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喝牛奶的十大错误认识

2008-11-2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牛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它营养丰富,食用方便,但若“煮开就喝”,就会犯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使牛奶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错误一:牛奶越浓越好

    有家长认为,牛奶越浓,孩子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婴幼儿喝的牛奶浓淡应该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其浓度要按月龄逐渐递增,即便是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牛奶中掺水的比例也应根据消化情况逐步减少。如果婴幼儿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久而久之,体重非但不能增加。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奶粉冲得过浓,或者在新鲜牛奶中掺入奶粉,其营养成份浓度升高。超过了婴幼儿的胃肠道消化吸收限度。不但消化不了,还可能损伤消化器官。所以,如果以牛奶喂养婴幼儿,应视牛奶的质量、孩子的年龄来决定加多少水。

    错误二: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许多家长的“共识”。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如果加糖过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弊无利。过多的糖进入婴儿体内,会将水份潴留在身体中,使肌肉和皮下组织变得松软无力。过多的糖贮存在体内,还会成为一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龋齿、近视、动脉硬化等。

    错误三:牛奶加巧克力    有家长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错误四: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面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错误五:用酸奶喂养婴儿

    酸奶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有的家长常用酸奶喂食婴儿。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喂食他们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错误六: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以增加风味

    为了让孩子爱喝牛奶,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错误七:在牛奶中添加米汤、稀饭

    有些家长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营养互补。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如果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使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也要将两者分开食用。

    错误八:牛奶必须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70℃时用3分钟。60℃时用6分钟即可。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错误九:瓶装牛奶放在阳光下晒,可增加维生素D

    有的家长从广告中得知:补钙还要补维生素D,而多晒太阳是摄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于是便照方抓药地把瓶装牛奶放到太阳下去晒。其实这样做得不偿失。牛奶可能会得到一些维生素D,但却失去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因为这三大营养素在阳光下会分解。以致部份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阳光下乳糖会酵化。使牛奶变质。

    错误十:以炼乳代替牛奶

    有人受“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影响,便以炼乳代替牛奶给孩子喝。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炼乳太甜,必须加5—8倍的水来稀释。但当甜味符合要求时,往往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也比新鲜牛奶下降了一半,如果喂食婴幼儿当然不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还会造成他们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容易生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