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xx公司 “十二五”期间职业卫生规划

2010-09-2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为加强公司职业卫生的管理,按《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预防、控制职业病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制定本规划。

  (1)具体目标:

  1、新增职业病例为零;

  2、单位负责人、员工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5%以上;

  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100%;

  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5%以上;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9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6、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100%,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100%;

  7、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95%以上,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100%;

  8、配备传真机、电脑、检测仪器等硬件设施,将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数据进行系统、全面的统计。

  (2)保障实施措施:

  1、落实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主体责任

  1.1、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1.2、建全责任制,落实职业卫生管理主体责任,认真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综合治理等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1.3、建全绩效考核,继续把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纳入考核,抓好考核与责任落实,同时部署、同步推进、统筹考核;

  1.4、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化,不断完善公司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

  2、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员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2.1、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员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增强生产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观念,提高员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购买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书籍发放到各生产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2、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和强化企业管理层职业卫生观念和保障员工健康意识、强化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为重点,定期开展培训,使其了解国家职业卫生的政策规定,掌握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和手段,深刻认识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对于促进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3、加强员工职业卫生培训。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以及转岗的后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使其掌握操作规程,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2.4、邀请卫生、安监、疾控部门或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机构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公司各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职业卫生培训;

  2.5、积极推进建立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制度。在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一线设立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通过开展岗位调研、监督员员能力建设、培训考核,加强公司职业健康队伍建设和作业场所健康教育。

  3、依法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检测和三同时工作

  3.1、推行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制度;

  3.2、不断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3、根据新建建设项目的需要购买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仪器;

  3.4完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监督检测,及时掌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情况,并将结果公告;

  3.5、设置作业岗位有毒物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公布毒物名称、健康危害、警告标识、职业病危害防护提示、应急救治措施、基本理化特性、应急电话、职业健康咨询电话,使员工随时了解自己所处作业场所的主要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和健康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3.6、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评价资料;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前提交职业病危害效果控制评价资料,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3.7、对建设项目建设期间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3.8、依照法规要求及时、如实向职业卫生监督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4、规范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和应急救援工作

  4.1、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将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和健康监护要求告知每一位员工;

  4.2、完善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两档”电子查询系统;

  4.3、定期开展职业危害因素调研,根据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依据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员工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4.4、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强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依据国家标准规定,选用优质的防护用品,并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放给员工个人,以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

  4.5、建立并完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和台账,强化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劳动防护用品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使用和运行情况专项检查,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经常性地教育、监督员工按照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的使用、操作规则、规程以及防护要求正确使用;

  4.6、建立以义务急救员为主、专业救护站为辅的现场急救网络;

  4.7、不断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专业医疗救护站或者与附近医院签订救护协议;

  4.8、不断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演练纳入公司综合应急演练计划。

  5、保障职业卫生经费投入

  公司每年将人员、机构、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配置与维护、个人防护用品配置与维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诊断与管理、工伤保险等所需资金纳入公司生产经营成本,在年度财务计划投入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