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英雄——回忆5月18日赴川抗震救灾的龙乡黄河人

2009-05-18   来源:安全文化网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地震,涉及面积之广、造成破坏之大,远超过唐山大地震。生命在顷刻消逝,家庭在瞬间破碎,伤员数以万计,痛苦等待救援。九州呜咽,哭声震天,苍天垂泪,世界愕然。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同胞有难、八方支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尽管已过去的时间无情的告诉我们,剩余被掩埋人的生还希望已比较渺茫,但我们不能放弃任何的机会。5月17日下午,接到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电话通知以后,黄河防总决定派出五支机动抢险队奔赴四川参加抗震救灾水利工程抢险工作。按照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要求,黄河防总秘书长廖义伟坐镇指挥,黄河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张金良亲自连夜紧急动员。5月18日,黄河防总第一、第二机动抢险队于7时遵照命令准时启程,第三机动抢险队16时准时出发。第四机动抢险队18时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准时出发。5月19日9时30分,第五机动抢险队起程。这五支队伍他们星夜兼程、马不停蹄,前往四川灾区参加抗震救灾。

  多少年来,黄河流传了这样一句口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从这句习以为常的口号中,你能深刻地体会出里面有“快速、能战、必胜”的丰厚含义吗?我相信大家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我们黄河防总这支“铁军”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濮阳河务局的六十余名抢险队员是“黄河铁军”的主要力量, 他们用军营的纪律约束队伍、用部队的作风迎接战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黄河铁军”的美名,在川西平原上,留下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龙乡人奉献之歌,在大灾大难前尽显大仁大义。作为队员之一,笔者目睹了这一切,用手中的笔记了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片段。

  郭局长的电话

  “今天,局里的领导来咱家慰问了,一直夸你们在灾区干得好,还安排了好几个小伙子帮咱把地里的麦子给收了,省大心了,听说还是郭局长安排的,你在灾区好好干,一定得给咱濮阳局争光啊,家里的事你就不用管了”,来自濮阳一局47岁的老电工张召正在绵竹石亭江施工现场接到了老伴从家里打来的电话,心里热乎乎的,干起来更起劲了。

  郭凤林,这位黄河上有名的铮铮铁汉,这位从治黄单位最基层干起来的副厅级干部的心时时刻刻被牵动着,在我们的队员赴灾区救援的二十余个日日夜夜里,工作再忙,他从没有忘记与救灾一线的联系。“六十余名同志在灾区受苦受累,我放心不下呀!”“在灾区吃住怎么样啊?能适应吗?”“要尽一切努力,解除同志们的后顾之忧!”“同志们的物资不够的马上购置,决不能因为被服不够而让任何一个同志感冒!”“我们已经安排为奔赴灾区一线的同志们每人都购置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你们有任何要求,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解决。”“统计一下,看队员家中有没有有病人、老人、孩子要考学的,我会尽快让各单位的领导同志安排换班的事宜。”“你们在前线好好干,我已安排各单位的领导同志到你们家中进行了慰问,你们是我们濮阳局的光荣,家里的事不用操心,有我们局党组呢?”赴四川灾区濮阳局的带队领导杨增奇同志几乎每天都可以接到濮阳河务局局长郭凤林同志的电话。有了组织的关心,队员们在前线再苦再累,也不觉得苦了!

  年轻人的好表率

  杨增奇,濮阳黄河河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此次黄河防总赴川抗震抢险第三机动抢险队濮阳队的带队领导,1953年9月出生,55岁。他的身体很不好,却总坚持在最前线指挥施工,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我们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带队奔赴灾区的路上,在拉推土机的拖板车刹车失灵、在山道上滑行近三十公里、六个轮胎着火的极度危险情况下,他凭着机智与老练,指挥队员们、路政、消防、110及时进行抢救,使情况转危为安。在他迷彩服的的口袋里,总是放着几个小小的药瓶子,那是他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身体不舒服了,他就会避开人群,就着瓶装水冲服下去,生怕别人看到他吃药。机械出了故障,即使操作手们加班到深夜,身边也总少不了他,陪着操作手们一同维修、一同吃饭、一同休息,丝毫没有一个正县级领导的架子;在拦河坝施工时,为了提高自卸车倒砂石料的准确性,他站在坝顶的最高处、最边缘处指挥,提高了施工的准确性和设备的安全性。看到工地上看守设备的队员吃不到热的饭菜,他安排自己的小车司机一天两次往工地送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笔者无法一一说清楚,在队员们心里,他不是市局领导,他是好老师、好叔叔、好哥们,他不喜欢别人叫他“杨组长”,他喜欢的称呼是“老杨”。

  能打硬仗的操作手

  党安周是濮阳河务局直属机动抢险队的一名普通的推土机操作手,在石亭江广济段河道清理项目施工中,由于施工任务紧张,推土机白天要不停的工作,本应该配备3名机械操作手,但其他两名同志操作手,由于技术不熟练,效率不高,于是党安周同志主动承担了白天施工任务,中午由同事给送饭。六月的石亭江畔热得几乎可以把人蒸熟了,推土机空调却坏了,工作时开窗又不安全,只能关上窗子,驾驶室里的温度最高能达到40度,为此党安周每天都要喝上十几瓶矿泉水。在具体施工中,推土机主要是推河床上大大小小鹅卵石,这样对底盘磨损严重、并且簸的厉害。长时间如此工作,导致了履带板断裂一块,液压油箱、柴油油箱分别漏油一次,更换其它部件了3次,更换液压油、滤芯等。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党安周都是晚上加班维修。在灾区商店都很少开门,有时为了买一个扳手要行驶十几公里。施工中还时常要注意石头滑进履带及车里,还要时常观察高处石头滑下来砸到液压油缸上。滑进履带里的小鹅卵石时常被压碎飞出。每天还要不定时清理挤进链条里的石头,避免链条齿轮损坏。由于驻地用水极为紧张,党安周有时加班到深夜回到驻地时,连一点洗澡水都没有。

  永不熄灭的灯光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生活基本保障对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极其重要、极其麻烦的,对于抗震救灾抢险更是如此,营地选址整理、安营扎寨、布线架线、发电调试、动力照明、应急维修、用电安全等等,每一样工作都要做得细之又细,保障难度更是可想而知。但对于负责本次抢险救灾保障工作的张昭正来说,硬是凭着多年担任电工和多次参与抢险救灾练就的特有本领,将每次搬迁布线要用的100多条长短型号不一、长达500多米的电缆,连接的400多个接头、50余个电闸等等,记得一清二楚,整个电路结构布局成竹在胸,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娴熟稳定,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整个工作保证两小时内完成,一次试车成功率达100%,将保障工作做得炉火纯青、有条不紊、干净利落,为营地搬迁和施工布线节约了大量时间。提起这些,抢险队领导与队员赞不绝口,并送给他一个“抢险救灾先锋”的称号。

  工作小记录

  刚到灾区时,用水极为紧张,当地的水不敢用,为节约瓶装水,在当初的几天,队员们基本上没有洗过脸,更不要说洗澡,有时泡点方便面,也是定量,平均每人一瓶烧开的瓶装水;在灾区商店都很少开门,设备出了问题,有时候为了买一个扳手要开车行驶几十公里;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都是晚上加班维修设备,干到凌晨一点、两点是常有的事;在施工中还时常要注意石头滑进履带及车里,还要时常观察高处石头滑下来砸到液压油缸、车玻璃上,同时还要警惕滑进履带里的小鹅卵石时常被压碎飞出、以免伤人伤物;每天还要不定时清理挤进链条里的石头,避免链条齿轮损坏……

  在雎水镇干河子峡谷堰塞湖现场查勘险情时。由于山体滑坡将唯一道路冲毁, 车辆无法进入,我们的队员们不得不弯下腰抓着树杈,踩着浮石往前爬,脚下就是悬崖和湍急的河水,头上是松动的山体和悬石,额上只冒冷汗,生死一瞬间啊!但是我们是黄河铁军,我们所代表的是四万黄河人,我们不能胆怯!那些因为地震灾害失去家园而哭泣的孩子们啊,你们不要怕,危难时刻你们的身边有“黄河铁军”!我们就是你的亲人啊!!!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都是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我为自己的民族感动,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是个黄河人感到自豪。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没有哪个国家的总理在灾难发生两小时就飞赴灾区;没有哪个国家能在短短几天内集结十多万兵力参与救援;没有哪个国家能在一台晚会上筹得企业和个人捐款十几亿元;没有哪个国家因争相献血支援灾区而造成交通堵塞;没有哪个河流管理机构能在短时间内集结抢险队员近五百名、大型施工设备80余辆......

  是的,如果有来生,如果有来生的来生,我们还要做中国人、还要做一个黄河人! 奉献,没有理由,因为我是黄河人!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