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建立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初探

2008-09-1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部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远期效果不佳的现状,在建立用人单立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归纳出“11126职业病防治方案”:要求用人单位建立一个职业病防治管理网络,制定一个全面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制定职业病危害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监护两个档案,制定和实施建设项目管理等6项制度,以实现职业病防治的远期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都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和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己初步为社会所认识。用人单位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的积极性日益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意识不断增强。由于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且许多用人单位缺乏专业人员,工作经验不足,致使许多用人单位虽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效却不明显,尤其是职业病防治的远期效果不佳,防治水平波动较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发生,如果这种现状长期存在,势必影响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信心,挫伤其积极性。

  为此,我们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建立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最终归纳出“11126职业病防治方案”:要求用人单位建立一个职业病防治管理网络(组织);制定一个全面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针对职业病事故隐患,制定一个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建立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监护两个档案;制定和实施建设项目管理等六项制度。

  两年来,按照该方案对用人单位进行培训,其职业病防治工作都有所增强,普遍反映11126职业病防治方案”符合实际、操作性强,防治效果切实可靠,现将这一方案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组织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应由单位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安全卫生机构负责人及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人员组成。职业卫生人员应当包括各个层次和级别,如车间或较大班组工作人员。组成人员应当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了解本单位的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现状,控制方法,单位的负责人应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每个成员都要明确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2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职业病防治是用人单位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将防治职业病的阶段目标和总体设想纳入到计划中去。制定计划前必须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种类,浓度(强度)及危害后果,了解有关防护设施的运行和效能,了解职工健康,发病情况。实施方案应着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明确经费投入和实施时间,以预防,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3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针对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办法,具体应包括:① 深入调研,搞清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性质和危害程度。② 事故应急的现场措施,如:设置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装置,预备事故抢险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具。③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④ 医疗救护措施,储备针对事故急救伤员所需的有效抢救药品、器械。⑤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考核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变抢险、自救互救能力,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抢险个人防护用品、工具、药品、器械,及时更换失效药品和损坏器械。

  4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4.1 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 基本情况:单位名称、经济性质、法人及法人代表、地址、生产工艺、职工总数、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性别构成、厂区平面图、车间设备布置图。②单位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分布,浓度(强度)、监测结果与分析、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转和效果。③ 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和检查结果及评价。

  4.2 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① 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业史、相应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②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③ 职业病的诊断、处理,治疗和疗养情况。④ 职业危害事故的抢救情况。

  5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对于控制和预防职业病是至关重要的。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

  5.1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① 用人单位有关负责人及职业卫生人员应定期培训和学习,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及对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②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告知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及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③ 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④对劳动者进行遇险时应掌握的自救和互救知识的培训。⑤ 劳动者培训考核合格,经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认可,方可上岗作业。

  5.2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① 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职业病危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与其他场所分开。② 使用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必须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露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设施。③ 高毒怍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④ 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必须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公示。⑥ 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保持正常运行,并有相关责任人进行维护。⑦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配发齐全,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得上岗操作。⑧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作业,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履行。⑨ 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病防治机构的有关责任人必须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进行检查;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经常(每Et 1~2次)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查;特殊情况应跟班检查指导。对查出的问题应以书面形式提出整改意见,责成专人落实,制定相应管理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予处理,检查及检查结果要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5.3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① 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并按规定组织其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如实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②用人单位应当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③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④ 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职业病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恢复后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妥善安置。⑤ 职业健康检查应到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应当严格按规定周期进行,不得抽查瞒检。⑥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⑦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其档案的复印件上签章。

  5.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 ①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进行检测评价。③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④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Et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正常运行。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经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必须停止职业病危害作业,经治理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5.5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①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为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②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③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防护设施等发生变更时,应当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卫生审核。④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和使甩。⑤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⑥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之Et起30 Et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5.6 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①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② 按规定定期为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配发个人防护用品。③ 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④损坏或无效的个人防护用品要及时更换。⑤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又拒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劳动者进行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