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局 高长圈】
居于高风险行业之首的煤矿行业,生产条件十分差,工作场所又处于不断变化和移动之中,不安全因素多,容易发生事故。因此,需要制定事故发生后所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而研究煤矿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应用,对指导煤矿重大事故预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煤矿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步骤
从搜集资料到预案的制订、实施、完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需要经历一个多步骤的工作过程,整个过程包括编制准备、预案编制、审定与实施、预案的演练、预案的修订与完善5大步骤。
1.编制准备
成立编写组织机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安全、工程技术、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等各方面的知识,其编制人员要由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或专家组成。因此,需要成立一个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编写组织机构。
制定编制计划。一个完整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文件体系要由总预案、程序、作业指导书、行动记录4级文件体系构成。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很广,既涉及到本矿的应急能力和资源,也涉及到主管上级、区域,以及相邻的应急要求。因此,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工作目标、控制进程、人员安排、时间安排等,并应突出工作重点。
搜集整理信息。就是要搜集和分析现有的影响事故预防、事故控制的一些信息资料,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全面调查。
初始评估。就是对煤矿现有的救援系统进行评估,找出差距,为建立新的救援体系奠定基础。初始评估一般包括明确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审查现有的救援活动和程序,对以往的重大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危险分析的目的是明确煤矿应急的对象,存在哪些可能的重大事故、性质及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辨识、脆弱性分析、风险评价。危险分析应按照国家法规要求,结合煤矿的具体情况进行。
能力与资源评估。通过分析已有能力的不足,为应急资源的规划和配备、与相应签订互助协议和预案编制提供指导。
2.预案编制
这是编制预案的重点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预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施的效果,即事故控制和降低事故损失的程度。编写时应按照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应急响应程序、预案的内容,以及预案的级别(6级)和层次(综合、专项、现场)要求进行编写。
3.审定与实施
完成预案编写以后,要进行科学评价和审核、审定。编制的预案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救援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的危害等都需要经过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评定。而且,通过审核、批准、实施,这也是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4.预案的演练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和对应急人员进行教育,应急训练和演习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应急演练包括基础培训与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等。通过演练、评审,为预案的完善创造条件。
5.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这是实现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持续改进的重要步骤。应急预案是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同时又具有法规的权威性,通过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之进行评审,针对煤矿的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求
煤矿事故救援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煤矿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预案编制应分类、分级制定预案内容; 上一级预案的编制应以下一级预案为基础。
煤矿必须对潜在的重大事故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冒顶、片帮、边坡滑落和地表塌陷事故,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重大煤尘爆炸事故,冲击地压、重大地质灾害、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重大水灾事故,重大火灾(包括自燃发火)事故,重大机电事故,爆破器材和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事故,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引起的急性危害事故,以及其他危害事故。
预案编制应体现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的要求。所谓科学性,就是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实行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严密、统一、完整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方案;所谓实用性,就是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应符合本矿的客观实际情况,具有实用性,便于操作,起到准确、迅速控制事故的作用;所谓权威性,就是预案应明确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权限和各级救援组织的职责、任务等一系列的行政管理规定,保证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制定的预案经相应级别、相应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预案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不能损害相邻利益。如有必要可将本矿的预案情况通知相邻地域,以便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取得相互支援。预案编制要充分依据煤矿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煤矿安全现状评价、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评估等方面调查、分析的结果。同时,要对预案本身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安全、工程技术、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等各方面的知识,其编制人员必须由各方面的专业人员或专家组成。预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文件体系,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指导书)、记录(应急行动的记录)4级文件体系。预案编制完成后要认真履行审核、批准、发布、实施、评审、修改等管理程序。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内容及格式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重要内容包括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和附件这7大要素。其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格式为:
1. 方针与原则
应急救援预案应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体现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同时,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2.应急策划
应急策划是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础,是应急准备、响应的前提条件,同时它又是一个完整预案文件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煤矿的基本情况,以及危险分析与风险评价、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等结果。
(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煤矿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
(2)危险分析、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和对周围的影响。危险分析结果应提供:地理、人文、地质、气象等信息;煤矿功能布局及交通情况;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重大事故类别;特定时段、季节影响;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对于危险目标可选择对重大危险装置、设施现状的安全评价报告,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等材料来确定事故类别、综合分析的危害程度。
(3)资源分析。根据确定的危险目标,明确其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以及应急救援所需资源;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可利用的资源。
(4)法律法规要求。法律法规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列出国家、省、市级应急各部门职责要求以及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救援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编制预案的依据。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就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责任”。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其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也做了相应规定。
3.应急准备
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下列内容: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依据煤矿重大事故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现场指挥人。明确职责,主要职责为:组织制订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煤矿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接受集团公司的指令和调动;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2)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预案的资源配备情况,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救援需要的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等,并确保其有效使用。
应急救援保障分为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内部保障的内容包括:确定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煤矿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存放地点、保管人;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电源、照明;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煤矿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以及保障制度目录、责任制、值班制度和其他有关制度。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外部救援的内容包括:互助的方式,请求政府、集团公司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信息咨询,专家信息。
矿井事故应急救援应提供的必要资料,通常包括:矿井平面图、矿井立体图、巷道布置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运输系统图、矿井通风系统图、矿井系统图,以及排水、防尘、防火注浆、压风、充填、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瓦斯、煤尘、顶板、水、通风等数据,程序、作业说明书和联络电话号码和井下通信系统图等。
预案应确定所需的应急设备,并保证充足提供。要定期对这些应急设备进行测试,以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应急设备一般包括:报警通讯系统,井下应急照明和动力,自救器、呼吸器,安全避难场所,紧急隔离栅、开关和切断阀,消防设施,急救设施和通讯设备。
(3)教育、训练与演练。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确定应急培训计划,演练计划,教育、训练、演练的实施与效果评估等内容。应急培训计划的内容包括: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演练计划的内容包括:演练准备、演练范围与频次和演练组织。实施与效果评估的内容为:实施的方式、效果评估方式、效果评估人员、预案改进和完善。
(4)互助协议。当有关的应急力量与资源相对薄弱时,应事先寻求与外部救援力量建立正式互助关系,做好相应安排,签订互助协议,做出互救的规定。
4.应急响应
(1)报警、接警、通知、通讯联络方式。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事故通报程序。
(2)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依据煤矿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分级响应的启动条件。
(3)指挥与控制。建立分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的程序。
(4)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根据煤矿安全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应急方案;确认危险物料的使用或存放地点,以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案;重要记录资料和重要设备的保护;根据其他有关信息确定采取的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5)警戒与治安。预案中应规定警戒区域划分、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的程序。
(6)人员紧急疏散、安置。依据对可能发生煤矿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7)危险区的隔离。依据可能发生的煤矿事故危害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危险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8)检测、抢险、救援、消防、泄漏物控制及事故控制措施。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内容包括为:接触人群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依据检伤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患者治疗方案;入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
(10)公共关系。依据事故信息、影响、救援情况等信息发布要求,明确事故信息发布批准程序;媒体、公众信息发布程序;公众咨询、接待、安抚受害人员家属的规定。
(11)应急人员安全。预案中应明确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个体防护等级、现场安全监测的规定;应急人员进出现场的程序;应急人员紧急撤离的条件和程序。
5.现场恢复
事故救援结束,应立即着手现场的恢复工作,有些需要立即实现恢复,有些是短期恢复或长期恢复。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现场保护与现场清理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明确事故现场处理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的程序 ;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的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连续监测程序;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程序。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定期应急演练或应急救援后对预案进行评审,以完善预案。预案中应明确预案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的规定;应急演练、应急救援后以及定期对预案评审的规定;应急行动记录要求等内容。
7.附件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附件部分包括:组织机构名单;值班联系电话;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煤矿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煤矿平面布置图;消防设施配置图; 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供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 组织保障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