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三氯化氮(氯碱厂)爆炸事件树分析及预防措施——事件树分析

2005-10-0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运用事件树分析(ETA)方法,分析氯气液化过程三氯化氮爆炸的初始原因,从而找出过程控制的要点和采取措施,避免三氯化氮爆炸条件的生成。同时,对液氯充装、用户液氯汽化安全使用也进行了分析。
  电解盐水含铵;三氯化氮;爆炸;事件树分析
  1 事件树分析介绍
  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简称 ETA)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是一种从原因到结果的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从一个初始原因事件,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的两种可能性,然后再以这两种可能性分别作为新的初始原因事件,如此继续分析下去,直至找到最后的结果 。因此,它是一种归纳逻辑树图,事故发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形象、清晰地贯穿在整个树图中。
  事故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若干事件按时间顺序相继出现的结果,每一个初始原因事件都可能导致后果,但并不一定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事件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会受到以下方面的制约:
  (1) 操作规程;
  (2) 防失误设计和安全防护设施;
  (3) 人机对话和操作人员的控制;
  (4) 安全管理机制度的约束;
  (5) 其他条件的制约。
  因此,每一阶段都有两种可能性结果,即达到既定目标“成功”和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失败”。
  2 三氯化氮爆炸事件树分析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三氯化氮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氯气泄漏导致15万人疏散。据专家组初步判断:主要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泄漏处置时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但专家还推断,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可能就是存在化学物质三氯化氮。
  了解三氯化氮从何而来、如何控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关键!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的结果。
  氯碱厂三氯化氮的爆炸,是系统中存在有害物质和危险能量的表现形式。过去氯碱企业曾一度对三氯化氮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基本解决了三氯化氮碱安全生产的威胁。
  对于氯碱厂典型的生产工艺过程,采用图1事件树分析:


图1 氯碱厂NCl3事件树分析

  上述事件树分析从事故的起因(或诱发事件)开始,途经原因事件到结果事件为止,每一事件按“成功”和“失败”两种状态进行分析。成功和失败的交叉点称为岐点,用树枝的上分枝作为成功事件,把下分枝作为失败事件,按事件发展不断延续分析,直至最后结果,最终形成一个在水平方向横向展开的树形图。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按“成功”事件继续,按“失败”事件纠正,即达到既定目标的“成功”,消除事故隐患。同时,根据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在事件发展过程,有4个受到控制的步骤,只有这几个步聚连续失败时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事故的发生不是单因素问题,是一连串系统问题必然的结果。
  1966年8月8日,浙江某厂使用含有铵(20g/L)的废碱液配制6000m3盐水,由于氨味太大,加入盐酸中和,进入电解槽系统产生了NCl3,导致1#液化器发生爆炸。事故分析是1#液化器数月未排污,8月7日停止使用后残余约500kg液氯,随着液氯不断汽化,残余液氯中NCl3浓度增高而发生爆炸(这一案例还说明了氯气液化设备必须经排污处理后方可检修,避免残余液氯汽化后NCl3浓缩,在检修过程引起爆炸)。
  1994年3月18日,山东某厂液氯汽化器发生的爆炸,是在拆除汽化器底部排污管过程中发生的,排污管炸得粉碎,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原因是使用卤水含铵超标,造成系统三氯化氮积累。汽化器底部排污管积聚的残余液氯在拆除过程中常压汽化(沸点为-34℃),NCl3浓缩引起爆炸(这一案例还说明了氯气液化设备必须经排污处理后方可检修,避免残余液氯汽化后NCl3浓缩,在检修过程引起爆炸)。
 
  1 三氯化氮性质及产生
  三氯化氮在常温下是黄色的油状液体,沸点71℃(液氯沸点为-34℃),相对密度1.65,自燃爆炸温度95℃。在电解槽阳极液pH为2~4的条件下,将产生NCl3,其反应如下:

  NCl3是一种极易爆炸的物质。采用汽化氯工艺装液氯时,当汽化器中液氯蒸发时,三氯化氮与氯的分离系数为6~10,即把相氯中NCl3含量为1,而液相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为6~10。所以NCl3大部分存留于未蒸发的液氯残液中。当汽化器内液氯总量随着汽化越来越少时,积留在其中的NCl3含量就越来越高,超过5%时即有爆炸的危险。在氯气液化生产中,氯相中NCl3应小于5%,当NCl3高浓度时仅需要很少能量就能发生爆炸。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为0.05%时,如果1t液氯汽化后剩余液量为10kg,此时,液相中三氯化氮含量高达5%,这些残余液体完全蒸发时气相中三氯化氮浓度也是5%,即有爆炸的危险。
  2 NCl3→N2+ 3Cl2
  2 三氯化氮爆炸危险因素
  引起爆炸的操作有:启、闭阀门,敲击,撞击,液体冲击(泵抽),用水蒸气汽化,明火高温等。爆炸的范围可小至积聚在阀门底部小量NCl3,在操作阀门时爆炸。爆炸产生的能量与NCl3积聚的浓度或量有关,最小引起无损害爆鸣。
  传统的液氯充装是由汽化器来完成的,由于液氯压力有限,只能采用(规定45℃热水)汽化液氯提高压力,然后充装液氯钢瓶。当汽化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NCl3爆炸温度可达2128℃,压力可达536MPa(在空气中爆炸温度约为1700℃)。所以,即使液氯中只有微量的三氯化氮,如不注意汽化温度(采用水蒸气或明火加热)和蒸发量,就会存在重大隐患。这种原因引起的爆炸事件在国内曾发生多起。采用劳伦斯泵直接将氯加压充装钢瓶则完全消除了上述隐患。但是,用户在使用中,应禁止使用水蒸气或明火直接加热钢瓶汽化液氯,钢瓶中至少要剩余液氯5~10kg,钢瓶内禁止产生负压或物料倒灌(配置缓冲罐),液氯充装单位应定期清洗钢瓶和充装前检查钢瓶。
 
   对三氯化氮的产生可以从原、辅料工艺流程的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控制。过程控制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如下:
  1 原、辅料的控制
  1.1 原料盐的控制
  避免运输、堆垛、仓储过程含铵物质污染原盐。
  1.2 卤水的控制
  控制地下盐矿注水的水质量,避免卤水含铵。
  1.3 化盐水的控制
  在采用河水化盐时,特别在农村使用化肥的季节,应严密监视化肥对水体的污染,避免化盐水含铵。
  1.4 精制剂的控制
  在精制盐水过程,应控制添加精制剂带入含铵物质。
  2 工艺流程控制
  2.1 控制精盐水指标
  无机铵≤1mg/L,总铵≤4mg/L(离子膜电解盐水经过二次精制后,总铵检测一般为“O”).
  2.2 加次氯酸钠
  在精制盐水中加次氯酸钠除铵,并且压缩空气吹除。
  2.3 采用氯水冷却洗涤工艺
  用板式(Ti)热交换器将氯水冷却,低温氯水直接洗涤电解槽出来的湿氯气(净化氯气)。
  2.4 采用合理工艺
  采用冷冻剂-冷冻盐水-氯气液化(间壁式)热交换工艺,避免制冷剂(氨)与氯气接触(通常采用氯作为冷媒,一般是将氨蒸发器和氯冷凝器分别与冷冻盐水热交换,一旦设备腐蚀泄漏,也不至于氯和氨直接接接触,由此发生事故的几率很小的)。
  2.5 液氯分离的控制
  氯气液化后,经分离器、排污槽将NCl3排出系统(碱吸收处理)。
  3 操作规程控制
  3.1 建立安全控制指标
  无机铵≤1mg/L,每天分析1次;总铵≤4mg/L,每周分析1次;特殊情况跟踪分析,作为安全指标,每天报安全部门备案。
  3.2 控制排污物中NCl3含量不得超过60g/L,如发现排污物中的NCl3含量大于80g/L,应增加排污量(带液氯排污)和排污次数,并加强检测;如排污物中的NCl3含量大于100g/L时,应采取措施查找原因。
  采用了以上过程控制措施,除非每一过程连续失控,否则是不会发生事故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氯化氮引起的爆炸,决不是偶然的。如果在原料、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方面对三氯化氮进行控制,加强过程管理,就可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