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内容

2011-08-2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分析系统的调查

  在进行危险源调查之前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系统,例如,是对整个企业还是某个分厂或某个生产工艺过程。

  (2)危险源的调查

  调查的内容有:

  ①生产工艺设备及材料情况:工艺布置、设备名称、容积、温度、压力、工艺设备的固有缺陷,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性质、危害等。

  ②作业环境情况:安全通道情况,生产设备的结构、布局、作业空间布置等。

  ③操作情况: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工人接触危险的频率等。

  ④事故情况:过去事故及危害状况,事故处理应急方法,故障处理措施。

  ⑤安全防护:危险场所有无安全防护措施,有无安全标志,煤气、物料使用有无安全措施。

  (3)危险区域的界定

  既划定重大危险源点的范围。在确定危险源区域时,可按以下方法界定:

  ①按危险源是固定还是移动界定。如运输车辆,分厂内的搬运设备为移动式,其危险区域随设备的移动空间而定。而锅炉、压力容器、储油罐等则是固定源,其区域范围也是可以固定的。

  ②按危险源是点源还是线源界定,一般线源引起的危险范围较点源的大。

  ③按危险作业场所来划分危险源的区域。如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等。

  ④按危险设备所处位置作为危险源的区域。如锅炉房、油库、氧气站、变配电站等。

  ⑤按能量形式界定危险源。如化学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机械危险源、辐射危险源和其他危险源等。

  (4)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

  一定数量的危险物或一定强度的能量,由于存在条件不同,所显示的危险性也不同,被触发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也不同。存在条件分析包括:储存条件(如堆放方式、通风等),物理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等),设备状况(如设备完好程度、设备缺陷等),管理条件等。

  触发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操作失误、不正确操作、粗心大意等)和管理因素(如不正确管理、不正确的训练、指挥失误、错误安排等)。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参数(气温、气压、湿度)变化、雷电、雨雪、地震等。

  (5)潜在危险性分析

  危险源转化为事故,其表现是能量和危险物质的释放,因此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可用能量的强度和危险物质的量来衡量。具体分析可根据使用的危险物质量来描述危险源的危险性。
  (6)危险等级的划分

  危险源分级一般按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与发生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危险源分级实际上是对危险源的评价。

  等级划分的原则是突出重点,便于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