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老乡镇”的传承

2024-05-08   来源:安全文化网    作者:王帅   |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参加工作一晃已有40多年,回顾往昔,无论身在何处,居何职,谋何位,我察觉到自己身上永远有像父亲一样老乡镇的影子,内心也一直秉持着父亲要求的勤俭持家、尚学进取、诚恳待人、感恩社会的观念。这种风格品质,也成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参加工作一晃已有40多年,回顾往昔,无论身在何处,居何职,谋何位,我察觉到自己身上永远有像父亲一样“老乡镇”的影子,内心也一直秉持着父亲要求的“勤俭持家、尚学进取、诚恳待人、感恩社会”的观念。这种风格品质,也成为父亲这位“老乡镇”的至诚家风、谆谆家教、诤言家训,教育我健康成长,启迪我灿烂人生,引领我一路前行。

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农村大队干部、六七十年代初的人民公社干部、八九十年代的基层乡镇干部,可以说“老乡镇”是父亲那一代农村基层干部最为贴切的美誉和至诚至深的褒奖。

记得老家房子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传统的土木泥瓦结构,二间二弄100多平方米,是在祖父手上建造,父亲全程参与的。每每说到建房,父亲还时常向我们唠叨回忆以前自己去田埂上伐木、肩抬背杠、挖沙挑泥、搬石运木的场景,这种艰辛贫苦只有融入其中的当事人才能有切身体会。后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摆上议事日程。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分家后的父亲又扩建了一间房子,并在屋后又相连搭建了两间厨房和杂物间,自此一家人的日常居所更为宽敞,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

老家房子大门门匾上书挑着“勤俭建国”四个黑体大字,我想应当是与当时政治大环境相适应的,国家正从大跃进建设中走出来,百废待兴、勤俭建国成为全国上下各民族同胞的共识。当然“勤俭建国”那是大家,作为小家,就要讲“勤俭持家”了,父母也正是在生活上处处讲求“勤俭”,时时节衣缩食,才让处于那个时代的我们一家能做到衣食无忧,生活艰辛却安稳度日。

父亲曾是张祠堂小学的学生,正就读小学的父亲,当时因家中突遭变故而过早肄业,这也成为父亲一件终身憾事,而与父亲同班同年级的同学校友,继续学业后,大都学有所得,成就了一番事业,甚至有的成为省(部)级领导干部。父亲练就一手好字,无论是毛笔,还是钢笔。那时每年春节,老家邻里乡亲的春联,大多是父亲提笔书写的,父亲书写的字笔法自然、苍劲有力,字如其人,刚正不阿。当然父亲一手好字,我们兄弟俩未能得到“真传”,与父亲相比只觉得自愧不如、相形见绌了。

如今每每回想往事,最让我感谢的还是父亲让我在少年时代就能早早地看书读报,放眼世界、品味人生。记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由于父亲是大队干部,家中早早就有了《参考消息》和《阜阳日报》,以及《红旗》杂志。那时的《安徽日报》《参考消息》都还是4开4版,特别是《安徽日报》头版的右上角经常刊发毛主席语录,那可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光辉思想和不灭明灯。那时报纸的版面有要闻版、地方新闻版,以及文化生活等副刊专刊版,报纸的排版也比较死板,中规中矩,少有插图和图片新闻,报纸用的也都是新五号字。报上报道的新闻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新鲜的事,另外就是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古巴、阿尔巴尼亚、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新闻,以及柬埔寨红色高棉最新战况和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的相关新闻报道居多,这些国家新闻可谓是大事三六九,小事天天有,成为当时中国重点关注的国际新闻报道。关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末南疆战事,我就是每天看着《安徽日报》,了解安徽的情况,了解每天安徽新鲜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又订阅了《大众电影》《家庭》《辽宁青》杂志,为我们兄弟俩订阅了《中学生》杂志。特别是《大众电影》,让我早早知道了电影界最高层面最高荣誉的双奖“百花奖”和“金鸡奖”,了解和观看了获得“百花奖”和“金鸡奖”的影片《传奇》《人到中年》《人生》《小花》《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等影片,更熟知了那个年代知名影星:张瑜、李秀明、龚雪、潘虹、刘晓庆、陈冲、斯琴高娃、王心刚、周里京、张丰毅、朱时茂、唐国强等等,并一度成为他们的影迷粉丝。而与《中学生》杂志的遇见对我来说是适逢其时,杂志对我平时的学习帮助很大,使我受益良多。我从中了解到了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和董传留别》中的名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至今还让我念念不忘。曾经有一次我还壮着胆子给《中学生》杂志社投过一次稿,不过那时的我既不懂得怎样写稿,也不懂得怎样投稿,况且当时自己写的字也全是一连串“鸡脚爬”,可想而知那时的投稿权当是无知少年的一次激情冲动,平添编辑眼里的一次“笑料”。

在那个缺少广播电视和文化娱乐的时代,这些报刊杂志成为我最为营养的精神食粮、了解外面世界最好的窗口,也成为我兄弟姐妹多人生教育不开口的启蒙老师,它让我学得知识比同龄人早,也比同龄人多,了解了更多外面的世界,思想也更比同龄人活跃。因此,父亲坚持的作为老乡镇“尚学进取”的家风,也从小在我头脑中潜移默化地扎下根来,继而传承发扬。

父亲为人非常平和,做事极为认真,待人尤其诚恳。几十年工作始终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工作业绩却是扎扎实实、可圈可点,无论单位安排什么工作,父亲都是坚决服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件成一件,家中那些早已发黄的众多“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奖状和荣誉证书,以及各种刻有各类表彰荣誉的杯杯罐罐,既是对父亲过往工作的肯定,也是他一生勤勉的真实写照。父亲教育我怎么做人,也教育了我如何做事。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老乡镇”的家风哺育我默默成长、让我励志成才,并走向成熟。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如今的我不仅传承了父亲创下的家风,牢记父亲的家训,延续父亲的家教,更传承了父亲的事业,让自己哥哥弟弟们也有了一段倍感珍惜的在乡镇工作二十多年的光辉岁月。

“勤俭持家、尚学进取、诚恳待人、感恩社会”,父亲“老乡镇”的那种精神品质、淳朴家风,曾经照亮我的过去,也照亮我的将来,指引我的前程,点缀我的人生,催我奋进,激励我前行,引领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行……(王帅)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