分段测试氯气浓度再调整距离。

    5、液氯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

    液氯泄漏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因此液氯泄漏时要遵循快速应战、紧急疏散、处置泄漏、清理现场的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

    5.1快速应战

    针对液氯的泄漏类型,企业和政府快速而有效的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企业和政府两级“应急救援预案”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必须在统一领导下协同作战。

    5.1.1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

    液氯钢瓶破裂、爆炸时;氯气管道大量泄漏且一时无法保证关闭阀门时;氯气大量泄漏并处于失控状态或者有迹象表明事态趋向失控时均立即启动企业应急预案。由企业内指挥部门调集人力物力,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同时向上级部门及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5.1.2政府“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

    由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门下达命令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各责任部门立即从上风口或侧风口接近现场,进入临战状态,要做到调度快、到达现场快、准备工作快、疏散人员快、正确采取措施果断处置。

    5.1.3危险区域的隔离

    5.1.3.1危险区域的划定

    事故发生后,氯气在风的作用下,会呈∠60°左右的夹角扩散,在扩散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的补充,浓度会逐渐降低。当浓度对人体产生重大伤害(重伤或致死半径)时的区域即为事故危险区域,在该区域内非事故救援人员不得停留。在高浓度时某些防毒面具可能失效,防护时间会大大缩短。

    5.1.3.2事故现场隔离区域的划定

    由于在危险区域之外危险物质仍然有一定的浓度,长期逗留也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因此,当浓度对人体产生轻度伤害(轻伤)时的区域即为事故现场隔离区域,在该区域内所有人员不得长时间停留。

    5.1.3.3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由穿戴有效防护用品的消防队员用红色标示带将危险区域标示,禁止任何非事故救援人员的进入。同时用黄黑标示带将隔离区域标示,由公安部门负责警戒,严禁未穿戴有效防护用品的非救援人员长期逗留。

    5.1.3.4交通疏导

    当事故状态严重,影响范围扩大,需要对周围交通道路进行限制时,由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门下达命令,交警对需隔离道路进行管制。

    5.2紧急疏散

    5.2.1疏散命令的下达

    当液氯泄漏事故发生时,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确认事故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程度,由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通过电话、广播、移动喇叭等通讯方式发布疏散令。疏散令内容包括:疏散原因、有害物质性质、应急方法、紧急救治方法、疏散区域、正确的疏散风向、影响时间及其他注意事项。当事故后果可能威胁到周边地区人员安全时,由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门组织人员疏散。

    5.2.2疏散中的注意事项

    液氯泄漏事故发生后要遵循“先救人、后堵漏、再灭火”的原则。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展开扑救行动的同时应搜索事故现场,查明有无中毒、受伤或受困人员,应当由两名消防员同时搜救被困人员,携带一套防护面具供伤员使用,视人员伤情采取肩背、手抬或担架方式,以最快速度帮助其脱离现场,转移到上风向或侧风向的列污染地区,不要做剧烈运动,尽快送医院治疗;对呼吸困难的中毒人员应立即吸氧并送医院治疗;对于轻危和波及区人员要由专人引导疏散,朝上风向或侧风向转移,千万不要顺风跑,不要在低洼处停留。

    5.2.3现场救护、救治

    5.2.3.1受伤人员由消防员或其他应急救援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后由医疗救护队负责现场诊断、救护,确定受伤等级,重症病人优先救护。

    5.2.3.2将受伤人员紧急撤离污染区。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服,用肥皂和清水反复冲洗皮肤。当吸入时,如受伤者仍清醒,可将其移至安静的地方躺下,上半身抬高,解开衣服,尤其要解开领口和皮带,盖上毯子。如果受伤者昏迷但有呼吸,则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使其吸入低压氧,直至送达医院。如受伤者停止呼吸,则应迅速将其抬出放在地上,如有可能,则放在地毯上,解开领口和裤带,立即开始做人工呼吸。

    5.2.3.3对于眼部灼伤的处理,首先用3%碳酸氢钠冲洗双眼,结膜囊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同时口服维生素B、C等,以利角膜上皮修复。

    5.2.3.4对液氯致皮肤灼伤患者,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采用暴露疗法,并加强支持治疗及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决不要试图用其他化学物质来中和氯。

    5.2.3.5医疗救护队确定抢救技术及器材的救护能力,对诊断出中毒状况超出现场救护能力的受伤人员,应立即由车队转送附近有能力救治的医院,不得耽误,派专人途中监护。

    5.3处置泄漏

    5.3.1氯气的一般泄漏事故

    氯气的一般泄漏可因设备的微量泄漏引起,由安全报警系统、操作人员巡检等及早发现,现场人员应作如下操作:

    a)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及时关停相关设备或堵漏,立即用氯气捕消器进行处理;

    b)撤离无关人员,抢救中毒伤员,抢修、救护人员必须佩带有效防护面具;

    c)抢修过程中应利用现场的通风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等,降低氯气污染程度。

    5.3.2液氯钢瓶泄漏

    液氯钢瓶泄漏时应采取的措施:

    a)转动液氯钢瓶,使泄漏部位处于氯的气态空间;

    b)瓶阀泄漏时,小心拧紧六角螺帽;瓶体焊缝泄漏时,应用抱箍衬橡胶垫片堵漏,并尽快将液氯使用处理完毕;

    c)易熔塞处泄漏时,应用竹签、木塞、专用夹具做堵漏处理;

    d)严禁在泄漏的钢瓶上喷水;

    e)在运输途中钢瓶泄漏而无法处理时,应将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降低危害。

    5.3.3液氯管道、贮槽泄漏

    液氯管道、贮槽等泄漏时一般情况比较严重,现场人员应及时戴好防护面具,按操作规程尽可能地进行关阀、堵漏等初步应急处理,并报警。若泄漏部位不能控制的,应向公司报告,同时视泄漏的程度,人员开始疏散至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5.3.4重大液氯泄漏事故

    重大泄漏事故可因设备事故、贮槽或钢瓶的泄漏引起,报警系统或操作人员虽能及早发现,但一时难以控制。此时启动氯气泄漏应急救援预案并采取如下措施:

    5.3.4.1事故最早发现者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负责人报告。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如关闭总阀、总电源等。在不同情况下,报警和应急处理先后顺序可适当调整。

    5.3.4.2公司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查明泄漏部位及泄漏状况,下达应急处理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救援队伍到位。

    5.3.4.3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地点、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切断气源或倒槽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以自救为主。

    5.3.4.4义务消防队接警穿戴好防护装备后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5.3.4.5义务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佩戴好防毒面具,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中毒或受困人员,以最快速度帮助其脱离现场。同时其他消防员接通水带进行喷淋稀释和吸收,也可用氯气捕消器进行捕消。严禁直接对准正在泄漏的钢瓶或管道、贮槽上喷水,不得用干粉和二氧化碳等灭火器。

    5.3.4.6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针对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的评价结论作出相应的应急救援决定,在查明泄漏部位和影响范围后视能否控制状态,作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若需紧急停车则按紧急停车程序执行。如果事故状态严重或扩大时,应请求外部支援,并说明可能的后果及影响范围。

    5.3.4.7根据液氯的泄漏情况由政府应急指挥部门启动政府级“应急救援预案”,在查明氯气泄漏浓度和扩散的情况下,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向的扩散区域进行监测,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的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人员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5.3.4.8若泄漏液氯已扩散形成毒气云团,为确保紧急疏散人员的时间,消防车从上风方向喷雾水流对泄漏出的有毒气体进行稀释或改变有毒蒸气云的流向、扩散速度。

    5.3.4.9当发生大量泄漏并在泄漏处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需冷却着火容器,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同时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泄漏处火焰变亮、容器尖叫、晃动等先兆时,及时下达撤退命令。所有现场近距人员均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必要时可以抛弃重装备,如消防车、氯气捕消器等。

    5.3.4.10监测人员在进入现场前必须穿戴好有效防护装备,由安全区域慢慢接近事故区域,监测到事故隔离区浓度与危险区域浓度时示意消防员进行标示。若监测区域有害物质浓度有变化时,则相隔30分钟再次进行监测。检测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检测时勿远离、偏离其他救援人员的视线。

    5.3.4.11企业常备抢修器材及防护用品见下表

    表1常备抢修器材表

序号

器材名称

常备数量

1

易熔塞

2-3

2

六角螺帽

2-3

3

专用扳手

1

4

活动扳手

1

5

手锤

1

6

钢丝钳

1

7

竹签、木塞、铅塞

5个,φ6

8

铁丝

20m

9

铁箍

2

10

橡胶垫

2

11

密封用带

1

12

10%氨水

200ml

    表2常备防护用品表

序号

 

种 类

常用数

备用数

1

防毒面罩

防毒面具

与作业人数相同

10个操作工备3

 

防毒口罩

2

隔离式防毒面具

送风隔离式面具

与从事紧急作业人数相同

隔离式氧气面具

3

防护服

橡胶或乙烯材料

与作业人数相同

4

防护手套

 

 

5

防护靴

 

 

备注

    5.4清理现场

    氯气发生泄漏后,可能仍有大量的残余物会对人员安全、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在事故结束后对现场残留物进行洗消和清除,洗消作业以不导致二次事故或二次污染为原则。

    6、结束语

    液氯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企业和政府对待事故必须“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遵循“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的战术原则,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以及应急救援程序。但愿本人的浅见能对液氯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