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工作过程中因接触生产性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目前国家规定的职业病有十类115种,本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尘肺病就是其中之一。
2、尘肺病是指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
3、尘肺病具有渐进性的特点,随着尘肺病人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的改变易并发肺结核、肺部感染、气胸、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
4、尘肺病对个人的影响:根据尘肺病的致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它是一种病情渐进、不能逆转、逐步加重的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肺组织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到后期形成肺不张(英国病理学家对晚期尘肺病人的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的描述是:就象切砂石样的东西),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说尘肺病的痛苦是伴随尘肺病人的分分秒秒、伴随终身。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 幸福将无从谈起。
5、尘肺病对家庭的影响:现从事采掘一线的员工,无论从经济收入、还是从劳动力角度讲,都是家庭的顶梁柱,是父母、妻儿的依靠,是家庭正常生活秩序、家庭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
6、尘肺病对企业的影响: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企业需要拥有一支朝气蓬勃、身心健康、热爱企业、技术精湛的职工队伍。企业一旦拥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反之,如果企业职业病危害比比皆是,职业病人不断增多,企业声誉、企业形象不仅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且是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经济上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劳动力的损失、医疗费的长期支付、伤病假工资的长期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支付、一次性及家属长期抚恤金的支付差额、丧葬费差额的支付等等),严重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7、生产性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8、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疾患有:尘肺、肺粉尘沉着症和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9、防尘综合措施的八字方针是:“宣、革、水、密、风、护、管、查”八字方针。
10、生产性有害因素是:指存在于生产条件中使劳动者的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和慢性病变的因素。
11、企业在预防尘肺病时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预防:
(1)通过改革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如以无尘作业代替有尘作业,以无硅或低硅原料代替高硅原料,以粉尘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或密闭化代替人工操作或开放作业。
(2)坚持矿井生产水式作业;对不能水式作业的生产环境,采取密闭尘源、抽风除尘。健全防尘管理制度,如定期清扫、定期检修防尘设备、专人管理防尘设备等。
(3)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及《集团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办法》,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粉尘的危害性和尘肺病可以预防的科学知识,切实提高职工的个体防护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防尘工作。
(4)加强防尘工作检查。防尘效果的检查主要从粉尘浓度和尘肺病的发病情况反映出来,坚持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对即将从事及正在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12、职工个人在预防尘肺病时应做到:从事接尘作业时必须坚持佩带防尘口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吸烟,自觉遵守防尘操作规程,坚持湿式作业原则。
13、噪声性耳聋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因长时间接触生产性高强度噪声而致听力受到一定程度损害的职业病。
14、噪声性耳聋病症的特点表现为:多为两耳对称,伴有耳鸣的症状。听力损伤的速度,一般在接触噪声的前15年进展较快,以后渐趋平缓,很少发展为全聋。但随着环境医学对噪声危害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它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眼、伤心、致癌等危害。
15、职工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工作时,必须佩带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噪声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频繁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因噪声导致的体内维生素损失,提高人体对噪声的耐受力。
16、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综合性、跨门类的边缘科学。
17、“职业卫生”(又称劳动卫生、工业卫生)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体健康,防治职业病和职业性多发病等职业性危害,在技术上、设备上、医疗卫生上所采取的一整套措施。
18、我国劳动保护工作经历了建立和发展、停顿和倒退、恢复和提高三个阶段。
19、当前我国劳动保护管理工作体制是: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和劳动者遵章守纪”相结合的劳动保护管理工作体制。
20、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1、“三不放过原则”是指发生职工伤亡事故以后,事故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周围的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制定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不放过。
22、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意义在于:
(1)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的政治任务;
(2)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保证;
(3)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保障劳动者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的需要;
(4)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庞大工程。
23、劳动保护法规: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全部法律规范。
24、企业安全生产教育的三种形式是:指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和经常性安全教育。
25、“事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使人身受到伤害或机器设备受到损毁的意外的随机事件。
26、“工伤事故”是指发生使人身受到伤害的事故。即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范围内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与生产(工作)有关的伤害事故(包括人身伤害、中毒、中暑等)。
27、人的不安全行为常有的五种表现形式:
(1)在没有排除故障的情况下操作,没有做好防护或提出警告;
(2)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
(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或不安全地使用设备;
(4)处于不安全的位置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势;
(5)工作在运行中或有危险的设备上。
28、预防事故发生的四项措施:
(1)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这是从物的因素考虑的一项重要措施);
(2)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这是从人的因素考虑的一项重要措施);
(3)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4)工作场所的合理布局(这是从工作环境的因素考虑的措施)。
29、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的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30、建筑施工的“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31、防止金属类毒物危害的卫生技术措施有:
(1)以无毒、低毒的物料或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或工艺;
(2)生产过程密闭化与控制尘毒源;
(3)通风排尘、毒;
(4)改进操作技术和生产设备,加强设备维修保养,消除跑、冒、滴、漏;
(5)仪表远距离操作或隔离操作。
32、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禁止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
33、发生工伤事故的应急原则是: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迅速报告有关部门。
34、班组安全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1)了解岗位的任务和作用、生产特点、生产设备、安全装置。
(2)了解岗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3)了解岗位个体防护用品、用具、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
(4)了解岗位发生过的事故和教训。
35、机械伤人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2)使用过程中防护不周,无防护设施;
(3)安全操作规定不完善和安全教育不够。
36、企业安全生产教育的任务是: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提高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提高广大职工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自觉性,增强对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技术知识水平、熟练掌握安全技术要求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37、在高空作业时,安全带使用2年后,应检查一次。工具必须放在手提工具箱或工具袋里。
38、触电现场抢救要点:迅速脱离电源;准确实行救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就地进行抢救;救治要坚持到底。
39、职工在从事焊接作业时,为保护操作者的安全,保护片一般累计使用8小时更换一次。
40、违章操作: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违反国家颁发的各种法规性文件和企业、事业单位及其管理机关指定的反映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操作、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通知、决定等。
41、人体允许通过的安全电流,男性为9毫安,女性为6毫安。电流为50毫安时,将危及人的生命,称为致死电流。
42、目前公司劳动保护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职工对职业危害认识不够、个体防护意识不强.
43、劳动保护法规的主要任务:是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上一篇:劳保用品常规管理准则
下一篇:石化企业职业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