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主要任务

2009-11-1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2)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

  (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6)制定事故(或灾害)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由于初始危险分析从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开始,因此,分析中的信息仅是一般性的,不会太详细。这些初始信息 应能指出潜在的危险及其影响,以提醒设计师们要通过设计加以纠正。这种分析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审查相应的安全性历史资料;

  2) 列出主要能源的类型,并调查各种能源,确定其控制措施;

  3) 确定系统或设备必须遵循有关的人员安全、环境安全和有毒物质的安全要求及其它有关的规定;

  4) 提出纠正措施建议,在完成识别危险、评价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可能性之后,还应提出如何控制危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