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的预警现象
从唐山地震实例可以看出,即使像1976年唐山这样毁灭性的地震,在震时“恐怖的一分钟”里,也仍然蕴含着生的机遇与希望,这是用许多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启迪,也是更多的生者给我们的信心。关键是人们要懂得其中的道理,抓住求生的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行为。唐山等地震的事实表明,大地震的发生虽然十分突然,但在大地强烈震动之前,仍能出现一些人们能够感觉到的有关现象。这些在大震前短暂时间内出现的、能够预示强烈地震即将到来的临震宏观现象,叫做大震预警现象。主要有:
地面的初期振动,一般是感到“颠动”。
地声,强烈而怪异;例如,听到的声音“好似刮风,但树梢和菜叶都不动”。
地光,明亮而恐怖;例如有人形容它“亮如白昼,但树无影”。据对唐山地震幸存者的调查,在极震区倒房户的室内人员,震时清醒或惊醒的715人中,发现预警现象的有232人,占32%;其中(有的人同时感到几种现象):
感到了初期振动的,102人,占232人的44.0%;
听见地声的,100人;占232人的43.1%;
看见地光的,39人;占232人的16.8%。
在唐山地震中,还有其他许多宏观前兆也起了预警作用,如井水的剧烈变化,动物异常等;但一般而言,它们出现的时间要早些,与震前十几秒钟出现的预警现象有一定区别。
二、大震的预警时间
从唐山地震人们的感受来看,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时间虽然短暂,只有十几秒钟,但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不同的阶段;
1、地面微动(先颠),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预警现象出现;
2、地大动(后晃);
3、房屋倒塌。
也就是说,从地面开始微动到房屋倒塌,有十几秒的时间差。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几种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就人们的感受而言,主要可区分出上下颠动和水平晃动两种形式。在强烈地震的震中区附近,最初的颠动,是由首先到达的纵波引起的;数秒钟以后,横波就以忽上忽下、左右摇摆的运动方式到达,造成更强烈的地面垂直和水平振动,因而人们就感到像站在风浪中的船甲板上一样剧烈颠簸。这就是人们感到“先颠后晃”的原因。
地面运动会使房屋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就好象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乘客就会感到上下跳动和水平晃动一样。这种由地震波使房屋所受到的惯性力,叫做地震力。
由于地震波引起的地面运动有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房屋受力后的破坏也有一个由小到大、由晃到倒的过程,这样,就形成了地震破坏过程的“三步曲”。
从人们发现预警现象开始,到房屋倒塌,这个时间差,称为大震的预警时间。预警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震中距(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同时也与建筑物条件,人们震时所处的状态和发现预警现象的早晚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地震、同一地震的不同烈度区,预警时间不尽相同。
据唐山地震后的调查测算,以能够对预警时间作出估计的177例为依据进行统计,其中,多数被震醒的人提供的预警时间仅为数秒,而震时清醒者提供的预警时间可达十几秒,少数可达20秒以上。在20秒以内的,占83%;平均预警时间为13.6秒。如按烈度区分别统计,在十一度区(138例),平均为12.8秒;十度区(39例),平均为16.3秒。由此粗略估计,唐山地震的预警时间约为10~20秒。
三、室内避震空间的存在
唐山地震的经验还表明,由于预警时间毕竟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1、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2、内墙墙根、墙角;
3、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室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
1、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
2、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
四、抓住机遇,科学避震
大震预警现象、预警时间、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人们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的希望。
据对唐山地震中9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获得了成功安全脱险;成功者占采取避震行为者的72.9%。
唐山地震是在没有短临预报的情况下发生的,避震行为尚如此有效,如果我们有所准备,那就一定会大大减少损失和伤亡。
上一篇:地震常识:如何避震与自救互救?
下一篇:地震发生后的相关安全防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