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噪声作业环境的劳动保护管理

2005-01-20   来源:安全文化网通讯员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的危害日趋严重。据统计,我国有1 000万工人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作业,其中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性耳聋。

   人们在强噪声环境中暴露一段时间,会引起听力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力可以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疲劳。在强噪声环境中如不采取保护措施,听觉疲劳继续发展,可导致听力下降或永久性听力损失。噪声除影响听觉系统外,还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造成神经衰弱、血压不稳、肠胃功能紊乱等。

   噪声污染是一种物理污染,按产生的机制作业环境中的噪声可分为:①机械噪声:由机械的撞击、摩擦、传动而引起的,如纺织机、电锯、冲床、破碎机等发出的噪声。②空气动力噪声:由空气压力变动引起的,如鼓风机、空气压缩机、汽轮机等发出的噪声。③电磁性噪声:由电磁的空隙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如发动机、变压器发出的噪声。

   目前影响工人健康,严重污染环境的10大噪声源是:风机、空压机、电机、柴油机、纺织机、冲床、木工圆锯、球磨机、高压放空排气和凿岩机。这些设备产生的噪声可高达120~130dBA。

   对噪声作业环境的管理措施主要有:

   1.研制和选择低噪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从而降低发生体的辐射声功率。

   2.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如用无声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

   3.设立隔声间,使工人与噪声环境隔离。

   4.缩短个人在高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合理安排作业与休息时间。对接噪工人实行工种轮换制。

   5.采用合理的个人防护用品。

   6.制定并实施工厂听力保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