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关注身边常见的职业病及其预防措施

2010-08-0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雅致的箱包、时尚的皮鞋、可爱的玩具、精美的家具……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美丽的物品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也很少有人知道,在生产中工人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近年来在我国各地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与生产有关的职业危害也日趋严重。很多生产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一心追逐经济利益,置工人的健康于不顾,使得各种职业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一严重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各界的注意和重视。下面介绍一下发病率比较高和对劳动者健康影响比较大的几种职业病。

  苯中毒

  生产中需要用苯的作业有制皮鞋皮包、油漆、油墨、印刷、绝缘材料等行业。据调查统计,在全国使用苯的企业中,约有一半作业点苯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50万接触苯的工人中,慢性苯中毒发病率为0.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也较高。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许多制皮鞋皮包的小工厂或家庭作坊遍地开花,仅河北省白沟镇就有3700多家私人皮包加工厂。工人在没有通风防护的条件下使用含苯的粘胶,生产场所空气苯浓度常常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十倍甚至百倍。可导致急性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死亡。

  预防:采取综合性措施:(1)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2)改革生产工艺;(3)加强通风排毒;(4)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5)做好各种卫生保健措施。

  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无色易燃气体,有“臭鸡蛋”味,它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目前,有70多种职业有机会接触硫化氢,如采矿、石油开采、提炼、皮革鞣制、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造纸、染料、制糖、食品加工以及清理垃圾、阴沟、粪池、菜窖、鱼舱等作业。硫化氢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可导致急性中毒,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心脏。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烦躁、意识障碍、抽搐,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吸入高浓度硫化氢造成“闪电型”死亡。

  救治与预防:让患者迅速脱离现场,送到有新鲜空气处并进行吸氧,如有条件应尽早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同时要积极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如中毒者发生猝死,应立即对其施行人工心肺复苏术,迅速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恢复全身血氧供应。设施和环境应密闭,生产场所要有通风排毒装置。在矿坑、井底、阴沟、蓄粪池、纸浆槽、鱼舱室等工作场所作业时,应先通风排气,或工作人员戴供氧防毒面具工作,同时身上要系救护带,危险区外要有人监护。

  正己烷中毒

  正己烷是石油馏分与天然气分离过程中得到的六碳化合物。常态下为液体,主要用做溶剂。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未曾报道过一例。但近10年来,我国在工业粘胶配制、制鞋、制球、印刷、家具制造及电器制造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正己烷。近年来,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中,因防护不周已发生急、慢性职业性正己烷中毒200多例。

  正己烷是经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其代谢产物2,5己二酮具有周围神经毒性,可引起以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中毒。一般于接触正己烷1至数月后发病,起病隐匿,患者常先感觉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而出现四肢对称性的感觉异常。检查会发现,患者四肢的触觉、痛觉、震动觉和位置觉等均减退,并且以远端为重。重者可出现垂腕和垂足、站立和行走困难以及肌肉萎缩、手足皮肤温度降低、跟腱反射消失。患者在脱离接触正己烷后3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一般病程为6~30个月,恢复缓慢。迄今为止,慢性正己烷中毒性神经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预防:在生产中尽可能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正己烷,工作环境应加强通风排毒。对接触者要严加防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发现有早期中毒症状者,应将其及时调离,并进行诊治。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农业杀虫剂。在生产、运输、保管和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发生中毒。我国每年都有数万人发生急性有机磷中毒,其中25%~30%的中毒发生在生产和使用的职业活动中。如设备、工艺落后或管理不善,出现跑、冒、滴、漏;包装时徒手操作,皮肤被污染;使用农药时,缺乏个人防护、施药器械溢漏、逆风喷洒、衣服和皮肤污染后未及时清洗等。有机磷农药中毒已成为我国农村最重要的职业卫生问题。

  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有机磷杀虫剂后,可引起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中毒,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胸闷、视物模糊等症状。有些还可能出现肌束震颤,中毒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呼吸衰竭和脑水肿,如果不及时抢救可很快死亡。有些有机磷,如甲胺磷、敌百虫等可发生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表现为以肢体远端为重的运动和感觉神经障碍。

  预防:大力发展高效低毒的农药,限制或禁止生产和使用对人、畜危害性大的有机磷农药品种;改进生产工艺及施药器械,生产过程应尽可能密闭化、自动化,并加强通风排毒措施,杜绝跑、冒、滴、漏;施药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和法规,穿长袖衣、长裤和胶靴,戴胶皮手套,合理配制施药浓度。要在上风向侧喷洒农药,同时要隔行喷药。喷药时不吃东西,不吸烟。施药结束后要及时换洗衣服,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和头发。

  尘肺

  尘肺是我国最常见的职业病。根据我国职业病名单规定,现有13种尘肺被定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在我国受尘肺危害的人群主要为煤炭、冶金、有色等矿山和建材、铸造、石粉加工、玻璃制造等工厂的粉尘作业工人。石棉矿和石棉加工、制品厂产生的石棉尘不仅可引起石棉肺,还可导致肺癌及恶性胸膜间皮瘤。据全国职业病报告材料,截至2001年底,我国累积发生尘肺病人569129例,其中已死亡135951例。目前,每年全国都有1万多新病人出现,另有约5000人死亡。另外,全国还有疑似尘肺者60多万人。我国是全世界尘肺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全国总的发病趋势仍在增长。

  尘肺是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生产性有害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广泛纤维化。发病工龄一般为20年左右,最短可在半年左右发病。病人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咯痰、胸痛、气短及肺功能减退。很多患者最终可因肺的广泛纤维化出现呼吸衰竭或合并感染、气胸而死亡。目前尚无根治尘肺的治疗药物,只在改善病人症状,延缓病变进展。

  预防:做好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防尘、降尘工作是预防尘肺的关键。我国已有的“革(技术革新)、水(湿式作业)、密(密闭)、风(通风)、护(个体防护)、管(加强管理)、教(宣传教育)、查(监督监测)”八字防尘方针和各种排尘、捕尘设备,以及个体防尘护具都是预防尘肺发生的有效措施。只要严格管理,加强执法,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以下,就基本上可以控制尘肺的发生。

  高温中暑

  在高温季节里或高温环境中劳动和工作,易发生中暑。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暑是中枢神经调节失常的结果。具体的讲,就是当外界温度过高(大多数超过38℃),人体通过辐射和对流散热发生障碍,身体只能靠出汗散热,如果此时汗的蒸发亦受影响,散热有困难,热便在体内积蓄。尤其是在劳动的时候,体内产热量增加,热的积蓄更多。当积蓄的热量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时,就会发生中暑。

  如果在高温或烈日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出汗、口渴、恶心、胸闷、心悸、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并服用防暑药品、清凉饮料或防暑药膳,防止病情继续发展。如果已经发生中暑,应尽快将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扣和裤带,把上身稍垫高些,用温水擦洗全身,或用凉水敷头部。有条件的,还可以用酒精擦拭全身。同时给病人扇凉,按摩四肢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散热,也可以采取刮痧或针刺疗法急救。如病人神志清楚,可让其多饮用一些凉茶或糖盐水。

  预防:防止烈日下曝晒,作业环境要保持通风,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过度疲劳,穿白色或浅色衣服。在劳动和工作时,戴上草帽或安全帽。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清淡,不宜多食浓煎味厚或过分油腻的食品。居室要清凉通风,应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