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应急救援呼唤强力照明

2005-07-2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城市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先后举行了不同规模的“应急救援演习”。这些演习对于熟悉救援程序、锻炼队伍、汇集调动资源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注意到几乎所有演习都是选择在白天进行的,避开了夜间因照明不足而难以实施救援这一尖锐问题。然而,许多重大事故不可避免是在夜间发生的,因照明不足使得许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不能得以有效进行,夜间发生的同类事故的人员伤亡损失要比白天大得多。显然,夜间应急救援的强力照明问题成为制约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实施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夜间是重大事故的高发时段,救援工作受照明制约难以有效展开

许多重大事故的发生都与夜间照明不足有关。1912年4月14日,排水量为4.5万吨的“泰坦尼克”号超级豪华巨型客轮在北纬50°向北美洲进发,当时“泰坦尼克”号知道航线上有冰山漂浮,由配备了l只单筒望远镜的瞭望员担任观察任务。11时40分,瞭望员突然发现前方400米处有l高出水面10~13米的巨大冰块,立即敲响了警钟,“当!当!当!”,接着又抓起电话向船长报告:“正前方发现冰山!”。大副立刻大喊:“右满舵!满舵右!”,但以22海里速度航行的巨轮还是撞上了冰山,这次海难使船上2207人中1503人遇难,只有704人生还。造成这次海难的原因已经很清楚:船上没有搜索灯,使得瞭望员在夜幕下的目视搜索难以发现400米以外的巨大漂浮物。

夜幕使人的视野受到极大限制,容易引发人的视觉判断错误。2000年10月31日23时18分,台湾桃园机场一架准备飞往洛杉矶的波音747客机的飞行员看错跑道,滑入了正在维修的跑道上,起飞加速滑跑中撞上了停放在道面上的施工机械,造成飞机烧毁,83人死亡、39人重伤。2003年8月5日凌晨,l艘500吨的小船在夜幕中将另l艘大船的燃油舱撞破,造成了大量燃油泄漏,发生污染黄浦江水面的重大溢油事故。

受生物节律的影响,在夜间作业时人的差错率明显增高。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原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有史以来的两次最重大的核泄漏事故,都是由人的差错引起的,均发生在深夜时分。

受照明条件制约,事故现场在夜幕笼罩下难以展开实施有效的救助。2003年12月23日晚9时55分发生在重庆开县的天然气井喷亊故,造成234人中毒死亡,夜幕造成了现场处置、群众撤离和中毒人员搜寻救助的困难。2003年12月26日伊朗发生里氏6.3级地震,造成3万余人死亡,中国救援队是亚洲第一支赶到的国际救援队,由于缺乏夜间照明,救援队每天晚上6时天黑后离开救援现场。因此,发生在夜间的情况异常复杂的抢险救援工作,如果没有事故现场的应急强力照明,救援工作将受到极大障碍而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二、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夜间时间分布

 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不同纬度地区和不同季节,夜间时间的长短有明显差别。总的规律是:一、夜间时间的分布是夏短冬长,随季节的改变,南北差别显著;二、低纬度地区的年平均夜间时间比高纬度地区的年平均夜间时间长,随纬度的改变,差别不显著。如表1。

                                南北四个城市在夏、冬季节里的夜间时间长短比较     表1
                                城市名称 哈尔滨 北京 武汉 海口
                                所处纬度 45°41ˊ 39°48ˊ 30°38ˊ 20°02ˊ
                            夜间总时间(小时) 6月1日(夏天) 7:03 7:47 8:57 9:52
                                12月1日(冬天) 14:03 13:41 12:55 12:16
                                全年夜间时间平均值 10:33 10:44 10:56 11:04

高纬度地区以北京为例,夏天6月11日的夜间时间长度只有7:47,在全天24小时中占32.4%,是典型的昼长夜短;冬天12月11日夜间时间长度为13:41,超过了白天时间的长度,在全天24小时中占57%,成为昼短夜长。因此,高纬度地区随季节改变,冬、夏季相比夜间时间长短差别较大。

低纬度地区以海口为例,夏天6月l日的夜间时间长度匀9:52,在全天24小时中占41.1%;

冬天12月11日夜间时间长度为12:16,在全天24小时中占51.1%。因此,低纬度地区随季节改变,冬、夏季相比夜间时间长短差别比高纬度地区明显减小。

三、我国应急救援照明技术的发展缺少政策引导

为克服战时夜幕对人视野的制约作用,历史上在夜视仪技术还不发达的阶段在军事装备上就已进行过各种夜间照明装置的研究,特别是研制大功率远程照明装置,並得到过很好的应用。1945年4月16日,在苏联军队攻克柏林突破德军的第一道防御阵地的作战中,朱可夫元帅调集了143部强光探照灯作为进攻战役的辅助性武噐。深夜发布进攻命令后,首先对德军防御阵地工事进行炮击。炮击过后,143部强光探照灯同时点燃,巨大的光柱把德军阵地照得如同白昼,德军士兵被晃动的强光照得睁不开眼,难以瞄准还击。战斗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苏军迅速推进3~4公里,顺利突破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

远程强光探照灯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也发挥过独特作用。1953年3月15日22时22分,驻守清川江桥的志愿军探照灯7连开灯照中l架入侵的F-80C敌机,各跟踪灯站迅速开机迎头和交叉照射,在强烈光柱照射下的敌机飞行员看不清座舱仪表,在做蛇形机动飞行企图摆脱光柱时,撞山坠毁。在此后三个月的作战中,志愿军探照灯部队单凭探照灯的光柱照射就先后击落过F-80型、F-84型4架敌机。

为提高反恐作战能力,武警某部现己装备了技术含量更高、使用20KW气体放电灯光源的可使高亮度光柱进入闪烁照射状态的远程照明装置,被照射者立刻出现眩晕、恶心、心率减慢,产生失能态,照射停止后20分钟左右可恢复正常,不产生任何后遗症,使强光照射成为一种阻止犯罪活动、迅速控制局面的非杀伤性武器。

因此,无论近程照明还是远程強光照射,我国现有的照明光源、灯具设计、生产能力都不落后,只须制订应急救援照明灯具标准,在国家主管应急救援的部门指导下加以研制开发,由市场需求引导产品生产,完全能夠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满足我国夜间应急救援的照明需要,解决夜间救援设备的瓶颈问题

四、抓紧研制,使我国应急救援照明装置在产品性能、质量和应用规模上达到一个新水平

氙灯是一种高强度气体放电光源。氙灯光谱好,其色温为5600K,点燃快,寿命大于1000h。氙灯光源在工业化国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和民用交通工具等领域中。美国军用产品“SX-16夜太阳探照灯”安装在直升机、装甲车辆上,民用产品是“CHIS民用高效探照灯”,用于船舶、码头、应急救援、拦截海上偷渡和走私等场所。俄罗斯“泽尼特”特种光源厂生产的短弧氙灯应用也很广泛。日本早已在铁路电力牵引机车上使用了以氙灯为光源的前照灯。我国生产的不同功率的短弧氙灯成系列产品,在城市夜景美化等的强光探照灯上多有应用,但迄今为止还未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金属卤化物灯是另一类高强度气体放电光源,被视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光源产品”。其特点是体积小,光效高,显色性好,寿命长。以445W金卤灯为例,其光通量达38000Lm,光效为95Lm/W,Ra=95,色温3900K,点燃快,平均寿命3000h以上。金卤灯的功率从35W到2000W成货架产品。35W的金卤灯被广泛用于汽车前大灯照明。其他不同功率的金卤灯在不同照明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氙灯和金卤灯等可快速点燃的先进光源在国内的大量生产,为解决抢险救援中的应急照明光源问题提供了物质条件。将氙灯和金卤灯等先进光源应用于应急救援照明,可提高应急照明灯具的光源质量。通过统一规划,制定救援用灯具的行业标准,在灯具上尽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集中力量攻关研制,能够在1~2年内使我国抢险救援照明装置在产品性能、质量和应用规模方面呈现出一个新水平。

1.、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立项,组织有关专家尽快制订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照明灯具的相关“标准”。其“标准”除符合石油化工、煤矿、船舶等行业标准要求外,要体现“四性”(安全性、先进性、适用性、机动性)要求,尽可能实现产品在不同行业间的通用化、系列化。

2、依照“标准”的要求,组织国内有条件的灯具生产厂家研制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照明灯具的系列化产品。严格按照“样机---评审—检测—试用—鉴定”的程序进行规范化的产品研制工作。

3、按照竞争、监督、激励、约束机制的原则,由研制厂家自筹研制费用,抓紧研制和改进工作。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可参与有关“标准”制订和研制方案评审,由受委托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产品质量性能检测。经试用后,由国家局主持产品鉴定。对优秀产品优先批量生产推广应用。

4、应急救援机动车辆、船舶、救援列车上安装的用于亊故现场救援的照明灯具,其操作控制部分适合于“人一机界面”要求,供电电源配套。

经过1~2年时间的研制、改造和技术集成,使我国应急救援的夜间照明工程,从现有的低水平状态跨上一个新台阶,从而大幅度提高我国夜间抢险救援的现场照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