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母亲河造福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2008-11-26   来源:安全文化网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她哺育了炎黄子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在历史上,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灾害频繁的河流,“三年两头决,百年一改道”,曾给沿黄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正是由于黄河的这种两重性,亘古几千年,从大禹治水到历朝历代都将黄河治理视为安邦之策。然而,由于受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局限,“黄河为害”的状况一直没得到根本改变。

  远古时代,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属热带亚热带气候,风和日丽、温暖湿润、水深草茂、植被茂密、土壤肥沃,蓝天飘着云朵、河边盛开着鲜花,阔叶树、灌木丛一片生机勃勃。如西周时黄土高原约有森林3200万公顷,植被覆盖率达53%,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较少,黄河水流清澈见底,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

  人民治黄60周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标本兼治、除害兴利”方针,固堤建坝,拦蓄洪水,灌溉发电,科学调度,调水调沙……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理开发之路。过去,黄河干流没有一座水库,如今黄河水利水电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截至目前,黄河干流上建成和在建的有25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达1700多万瓦。同时,这些水电站还在防洪、灌溉、供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黄河以占全国2.2%的天然径流量,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历史上受黄河水害最大的下游两岸大地,如今成了受黄河惠泽最厚的地区。作为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黄河还为沿岸5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支撑着流域内石油、煤炭等工业的发展。60年的安澜无恙,奔流不息,千年“害河”变“利河”。“黄河平、天下宁”的夙愿,在社会主制度下真正变成了现实。它不仅是治黄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创造了世界水利史的奇迹。

  黄河干流上的一座座水电站,犹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株镶嵌在母亲河上。从青铜峡峡口以上的黄河上游地区,已建和在建的大中型水电站就有18座。黄河上游的河湟地区(黄河谷地、湟水河流域)不仅水利水电设施众多,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著名的卡约文化,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拉乙亥文化、马家窖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遗存也广布于河湟地区。河湟地区还是我国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化的发明地之一。众所周知:仰韶文化是指距今5000年——7000年之间,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文化遗产的总称,它于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而得名。我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其中有五个(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和郑州)都在黄河流域,这些古都历史早、时间长、规模大,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经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如唐代河南籍的佛教学者唐僧、天文学家憎一行、诗圣杜甫、画家关道子等都驰名中外。

  黄河流域不仅古都最多,而且历史文化名城多、帝王陵墓多、宗教遗存多、其他古迹多,当时经济也十分发达,火药、指南针在这里发明,造纸、印刷术在这里出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很多世界奇迹,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

  现在正是这样一条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正在饱经风霜。黄河为何变成现在这样,查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结构松散,很容易受到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破坏,黄土高原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千米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这样的环境必定形成多泥沙的河流,它的颜色也会随之而变,现在的黄河也不是通身都是黄的,黄河上游由于植被茂密,加上流经岩石地区,所以水是清澈的,只是到了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水才变成了黄色,到了中游水就变成了土黄色,而到了中游与下游交界处水又变成了深黄色,到了下游水流经华北平原时,工业及生活废水又把它染成了褐色。黄色、土黄色、深黄色、褐色这是多么丰富的色彩,难怪古人说出:“派出昆仑五色流,一只黄浊贯中州”的名句。

  黄河水色多变主要与含沙量多少、污染大小、流速快慢、深浅有关,说到含沙量,就不得不为黄河而骄傲,因为黄河的含沙量是世界第一,远看黄河的河水奔腾咆哮,近看滚滚流过的是黄色泥浆,像一条黄色的巨龙一样蜿蜒东去,中游的输沙量约占全河的90%。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平时黄河的含沙量就高达每立方30多千克,汛期最多时含沙量竟高达每立方600千克,中游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就有16亿多吨,多么惊人的数字。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一条一米高一米宽的土堤,将绕地球27周,多么惊人的数字。这些泥沙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而另外4亿吨淤积在河床中,使河床形成数十米甚至达数百米的冲积层厚度。根据观测,每年河床平均升高10厘米左右,因而黄河的滩面,在长期淤积过程中高出两岸背河地面最高达10米以上,以至于下游河道形成世界有名的“地上悬河”,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二级悬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黄河泥沙每年向大海推进1.4千米,造就约28平方千米的国土,如此多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下来,每当暴雨、洪水下泻,下游水位陡涨,河堤就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

  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所以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是造林种草,要坚决制止滥垦乱伐、破坏林地、草坡的现象。黄河上中游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现在干流上已建成了多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在主要支流上也建成了许许多多的中小型水电站,这不仅为广大地区提供了电力,而且调节了水量,发挥了防洪、灌溉、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这样双管齐下,黄河变好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现实。

  母亲河是人民治黄的历史丰碑,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史中的璀璨之宝,是一曲人民治黄的壮歌。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