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编制及使用

2009-04-1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 为什么要开展“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

  1.1 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关系极大。然而,由于电力工业的行业特点及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电力生产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长期以来,电力战线的广大职工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一直在与事故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事故发生有其必然性,也有一定偶然性。一个单位事故不断,固然反映出安全管理上存在问题;相反,一些公认安全管理较好的企业有时也会突发严重事故。提到安全生产,我们许多同志常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坐在火山口上”来形容它,客观上反映出一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不牢,主观上则说明我们在对事故规律的认识和事故预防上还有差距,因而心中无数。

  对安全形势的分析必须要有忧患意识。目前企业的安全状况只有四种形态:十分严峻,依然严峻,不容乐观,相对平稳。客观实际不允许对安全形势评价过高,因为我们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劳动机制有待完善,设备隐患有待治理,安全基础有待巩固。在安全生产上要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预防为主”上狠下功夫。注重夯实安全基础,对事故进行超前控制。什么是安全基础呢?安全基础就是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具备的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条件。或者叫人、机、环境、管理四者安全品质的优化匹配。1990年,当时华北电管局主管生产的副局长焦亿安同志提出,要对发供电企业的安全基础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制定夯实安全基础的办法和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

  1.2 “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产生

  从1990年开始,华北电网直属、天津、河北、山西、内蒙电力公司安监、生技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借鉴国外“风险评估”等现代安全管理办法,总结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丰富经验,反复修改,反复实践,十年磨一剑,在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编写历时4年,八易其稿,1994年能过评审,1995年平6月出版。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1995年通过评审,1996年5月出版。

  《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1998年通过评审,1999年4月出版。

  《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办法》华北电网安全委员会1999年平均增长月颁布试行。

  《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国家电力公司委托起草,2000年1月通过福建电网试评,5月通过评审,进一步修改后,10月国家电力公司正式颁发试行,目前已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2 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2.1 安全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2.1.1 “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的控制的。“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书”中就明确指出:“我们相信,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我们的努力,所有事故都应当可以预防;任何隐患都应当可以控制。”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事故难免论”的否定,是人们安全思想认识的飞跃,其意义是否可抵估的。

  2.1.2 以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研究生产过程。

  人类从事的生产过程都是利用能量做功的过程。一旦能量失控,就可能引发人身或设备事故,因此生产系统存在固有危险。然而生产及生活中的固有危险都是在人机环境系统控制之下动作的。无论生产过程如何复杂,都可以置于人机环境系统中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此可知,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生产环境包括物理(空间、时间)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生产组织人文环境,这些均可以分别归纳为“人”或“机(物)”的范畴。因此,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就可以分为二类: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预防事故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特别强调“管理”,认为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它是产生事故直接原因的原因,安全管理缺陷,是根本性的事故隐患。只要安全管理到位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可克服,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可以改变。

  2.1.3 危险辨识和评价是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

  要预防和控制工业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发现和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隐患,然后再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防范。危险辨识和评价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预防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许多先进工业国家的成功经验。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各种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很多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制订了用于风险评估和危险辨识的法规和标准。英国标准BS8800“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休系”就规定“所有雇主和自谋职业者对其业务活动中的风险评估负有法律义务”。因此,大小工程的立项和开工,特别是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都必须先进行风险评估,生产过程中也必须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否则就是违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都属于风险评价的理论范畴,而且是预防和控制事故行之有效的方法。

  2.2 安全工程学科发展的三个里程牌

  2.2.1 1906年“安全第一”口号的提出,确立了安全在生产中的地位。

  上个世纪初,美国有家叫做U•S的钢铁公司,其经营的方针是:“质量第一,产量第二”由于忽视了安全生产,人身设备事故不断,劳资关系紧张,质量成问题,产量也上不去。于是,该公司总经理克里先生提出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的经营方针,把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手段,保障了雇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健康运行,使该公司的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产量不断上升。“安全第一”的口号确立了安全在生产中的地位,很快得到了各工业国家的认同,其意义非同小可。

  2.2.2 1959年《工业事故的预防》的发表,提出事故有其规律性可以预测预防的观点。

  早期的安全管理工作,在事故分析和采取措施上大多是事后的方式方法,缺乏系统性、预见性和科学性。美国安全工程专家海因里希用概率论的方法对55万起安全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工业事故的预防》一书中指出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提出了著名的1:29:300法则。他提出的事故可以预测预防的观点,改变了人们以往认为事故发生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陈旧观念,为现代安全理论奠定了基础。

  2.2.3 1964年《化工企业安全性评价方法》的诞生,将事故预测预防理论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推向更高级的阶段。

  美国道化学公司(Dow’s Chemical Co.)首创“指数法”,使用“火灾、爆炸指数”作为衡量化学工厂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并不断完善,引起了国际上广泛重视。各行业安全性评价方法不断出现,一些专业性的安全性评价机构也相继诞生,如南非全国职业安全协会(NOSA)加拿大安全工程国际公司、美国爱.第.立特公司等。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已将安全性评价作业工业系统设计、工厂设计选址以及制定应急计划和事故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事故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事故预防技术的进步,目前已有几十种安全性评价软件得到成功的应用,新的软件还在不断开发进入市场。

  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引进和学习国外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机械、化工、冶金、航空等行业开始在企业中试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2.3 什么是安全性评价

  2.3.1 安全性评价(safety assessment)的定义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如上所述,“安全性评价”在西方叫“风险评估”,最早是由日本安全工程学会副会长井上威恭教授翻译的,体现了东方人用词讲究“吉利”的心理,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对于安全性评价的定义要明确四层意思,第一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第二对系统的安全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定量是安全性评价的特征;第三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第四目的是预防和减少事故。

  2.3.2 安全性评价的类型

  2.3.2.1 事前评价(前馈评价)。在系统设计阶段进行。通过对系统建设和建成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和辨识,计算出某些特定事故发生的概率或危险指数,并与法定或公认可接受的指标进行比较,以决定设计是否允许实施,或按评价要求修改设计。这种评价对系统整体的安全水平和投资效益都十分有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法律规定重大工程项目特别是危险性大的项目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可以举出不少。

  2.3.2.2 过程评价(现状评价)。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系统投入运行后,为了辨识系统中存在的、不断变化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超前控制事故发生而开展的安全性评价。可分为不定期评价和定期评价。

  不定期评价主要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和任务而开展的安全性评价,如同类系统发生了重大事故或者为进行安全投资效益比较和科学决策而开展的安全性评价等。

  定期评价主要是考虑生产不断发展,安全基础条件不断变化,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价,才能及时掌握这些变化了的情况超前控制事故发生。至于周期长短,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属于定期评价的范畴,华北电力集团公司暂定周期为三年。

  2.3.2.3 事后评价(后馈评价)。对系统过去状态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系统以往事故资料的分析,评价系统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寻求改进安全状况的对策。我国电力企业多年开展的事故调查统计分析,发供电设备可靠性统计分析可视为事后评价,对安全生产也起了重要作用。

  2.3.2.4 跟踪评价。系统投入运行后跟踪调查评价。系统投入运行后,对系统进行全过程的安全性调查分析评价,主要是为今后的管理及再建系统服务。

  2.3.3 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2.3.3.1 定性评价。对系统危险性进行全面分析辨识,对各种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分级”,“量化”表示严重程度,定性评价不能确定系统的事故概率,但运用广泛。常用“量化”的方法有:

  a.逐项赋值评分法,简称评分法。这种方法首先根据评价对象和目的,按照系统的组成进行分解,编制安全检查表,确定评价项目,然后根据这些项目涉及的危险因素的重要程度,逐项赋以相应的分值。具体做法上一般先确定一个总分,再逐项根据子系统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系数。权重系数往往是通过专家讨论来确定的,这就需要依靠专家群体的知识和经验,使权重系数的分配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同。为了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可采用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些方法,如特尔菲(Delphi)法、功能系数评价法等。

  b.单项加权计分法。这种计分法是将评价项目的实际检查结果,根据事先的规定的条件评为若干个等级,然后再确定每个等级的权重系数,最后求得总分值。

  c.指数法。即美国道化学公司首创的方法。它根据化学工厂反映物质及其混合物对燃烧或爆炸的敏感性制定“物质系数”(1~2),再用工艺过程危险系数、特殊工艺系数(0%~200%)等进行调整,得出火灾爆炸指数,根据火灾爆炸指数把化学工厂的危险性分成6个等级,级别的界定仍然是由专家群体约定的,再分别采取对应级别的安全措施防止火灾爆炸事故。

  2.3.3.2 定量评价。用精确数学方法求得系统的事故概率,将事故概率与一定的安全指标进行比较,以评价系统的安全水平。

  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可靠性分析、事故性分析、事件性分析等。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拉斯姆逊教授为首的70位专家花了1年的时间,耗资300万美元,对商用核电站进行安全性评价,就属于定量评价。显然,用这种计算事故概率的方法来评价发供电企业是不可取的。

  2.3.3.3 模糊评价。模糊数学是用精确数学处理模糊问题。模糊评价对于多个子系统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利用模糊矩阵运算的科学方法。模糊评价仍属定性评价的范畴。仍然需要依靠人脑处理模糊概念的能力,依靠专家群体的知识和经验。由于安全性评价涉及许多模糊概念的处于是,因此深入研究模糊数学在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是值得重视的。目前从一些文章中看到,电力企业已有人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3 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3.1 《评价》的内容

  目前已经出版的《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均分为三大部分,即设备系统部分、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部分、安全管理部分。根据火电厂、水电厂和供电企业的特点,各部分内容有所不同。从防止电力生产特大、重大、恶性和频发性事故、人身伤亡事出发,评价一个单位的“安全基础”,以反映上述事故的危险因素为主。考虑以下八个方面的评价因素:

  (1)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2)生产工具、机具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3)上级颁发的反事故措施是否落实;

  (4)生产设备、工机具管理水平;

  (5)安全生产主要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

  (6)人员技术素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7)劳动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8)重大自然灾害抗灾、减灾措施落实情况。

  在选择上述评价因素时,遵循以下原则:

  (1)关键的、重要的不能遗漏;

  (2)以直接反映安全基础的因素为主;

  (3)以对事故发生影响大的因素为主;

  (4)一般关联因素,若无特殊需要不予列入。

  3.2 评价的对象是运行中的系统,是发供电企业现存的处在变化中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不论是由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形成的,只要查评时仍然存在就要列入评价范围,而对于此前发生过的事故即使是特、重大事故只要隐患已经消除,都不再评价。

  3.2.2 评价的内容包括人身、设备、环境和安全管理几个方面。与国外一些评价体系多偏重于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比较,我们的“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不仅包括人身,还包括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这样更能全面反映一个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符合电力工业的特点,因为电力设备的安全状况关系到千家万户和整个社会。

  3.2.3 评价的目的是预防重特大、人身、恶性频发性事故。安全生产包罗万象,必须突出重点。特大、重大恶性频发事故和人身事故控制住了,就基本上稳定了安全生产的局面,为全面控制事故创造了条件。

  3.2.4 评价的着眼点是安全基础而不是事故概率。事故概率的求取,需要应用事故性分析、事件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定量分析和评价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某些特别危险的系统或科学研究可能有意义,而从生产企业的实际出发,安全性评价没有必要去求取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只要能起事故预测预防的作用,为企业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必要信息和依据就可以了。

  3.2.5 评价的形式是企业自我查评和专家评价相结合。实践证明,发代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必须发动群众,认真开展自查,这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需要,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需要,也是专家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专家只有在被评价单位认真自查的基础上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其安全基础的真实情况。实践也证明,由于专业水平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只有企业自我查评而不请专家评价,效果也不佳。因此企业自我查评与专家评价都必不可少。

  3.2.6 评价的方法是综合评价。属于安全性评价范围,用评分法进行量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文字说明和数字分析相结合,不划分星级或安全等级,而用相对得分率(安全基础指数)来衡量系统的安全性(危险性)。

  相对得分率=(实得分/应得分)×100%

  相对得分率比实际得分更易为人们理解,而且使专业之间和专业内各部分(子系统)之间的评价结果在数量上有了可比性。“相对得分率”高说明该评价项目相对危险因素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小,安全基础比较牢固。相反则表明安全基础比较薄弱。这样评价的结果既有明确的文字说明,又有“相对得分率”量的概念,就一览无遗比较清楚了。

  3.2.7 评价是一项安全系统工程,要形成企业自查、整改、专家评价、再整改、复查、巩固、新一轮评价等不同环节组成的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机制。这是一种安全机制的创新,一种安全管理的创新。企业自觉定期开展安全性评价,必将不断夯实安全基础,超前控制事故的发生。

  3.3 《评价》的作用

  3.3.1 通过对一个企业全面的安全性评价诊断,发现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起到了预知事故的作用,使各级领导对安全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生产决策提供了依据。

  3.3.2 通过评价和认真整改,有利于推动各项规章制度和反事故措施的落实,有利用企业夯实安全基础,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3.3.3 通过安全性评价使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无标准化、科学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3.4 开展安全性评价有利于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情绪,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促进企业达标创一流工作深入开展。

  3.3.5 安全性评价对干部职工是一次深入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评价是熟悉设备系统、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好形式,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业务水平。有的单位称,通过安全性评价“开展了一次历时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安全教育”。

  3.4 《评价》与几项工作的关系

  3.4.1 与事故调查、统计分析的区别和关系

  电力系统从五十年代初就制定了《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对电力生产企业发生的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分析、认定和统计,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事故资料和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反事故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仍要坚持做好。但它是事故后的管理,注重的是结果。而安全性评价的着眼点是安全基础,辨识和评价现存的危险因素,找出企业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提高企业超前预防控制事故的能力。是预防型的管理,注重的是过程。事故调查统计分析还为安全性评价提供大量故障信息。两者作用是不同的。

  3.4.2 与安全大检查的区别和联系

  安全大检查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机动性大,根据安全形势,季节特点、领导意图等因素在形式内容上经常变化。用安全大检查的方法对企业安全基础进行全面评价是不可能的。安全性评价内容全面、规范而且还要“量化”,安全性评价是在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过来的,两者功能不同不能互相替代但可以结合起来进行。

  3.4.3 与可靠性统计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可靠性统计分析是对设备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态的定量评价,可以衡量和比较某些发供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全国大量可靠性指标的统计分析,对宏观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揭示企业事故发生的规律,而安全性评价恰恰要解决这个问题。安全性评价范围广,重点是现存的隐患即危险因素,与可靠性管理作用不同。安全性评价与可靠性分析是互相渗透的,其方法可以互相利用。

  3.4.4 成达标创一流工作的关系

  达标创一流是对企业安全经济文明生产整体水平的考核,深入开展达标创一流工作,对提高一个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有很好的作用。但达标创一流不是对安全基础的全面评价,不能发现一个企业的危险隐患,“不要以为企业达标,安全就有了可靠保障”。实践证明,安全性评价是对企业达标创一流工作的深化,无论在达标创一流工作过程中还是实现之后,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4.5 与危险点分析控制的区别和联系

  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理论上都是源于“风险评估”,都是预防控制事故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但作用不同,防范事故的重点不同,应用的时间、地点和范围不同。应该同时开展,用安全性评价方法在宏观上对一个企业进行查评,夯实安全基础;用危险点分析方法在微观上对作业现场进行预控,防止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安全性评价与上述的几项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重复不抵触,相辅相成,各有所长,不能互相替代,应结合开展。

  4 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程序和操作要点

  4.1 企业自我查评的程序

  4.1.1 宣传培训干部职工

  向各级干部和全体员工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使大家明确评价的目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具体开展方法,解决为什么要开展、怎样进行的问题,为企业正确而顺利地开展安全性评价创造有利条件。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可以成立企业生产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参加,安监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4.1.2 层层分解评价项目

  落实责任制,各车间、科室(工区、处、所等)和各班组将评价项目层层分解,明确各自应查评的项目、依据、标准和方法,“各家的孩子自己领回去”。

  4.1.3 组织车间工区班组进行自查

  一般需要1~2周或更多时间,发现的问题要登记在“安全性评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表(有关表格及由谁填写见《评价》的附录,下同)上,车间汇总后上报。一般车间班组自查不要求打分。

  4.1.4 企业成立查评组

  由生产副厂、局长或总工为组长,按专业分为若干小组,2~3人为宜,一般为各专业的骨干,根据车间班组自查情况准备各专业查评。

  4.1.5 分专业开展查评活动

  查评各专业的安全隐患,填好“查评扣分记录”表,统计“评价结果”,提出专业查评报告。

  4.1.6 整理查评结果,提出综合评价报告

  安全性评价报告应包括:文字总结,量化结果明细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整改建议等。

  4.1.7 认真整改,定期查审

  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落实责任制,抓紧整改。班组可边查边改,企业应制定整改措施,落实项目、奖金、工期和负责人,定期复查整改情况。

  4.2 专家评价的程序

  安全性评价成功的关键是专家的水平和客观公正性。企业内部的专家组由于种种局限性而不尽人意,因此要上组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上级主管部门有条件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和组织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从而可以保证专家组的质量和权威性。但是要避免由下属企业在职人员组成专家组采用互查的形式来进行安全性评价,那样往往影响深入查评和客观公正性。此外,特别是提倡“第三者”评价,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可以邀请有实力的中介机构来进行评价,这样更具客观公正性。

  专家评价必须在企业认真自查的基础上进行,要为每个专业组配备一位联络员,以便随时为专家提供资料、向导、车辆等服务,以提高专家组的工作效率。

  专家评价的时间约十天,专家人数10~15人,视企业的规模和评价工作量,在时间和人数上可适当增减。专家查评程序同自我查评第5、6项。提出综合评价报告后,专家组要主持召开一定规模的会议,由各专业组和专家组长宣读评价结果。企业根据专家评价报告认真整改,一年以后请专家复查。

  4.3 复查的程序

  为了督促企业进行整改,检验整改的效果,一般在专家评价一年(或半年)后再请专家组进行复查。复查工作由原专家组成员组成,人数略减,时间约五天。针对评价中提出的一般问题和重点问题逐条检查整改情况。要统计完成率、部分完成率、综合整改率、未完成率和升分情况,提出复查报告和进一步整改的建议。

  完成率=(已全部完成的项目÷应整改的项目)×100%

  部分完成率=(部分完成的项目÷应整改的项目)×100%

  所谓“部分完成”是指该项目已经开工尚未完成,或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但设备未到货或等待安排检修等。

  综合整改率=完成率+部分完成率

  未完成率=(未完成项目÷应整改的项目)×100%

  升分情况为整改前后该部分量化结果的比较。

  4.4 评价的操作要点

  4.4.1 严格按照查评依据进行查评

  与《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和《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配套出版发行的还有《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和《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等三本书。其内容为每一个查评项目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标准有关部分;

  (2)电力行业标准和部颁规程有关部分;

  (3)电力行业必须执行的其他部门颁发的相关规程、标准;

  (4)国家和国家电力公司(电力部)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指示;

  (5)国家电力公司(电力部)颁发的反事故技术措施;

  (6)网省电力公司(局)自订的规程标准反措等;

  (7)现场进行、检修、试验等规程;

  (8)制造厂家设备说明书等。

  查评人员熟悉掌握查评依据并严格按照查评依据查评非常重要,必须避免查评人以个人的经验代替或变更查评依据,使安全性评价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4.4.2 各种查证方法配合应用

  查评方法是由评价项目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评价项目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所采用的查证方法有七种,要根据情况配合应用。

  (1)现场检查;

  (2)查阅和分析资料;

  (3)现场考问;

  (4)实物检查或抽样检查;

  (5)仪表指示观测和分析;

  (6)调查和询问;

  (7)现场试验或测试等。

  查证方法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是查阅、分析资料。安全性评价主要查评企业现存的危险因素,绝大部分通过表面观察是不能发现的。只靠查评当时的现场检查、询问等不容易深入发现问题,特别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现存的”不等于“当时的”。因此,查评人员一般要求提供最近一年的有关运行报表、缺陷记、技术资料、管理文件等,根据项目的需要全部查阅或随机抽查几个月的报表,甚至要求提供更早的、更全面的资料。这是一件非常艰苦、耗费精力的工作,功夫下得不够,必将影响查评质量。其他查证方法各有用处,要配合使用,以求全面客观揭示一个企业的安全基础。例如实物检查或抽样检查,一般用于查评危险作用的安全工器具、手持电动工具、起重工机具和安全防护用具等。车间班组自查,尤其是班组自查要对实物全数查评。而专家组通常可采用实物抽样检查。评价规定的抽查方法是100个以上时按10%抽查;总数在100以下10个以上按10个样品抽查;总数在10个以下全数查评。

  4.4.3 掌握评分标准,力求量化准确

  《评价》设定的评分标准,根据评价项目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规定的、概念明确的评分标准直接扣分,这是用得最多的方法;

  (2)按不合格设备台数或抽检不合格率扣分,主要用于劳动安全部分评价机具、用具时采用;

  (3)按定性分类评分,安全管理部分采用较多,一般分为3或4档。

  (4)性质较严重,扣减母项得分。一般情况下,扣分以扣完本项标准分为止。对少数特别重要的项目,扣标准分还不足以表明其严重度,就要加扣母项分值的部分或全部。

  以上评分标准的共同点是,按百分数扣减标准分,而不直接扣具体分值。评分标准虽然做了具体规定,除了一些明确的扣分标准外,有些采用了模糊概念定性分类的作法,如严重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基本完成、完成较差、完成很差等等,操作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查评人员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量化是否准确,体现了查评人员的业务水平。

  4.4.4 把管理因素作为评价的重点

  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安全性评价主要查评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危险因素,其中管理是最关键的、渗透到其他方面的因素。只要安全管理到位了,其他方面的危险因素都可以消除和控制。因此要透过人、物、环境的现象看到管理上的问题。一般个别的问题可能是偶然的,而普遍的或带倾向性的问题就要在管理上找原因了。对一些看似孤立的问题,也要善于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举一反三,从管理上进行分析。国家电力公司陆延昌副总理曾经指出:“事故的原因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主要是管理问题;有设备问题也有人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管理问题和人的问题集中反映了领导者的管理思想问题。”安全性评价不是技术诊断,单纯抓技术忽视管理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4.4.5 提出高质量的综合评价报告

  专家组提出的评价报告直接反映出安全性评价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在全面查评的基础上搞好综合分析,实事求是、量化准确,对一个企业的安全基础状况进行全面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评价报告一般分为查评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建议三部分。文字要清晰、简洁;问题要准确、抓住要害;建议要具体、有可操作性。评价报告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5 全国发供电企业开展安全性评价的情况

  5.1 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部)领导高度重视

  安全性评价从编写阶段开始,一直得到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部)领导高度重视。陆延昌副总经理和有关司部领导在全国性会议上多次对安全性评价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充分肯定了安全性评价的作用。发输电部(原安生司)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对几个评价办法进行了评审。在1997年1月9日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电话会上,陆部长明确要求各网省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后,又获得国家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全国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一等奖。

  国家电力公司新颁《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关于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就有四条。

  第39条提出:“安全性评价结果应作为制定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59条提出:“安全检查应逐步结合安全性评价进行。”

  第60条提出:“国家电力公司分公司、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及发供电企业应结合实际综合应用‘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等方法,对企业和工作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第67条提出:“电网经营企业对并网运行的公司系统外发电企业,可通过安全性评价确定其是否满足上网的安全条件。安全性评价的内容仅限于与电网安全稳定相关的部分。”

  新颁《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已将安全性评价列入发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例行工作的内容。国家电力公司有关文件也将开展安全性评价作为发供电企业达标创一流工作的考核项目。

  5.2 各网省公司和独立发电公司积极开展

  目前,全国电力系统许多发供电企业都开展了或正在开展安全性评价,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独立发电公司自觉开展安全性评价的积极性更高。“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凝聚了全国电力行业同仁的智慧和心血,是共同的财富。

  从1995年开始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直属发供电单位安全性评价工作经历了培训、试点、全面开展三个阶段。首先分别办了发电厂和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培训班,要求各单位认真开展自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选择,我们分别对一个火电厂和一个供电局进行了安全性评价。1997年6月集团公司决定对直属发供电单位开展指令性评价。由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组成专家组具体负责评价工作。

  专家组主要由华北电科院和基层单位退二线或刚退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在水平、经验、时间、健康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到2000年底,26个直属发供电单位全部完成评价和复查工作,共发现问题5305个,其中重大问题1387个,各单位认真整改,综合整改率均在95%以上,有力地夯实了各发供电企业的安全基础,使集团公司连续四年发供电事故和一类障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一些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消除,人身整事故也进一步得到遏制,“安全性评价”开始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更可喜的是企业开始形成“自查、评价、整改、复查”一整套事故隐患辨识评价和预防控制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机制。按照集团公司安全性评价工作“一年评价、一年复查、一年巩固”的三年规划,从2001年开始全面进行第二轮安全性评价。

  6 开展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几点体会

  总结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和兄弟单位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经验,要使这项工作取得成效,必须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6.1 领导重视

  安全性评价工作量大,所需时间和精力也多,涉及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如设备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监督、教育培训、防火防汛、交通安全等等,必须发动广大职工参与,是一个企业全局性的工作。因此,企业的安全第一责任者要高度重视,应成立一个安全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生产副局厂长或总工亲自负责,生技、安监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对于大量设备等评价项目,没有其主管部门和处室的积极参与是不行的。安监部门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当好“秘书长”。安全性评价单靠安监部门是开展不起来的。

  实践证明哪个单位一把手和生产领导重视,这个单位的群众就发动得好,评价工作就能取得实效。

  6.2 认真自查

  安全性评价是依据国标、部标、各种规程、导则、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设置的,总结了我国电力工业安全管理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科学完整的“安全查评专家系统”,安全适用于基层单位进行自我查评。企业自我查评的过程也是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业务培训的过程,夯实安全基础的过程,应认真开展。同时做好自查是专家评价的基础,是安全性评价取得实效的关键步骤。专家评价的时间有限,如果不在企业自我查评的基础上进行,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一个企业的安全基础做出切中要害的评价,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6.3 选好专家

  无论是企业自我查评还是专家评价,查评组专家的水平和客观公正性是安全性评价成功的关键。安全性评价与查评组专家的关系,犹如身体检查与医生的关系。查评组专家应具备一定的素质:

  (1)本专业的行家里手,熟悉专业技术和生产情况;

  (2)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规程、标准和反事故措施;

  (3)掌握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查评依据内容;

  (4)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讲情面;

  (5)身体健康,能胜任繁重的查评工作,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安全性评价的项目虽然比较具体,但被评价单位该项目是否存在问题,严重到何种程度,就取决于查评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发现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其次,专家业务水平再高,但基于某种顾虑,不敢指出问题,或送“人情分、照顾分”,也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评价结果。从这一点看,提倡“第三者”评价是有利的。

  6.4 贵在真实

  安全性评价要反映一个企业安全基础的真实情况。失去了真实性,安全性评价就失去了全部意义。为此,既要在挑选查评专家方面考虑这个问题,又要在政策上也十分注意。对评价结果不能搞横向比较,要实行“三不挂钩”的原则:即评价结果不与奖金挂钩、不与评比挂钩、不与领导班子业绩挂钩。这样,查评人员和被评价单位领导都会打消顾虑,以正常的心态对待,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上级主管部门对被评价单位应该这样做,被评价单位内部对车间(工区、班组、处室)也应该这样做。

  6.5 重在整改

  评价不是目的,必须抓好整改才能使安全性评价取得实效。安全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超前发现危险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夯实安全基础,提高安全水平。被评价单位必须依据评价报告尽快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做到项目、奖金、工期、责任人四落实,每月检查整改进度,上级主管部门要监督整改情况的落实。为促进整改,对整改情况要“三挂钩”,即评价结果与奖金挂钩、与评比挂钩、与领导班子业绩挂钩。还要定期请专家组进行复查,客观检验整改效果。

  7 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还要不断改进完善

  7.1 内容和量化部分还要进一步完善

  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开始是针对华北电网的情况编制的,不可能包括所有发供电企业的情况。如火电厂码头卸煤设备、供电企业直流输电设备等就没有涉及。《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编写时就注意了这个问题,内容比较全面。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增多,原有的项目有的过时了,新的项目有待补充,如热控设备大机组普遍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原来按常规仪表装置为主设置的评价项目就不适用了。总之,《评价》需要补充新的内容。

  安全性评价的特点是要“量化”对“标准分”的设置,扣分办法的规定等虽然经过了有经验的专家们反复推敲权衡,但难免有不合适的情况,需要提高“量化”的科学水平。因此量化部分要进一步完善。

  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国家电力公司对安全生产的标准指令等方面也有不断调整,一些新的内容也应该包括进来。如国家电力公司新颁《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评价》应有所反映。

  7.2 安全性评价不是万能的

  安全性评价在发供电企业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它也不是万能的,不是医治所有事故隐患的万应灵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安全性评价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成效显著,而在控制“人在不安全行为”方面虽有一定作用,但不尽人意,还要进行新的探索。

  首先要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这就需要企业党政工团各负其责,形成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这也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暂不多伦。我们在实践探索中认识到同时开展“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是全面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手段。

  7.3 同时开展“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

  国家电力公司新颁《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第六十一条指出:“国家电力公司分公司、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及发供电企业应结合实际综合应用‘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等方法,对企业和工作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是90年代来我国电力企业创造性地运用于安全管理实践,取得术大成效的现代安全管理办法。

  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理论上是一致的,都源于“风险评估”中工业事故隐患“辨识—评价—控制”体系。安全性评价主要应用于一个企业全局宏观上的风险评估,危险点分析则是主要应用于作业现场、生产岗位局部微观上的风险评估。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互不矛盾也不可替代,应该同时开展。才能全面堵塞漏洞,彻底消除隐患,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7.4 发展方向 走向市场

  安全性评价在全国发供电企业广泛应用,已经开始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安全生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要以为开展一两次安全评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企业要自觉定期运用安全性评价的手段来夯实安全基础,这项工作将持续开展下去,同时安全性评价办法本身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已势在必行。靠行政命令开展安全性评价可能行不能了。但安全性评价是知识经济的产品,完全可以走向市场。目前的情况表明,越是独立的发电公司开展安全性评价的积极性越高,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企业内在的动力和迫切的需求,因而市场前景乐观。可以预见,将有一批以安全性评价等方法为手段向各行各业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将会诞生,这也将是我国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