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在重建中推进科学发展

2009-05-14   来源:中国环境报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年前的5月12日,天崩地裂,山河巨变,汶川特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生离死别、血泪交织的灾难。一年以来,我们以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全力开展恢复重建,在废墟上建立起新的家园,在灾难中挺立起不屈的脊梁。

  灾难发生后,面对生死考验,广大环保干部职工临危不惧、众志成城,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环境应急处置任务。尤其是四川、甘肃、陕西等地震灾区的环保人,化悲痛为力量,不分昼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克服各种困难,严控次生环境灾害,确保环境安全。一年来,广大环保干部职工在困难中前进,在悲伤中奋起,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各项环保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用自己对事业的忠诚向党中央、国务院,向灾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可贵的中国环保精神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

  “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后重建提出的三个“尊重”,为灾后重建定下了一个基调:灾后重建一定要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在灾后重建中,把好环保关口、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环境监管,环保部门责无旁贷。

  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破坏,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环境承载力下降,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修复艰难。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复制,而是要遵从自然规律,按照自然地质条件和生态功能特点来安排产业和人居布局;要利用科学发展理念纠正发展模式的偏差,让灾区的经济社会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重新腾飞。这既是对逝者的最好安慰,也是对科学发展的极大推动。

  在重大使命和历史重任面前,环保部门迎难而上,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地震发生后,环保部门组织专家赴灾区深入调研,完成了《汶川地震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指导、规划性文件,提出生态修复重建的规划目标,为灾后重建做了充分准备;他们及时介入,对恢复重建规划开展环评,做到了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同时开展环评,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为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恢复重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未来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环保部门要从区域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实际出发,以生态功能区划为依据,科学引导产业调整、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同时,要对灾区重建实施综合配套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环评作为控制阀和调节器的作用,严把关口,筛选项目。要督促企业加强环境设施建设,保证企业生产设备与治污设施同步运行,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灾后恢复重建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更高提升。我们要努力推动环保工作开展,让灾后重建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使地震灾区成为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