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在常压炉改造和催化90m烟囱施工中风险评价的应用

2005-11-0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引言(1)

    风险评价是对那些有危险的作业环境、施工项目以及环境中的人、物进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给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和严重程度,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表现准则,以及预防危险和风险控制的应急反应计划,将施工生产中的危害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
 
施工特点(2)

    炼油常压炉改造及催化90m烟囱施工工程是安庆石化2002年重点工程之一。新建常压炉总体高度为56m,主要施工内容有:炉基础、钢结构和炉管预制和安装、炉衬里、配套工艺管线以及电气仪表安装。催化90m烟囱是在原催化装置70m烟囱约10m距离的东南侧重新建造,该项工程采用滑模法施工。施工中影响安全的因素有:

    (1)距运行装置过近,危害因素多。新建常压炉西侧距离运行中的常压炉最短处仅为2m,北面距离装置的泵区为10m。而催化90m烟囱距离运行中的烟囱为10m,且周围还有两台高度在40m左右的余热锅炉,飘出的可燃、有毒有害物质,随时影响施工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2)施工作业面狭窄,管网纵横交错,给高处作业和炉体钢结构及炉管等吊装作业造成较大的难度,稍有不慎,高处坠物将会给生产装置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时间跨度大,工期要求紧,施工人员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状态,加上雨、雪天气的影响给施工带来不安全因素,交叉作业又给现场安全防护增加了难度。

    (4)炉体钢结构和炉管吊装过程中,吊物直接威胁运行装置。

    (5)工程涉及工种多,协作单位多,协调的难度大。
 
施工管理及风险评价的方法(3)

    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我们根据该工程施工特点,充分比较各种风险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最终选定安全检查表法(SCL)和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两种方法,进行施工工程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我们应用安全检查表(SCL)的方法,对施工所需的设备、设施如吊车、热处理机、脚手架、烟囱滑模设备等进行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应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方法,将总体工程分成若干子工程,分阶段、分项目如临时用电变压器的安装、钢结构的吊装、炉管的组对和焊接、油漆防腐、滑模作业、烟囱炉膛衬里作业等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根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重大及不可容忍风险的控制及改进措施清单,列出重大及不可容忍风险的控制及改进措施,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在施工方案中重点体现和施工时重点监控。同时对重大风险制定应急事故预案,如:吊物坠落、高处焊接造成火灾、烟囱滑模作业人员中毒和烟囱施工中停电等事故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将重大危害因素、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事故预案,通过施工前的安全教育或安全交底告知每一位作业人员,切实做到“事前预防”,增强了事故的预防能力。

    根据施工工艺的变更、季节的变化、周围装置运行的情况以及作业人员的精神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如:炉膛内原计划搭设钢管脚手架,作业面铺设钢脚手板,由于租赁钢管的规格差异,无法使脚手架在炉膛内规范搭设,这样临时将钢管脚手架改为毛竹脚步手架,作业面铺竹跳板。作业设施发生了变化,我们就利用SCL法进行分析,除脚手架自身搭设必须符合安全作业条件外,如果下列措施未得到落实,作业时产生的焊接火花将对脚手架构成火灾危害:(1)焊接处是否铺设足够面积的防火石棉布;(2)作业面的灭火器和消防水带是否配备到位;(3)现场安全监护人的职责是否落实。在炉膛内焊接期间,我们每天作业前,按照事先制定的《炉膛焊接作业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分析,督促措施的落实,从而确保炉膛焊接作业的安全。
 
风险评价的具体应用(4)

    由于新建常压炉和烟囱的施工高度超过周围运行的工艺管线和设备有效隔离范围,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作业高度的焊接火花飞溅面、风向和风力情况、装置运行稳定情况,就如何预防高处焊接火花飞溅对运行装置的影响进行重点的危害识别、分析和评价。常压炉改造项目分别在30m、30至40m以及40m以上高度,烟囱滑模项目分别在40m、40至70m和70m以上高度,进行焊接时火花飞溅对装置运行的危害和影响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分析结果分别对每一作业高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在焊接作业面进行隔离或半隔离装置泵区塔设防火墙进行半封闭等,并且加强了巡检的力度。

    施工和装置运行信息的沟通也是我们此次施工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价的项目之一,以往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也进行信息沟通,但对信息如何沟通和沟通的广度、深度未做要求。此次我们就信息的沟通列出具体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并制定沟通措施;(1)生产单位装置的不稳定信息传递;(2)作业票的执行情况;(3)钢结构、烟道和炉管的吊装信息传递;(4)无损探伤信息传递;(5)信息传递渠道畅通情况。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施工期间的信息沟通尤为重要,如施工单位按要求及时将探伤信息反馈到生产单位,若未将信息及时层层传递,装置巡检人员将受到射线伤害等。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由于加强了信息畅通措施的落实,从而保证了生产装置的安稳长运行和施工作业的安全,保证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在炉体的施工过程中,有一项重大的起重作业,即烟道的吊装,起吊的最高处是50m。为了保证吊装的安全,我们事先拟订《钢结构吊装作业安全检查表》,对作业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价,找出危害因素并制定对策,各项防范措施在吊装前一一落实到位,使整个吊装工作安全有序。

    烟囱滑模设备属特种设备,我们把滑模设备的安全检验和吊笼的安全可靠性作为重点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吊笼的使用情况列出专项安全检查表,表中涵盖下列内容:(1)吊笼是否超载;(2)吊笼的限位灵敏情况;(3)吊笼的缓冲情况;(4)吊笼钢丝绳的完好情况;(5)吊笼的制动情况;(6)吊笼上、下启动前信号的传递情况;(7)维护人员的职责落实情况。通过检查分析认为,吊笼钢丝绳和限位是否完好的R值为15最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强化了钢丝绳和限位的检查力度,一旦发现钢丝绳因使用不当造成断丝就及时报废更换,确保设备的使用安全。

    在90m烟囱滑模过程中,由于施工点毗邻催化70m烟囱余热锅炉,其排出的有毒有害气体对施工作业人员有很大的危害,经过风险评价其R值为20。面对如此严重的危害因素,安全环保部先后3次召集生产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管理单位进行商讨,并制定了以下安全防范措施:(1)了解70m烟囱正常排放的气体和危害情况以及装置运行不稳定排放气体的异常情况;(2)密切注意天气气压、风向变化;(3)根据气体排放情况和作业高度配备相关的报警仪器和防护用具;(4)保持上下通讯联络;(5)配备双回路电源;(6)制定应急事故预案并进行演练。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和检查,保证了滑模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滑模施工安全。

    烟囱内衬施工所用的施工平台是用四根钢丝绳固定在烟囱顶部,钢丝绳下面通过四个手拉葫芦和施工平台连接。利用SCL分析,发现钢丝绳的是否完好其风险度R为10,而施工平台是否合理使用其风险度R为15。钢丝绳的完好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施工平台的使用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制定措施时,要求在钢丝绳使用前应严格按规定对其完好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检查人和确认人必须签名认可。安装时也同样做到检查和确认。同时我们对施工平台的使用也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1)编制操作工序;(2)操作前,施工管理人员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4)地面和作业层的通讯联络;(5)办理相关的作业票;(6)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施工中上述措施的严格落实保证了烟囱内衬施工的安全。

应用效果(5)

    从风险评价在常压炉改造和催化90m烟囱施工工程中的应用来看,其效果非常明显:

    (1)使作业人员直观的认识到施工时可能产生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2)管理方法更加直观、措施更加具体且针对性更强;

    (3)提高作业人员的反事故能力。如在烟囱施工到75m时,一名施工人员随身携带的SO2检测仪报警,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戴好防毒面具安全撤职离。还有在烟囱内衬施工时,施工平台的一个手拉葫芦忽然损坏造成平台严重倾斜,使施工吊笼不能正常运行,由于应急预案中有明确防范措施且进行了认真演练,故障发生后作业人员遇事不慌,按演练程序进行紧急撤离。

    (4)优化施工工艺,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5)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

    (6)通过风险评价增加了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充分体现了以安全保生产、以安全保效益的安全理念和对员工身体健康的无限关怀。
 
结束语(6)

    我们认为,只有认真、务实地做好施工作业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才能使HSE一体化管理更具有实际意义,更能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使我们周围的环境免遭破坏。实践证明,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我们的企业在安全生产、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提供了可靠保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安庆石化总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