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难忘县城配电网改造

2024-11-16   来源:安全文化网    作者:王 帅 王汉成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我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如今我快60岁的电力新闻人,有些记忆在脑海中渐渐消散,但有些记忆却更加清晰。有关城市配电网改造的经历,我就记得特别清楚。至今回想起来,我心中还有满满的自豪感。每当皖北蒙城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我在电力行业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如今我快60岁的电力新闻人,有些记忆在脑海中渐渐消散,但有些记忆却更加清晰。有关城市配电网改造的经历,我就记得特别清楚。至今回想起来,我心中还有满满的自豪感。

每当皖北蒙城县城,那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总会让我兴奋不已。每当夜幕降临,我信步文化广场、庄子蒙城古街,那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总会让我感慨万千。历史的前进都是人民群众推动的。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我所在的蒙城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也倾注了国网供电人的心血汗水。作为一名电力新闻人,我想起了两次参加电网改造升级的经历。

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有幸赶上了蒙城县的第一次城市配电网改造新闻采访中。那年,国网蒙城县供电公司开始进行同网同价城乡配电网改造。我们一群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抱着“青春不撒手、冲锋陷阵不停留”的信念,为能赶上这次配电网改造而高兴。我们在师傅们的带领下拉上架子车,带上铁锨、铁镐、铅丝之类的工具材料,穿梭于天水的大街小巷。那时候,电力施工现场没有机械设备,运送材料全凭我们手拉肩扛。拆卸旧线路时,我们用大绳先将那些腐朽的木杆拉倒。立水泥杆时,我们用人字形抱杆立杆。我们用的脚扣是带锯齿的铁家伙,安全带则是约10厘米宽、1.5厘米厚的牛皮带。穿戴在身上的这一套“家伙”,再加上随身携带的工器具,足有十来斤重。

记得有一次,在架设跨越涡河的线路时,我在距离地面22米高的横担上等了好长时间仍不见导线过来,由于连续苦战、乏力难当,我便坐下歇息。忽听有人对我大喊大叫,我睁大眼一看周围,竟被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我坐着坐着就要睡着了。酷暑烈日,从早到晚,汗流浃背,好在我那时年轻,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又生龙活虎。

时光如流水。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当年参加过第一次城乡配网改造的人都年近半百。我在采访中,看着一帮年轻人拆除了当年电力人曾经亲手架设的线路。和年轻同志一起奋战在新的城乡配网同网同价电网改造工地上,似乎让笔者动笔那刻,忆想当年看到了的场景、当年的我们电力人。

1998年,安徽蒙城县供电局城市配网改造的第一仗是在某变电站的两条10千伏双回路线路架设工程中打响的。最紧张的几天,几十号人在工地连续作战。当时,新闻记者赶到现场采访一线人员,媒体将这个工程誉为“电力的光明工程”。

看到当时的蒙城县城区城市配网改造的第一责任人、现场指挥,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这场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建设中。令笔者十分感动的是,在整个改造工程中,全体职工显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感人的敬业精神。记得在某一改造工程中,同志们连续工作三天三夜,无一人离开工地。

皖北蒙城县南北外环、中心广场、法治广场、庄子大道、安池大道……此后,更大规模的县城配电网改造项目接踵而来,更多的施工队伍相继投入工程建设。在蒙城县,无人值守变电站相继建成投运,几座变电站的大型出线电缆隧道工程建成,城市中心开关站建设投运,城区几条主要街道多回路电缆入地运行,多条多回路免维护架空绝缘导线线路架设完成,智能设备大量投入使用……这些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使得我们息城市网络化供电的梦想得以实现。

今天的皖北蒙城县,一到夜晚,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看到璀璨的夜景,作为电力新闻人,感到十分自豪。几十年来,我们夜以继日、挥洒汗水,建成了崭新的新县城城市配电网。这些经历是电力新闻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王  帅   王汉成)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