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技术的由来
所谓行为干预技术就是指减少或转化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以达到预防车辆交通事故目的的技术统称。这是不安全行为减少中转化的过程,不仅需要掌握各种安全行车知识、交通法规、而且还需要借助各种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的原理、手段,力图改变广大驾驶员的内在心理结构、动作习惯、风险决策及回避危险的各种安全技能等。当然,这只是从个体角度来看,为了有效预防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亦需要群体、组织的建设,这主要要考虑群体规范、组织结构等优化,这方面的研究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十分盛行,并且其预防交通事故的效果的确也很好。
目前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家、安全人机学专家都在尝试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实践工作,并提出了许多行为干预技术的原理,并在汽车运输业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在国外广泛实践的行为干预技术,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学习理论及人类学习的一般原则。比如日本学者在干预驾驶人员的行为时,就提出了五条一般性的学习原则。即:
(1)维持和强化驾驶员的自尊;
(2)关注驾驶员的行为,而不是人格;
(3)使用强化技术形成行为;
(4)主动、积极地倾听驾驶员的情感及相关的内容;
(5)保持沟通和确定下次见面的具体日期。
安全培训及反馈技术
安全培训近些年来在国内十分普遍,它通过对驾驶员进行有关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态度等方面的教育训练,使他们的不良心理特征、错误操作动作得到全面系统的改进,进而提高他们的安全驾驶技能。但在使用安全培训计划时,重要的是要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通常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强调学习安全的行为,以此同不安全的动作相对照;
(2)提供实践的机会,以便确保学到的行为转移到实际情景中去;
(3)在培训期间经常提供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
(4)为安全的行为设立有意义的奖励。
积极的强化技术
有研究表明,对人控制得越严,效率会越低,安全管理效果会越差。相反,在干预驾驶员的行为过程中,若使用积极的强化会比惩罚和约束更为有效。所谓积极的强化,就是奖励驾驶员的某些行为的措施,以便鼓励其良好的行为再次出现。在实际情景中,奖励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奖金、提升、反馈、表扬(一种社会强化形式)和特权(给时间放假等)。这种方法有助于人们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构建一种人们认同的融洽的安全环境,从而影响到本群体的其他人员,使广大驾驶员表现出一致的安全行为。但是这种积极的强化技术不能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它需要不断地长期地保持下去,这样才会起到良好的预防事故效果。
广泛的宣传技术
广泛宣传的目的是要改变人们的安全态度,使他们更倾向于从事安全的行为。宣传技术应该具有以下这样一些特点:
(1)具体地针对一些特定的不安全行为;
(2)支持并组织一个安全培训计划,并给予积极的指导;
(3)建立在已有安全态度和安全知识的基础之上;
(4)不要宣传一些一般化的、消极的、甚至涉及恐慌的内容。
群体动力学技术
群体动力学实际就是一种对群体本质的研究。旨在探索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的内在动力,群体与个体、与其他群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等。人的行为都会潜在地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来说,这些群体规范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它能使人们感到归属于某一群体,能使驾驶员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可见,如果能采用参与的方式让驾驶员群体制定安全目标,提出实现安全目标的方法,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绩效考核方法,反而会取得理想的事故预防效果。
世界上最早将群体动力学技术应用于交通事故预防并开展实践研究工作的是日本的著名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他首先在日本福冈县进行了有关西日本铁路汽车局的事故预防的实践研究。西日本铁路汽车局拥有公交车辆3000辆左右,工作人员在6000人以上,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当时的日本,交通事故发生率非常高,1963年为最高峰的一年,达到了1257起。这一年,根据西日本铁路局的要求,三隅以发生责任事故的汽车驾驶员45人为对象进行了引进群体决策法的最初实验。这种群体决策的结果表明,前六个月间责任事故发生了35起,群体决策后六个月减少到11起,事故明显减少。以这种研究为基础的西日本铁路,从1969年起,在整个汽车部门开始了“安全运输运动”,这一以小群体活动为中心的宣传活动,使1963年的1257起有责任事故减少到1984年的33起。以行驶10万公里路程来计算的话,只有0.02%起交通事故。当时的西日本铁路局被评为全日本国交通事故率最低的公司。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群体动力学技术时,对于事故预防的主持者应善于倾听、诱导群体成员的决策,还要有良好的耐心,等待群体决策会议气氛的改善,通过群体决策,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变“强制安全管理”为“自主安全管理”。应用群体动力学技术预防事故,不仅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且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除了以上一些行为干预技术以外,在交通事故预防研究中还采用人员选拔培训及重新安置的技术、行为激励技术及安全行为涉及技术等等。目前,进行有关方面研究的专家发现:以上一些行为干预技术单一、零散、片面,有待进一步探讨人的心理结构和行为特征及其与事故发生之间的关系,以便提出更为系统、完善和与现实情景相符合、效果更为显著的行为干预技术。随着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的发展,心理、行为干预技术将会在交通事故的预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减少事故的富有希望的可探索之路。
上一篇:一手抓交通安全教育一手抓严格执法
下一篇:交通事故的防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