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加快实施灾害应急能力评价

2004-12-07   来源:《新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经过SARS和重庆开县井喷事故等一系列重大灾害事件,重视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尤为各级政府部门高度关注。从去年的SARS防治到今年对禽流感的控制,我国政府应急能力和水准的提高已为社会公认。这是善于吸取教训的结果,也是注重统筹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从灾害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入手,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准的全面提高,将是我国务级政府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
    目前,有关部门对构筑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已有足够热情,应急科学指导工作跟进。据调查,不同地方的灾害应急预案有照搬、雷同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明确,应急不是应付.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既有通则,又必须因地制宜。因此,当前应及时引导,力戒虚、浮、空、面子等应景行为,用科学态度、务实精神和具体措施,切切实实、一砖一瓦地构筑我国灾害应急管理的坚固体系。
    这个体系所要求的具体工作.可以说千头万绪。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  度算是到为、用什么标准衡量等等.是急需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基础性的工作。我们认为,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中,“应急能力评价”是基础中的基础。这项工作中的实际操作,需要一个“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的研制和实施,既关系到我国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牢固、严谨、灵活、高效,也关系到国家为此所作投入能否实现最大效益。
    根据国外灾害应急管理的经验和我国国情,我国应急能力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包括:灾害检测与预警能力、社会控制效能、居民反应能力、工程防御能力、灾害救援能力、资源保障能力。
          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
    灾害应急能力首先表现为对各种灾害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测和迅速准确的预报,为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奠定基础。灾害监测与预警的内容主要包括:1、灾害识别(监测预报)与初期评估,如灾害类型、规模、性质、范围、人员伤亡等;2、灾害预警系统,即利用相关信息网络向公众即使发布灾情的能力。
          社会控制效能
    社会控制在灾害应急管理中发挥着社会动员和配置资源的作用,是实现灾害应急管理目标的关键因素。社会控制效能评价的内容包括:1、政府应急管理政策的设计与实施情况;2、针对灾害应急的法律、法规指定与实施的完备程度;3、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及其发挥作用的情况;4、灾害应急计划的指定与实施情况;5、灾害应急预案的指定与实际演练情况;6、城市防灾规划的设计(防洪标准、防震疏散、救援通道和场地、消防站布局、重要人防设施布局、地质量灾害防护等);7、对公众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避灾自救的培训、演练以及灾后紧急疏散效果等(如果重庆开县井喷事故现场附近的群众能具备相关知识.受过避灾培训和演练,将能大量减少伤亡人数,降低灾害损失)。
          居民反应能力
    城乡居民既是灾害应急管理的对象,又是灾害应急管理得以发挥作用的主体。居民反应能力评价的内容包括:1、公众对各种常见灾害、次生灾害及其他各种灾害的了解程度;2、对有效防范和减轻各种灾害损失知识的了解程度;3、公民的灾害准备措施、灾后自救互救能力、志愿者救灾组织的建立;4、灾后居民行为的社会疏导与组织能力;5、灾害对居民心理伤害的内容、特点及灾后的心理复建等问题。   
          工程防御能力
    工程防御是政府灾害应急管理得以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灾害管理中工程防御的整体能力状况;2、城乡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应急能力状况;3、城市大型防灾工程的灾害应急能力和地狱次生灾害能力的状况;4、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易损性及灾害应急能力状况;5、城市灾害防御工程投入的经济效益评价;6、城市灾害防御工程中的科技创新、高新技术应用等。
          灾害救援能力
    科学、完备的灾害救援体系是政府应急能力的重要支撑。其内容包括:1、灾害救援体系的建设及作用发挥状况;2、政府灾害紧急救援的政策法规指定与执行情况;3、灾害救援中社会力量的动员与资源配置情况;4、专业或职业救援队伍的组织规模、培训情况、资格认证等;5、志愿者救灾组织的规模、训练等;6、灾害救援力量的现场指挥协调能力、技术支持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医疗能九通讯能力等;7、快速恢复城市生命线工程的能力等。
          资源保障能力                       
    全面、充足的资源储备是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其内容主要指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储备.具体包括:1、志愿者救灾组织的分布情况;2、专业或职业救援队伍的分布情况;应急储备金的设立与管理:地方救灾物质库的建立以及物资的分类、储存管理、运输、调拨使用、回收情况;3、救援装备的购置和研发情况;4、社会财物的捐赠管理等。                        │
    应急能力评价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检验各级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灾害时所拥有的人力、组织、机构、手段和资源等应急要素的完备性、协调性以及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构成和体现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映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并保持安全感、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提供的高水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所处区位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灾害因子不同,诱发因素不同,上述六个方面所指的应急能力评价内容,仅仅是整体评价指标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在实施应急能力评价工作时,需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构建符合当地情况的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达到全天候的无缝连接状态,切实做好灾前监测、识别、 预警和准备;灾中动员、救援、隔离和控制;灾后救助、稳定、恢复和重建等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出我国各级政府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把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的高度,要求我们居安思危,做好思想准备、机制准备、预案准备和工作准备,为我们切实加强政府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构筑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难得机遇。为此,民盟中央在去年呼吁加强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并举办专家论坛的基础上,已经开始组织盟内外专家着手进行国家应急能力评价的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及相关操作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我们将把这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入持续地进行下去,为加强各级政府的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和技术支持,构筑起保障“第一要务”快速推进的安全屏障,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