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识危险源基本原则
(1)区别常规、非常规活动。
(2)明确作业人员和非作业人员(包括参观者等)的活动。
(3)当工作场所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及工艺发生改变时,要对危险源辨识重新进行辨识。
2.啤酒厂易造成员工职业危害的因素(见表)
3.危险源项目识别
3.1 噪声
3.1.1 健康危害: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0分贝以上便会影响睡眠和休息,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对噪声更为敏感;70分贝以上则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导致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事故;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听力损伤或职业性耳聋,甚至影响人体的其他生理功能。
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降,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讲话和交谈,但如果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会进一步发展,语音频段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觉。当发生耳聋现象时,便已发生不可转于cnwinenews.com逆转的病理变化。
3.1.2 特征:是一类引起人类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影响健康的声音。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3.1.3 应对措施:
(1) 场所的噪声设计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2) 职工每工作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应小于85分贝。(3) 应按规定配备护耳器,并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4) 应定期对其进行听力保护培训。(5)应按法规规定的频次进行听力测定。对于听力测定异常的职工,应及时通知本人,并采取相应的听力保护措施。对噪声性听力损失和噪声性耳聋者,应立即调整工作岗位。
3.2 粉尘
3.2.1 健康危害:以啤酒厂过滤介质硅藻土粉尘为例,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进入人体肺内后,在二氧化硅的毒作用下易造成肺组织纤维化,使肺组织弹性丧失、硬度增大,造成通气障碍,影响肺的呼吸活动,即矽肺。
矽肺是尘肺中危害最重的一种。
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3.2.2 理化特性: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粉末,熔点高、硬度大,难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不与一般的酸起作用,能与氟化氢气体或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氢气体。
3.2.3 应对措施:
(1) 添加时,应尽量采取密闭措施,避免粉尘飞扬。(2) 水对大多数粉尘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条件的生产区域应采用湿式作业。(3) 粉尘产生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扫,清除积尘。(4) 必须佩戴防尘口罩和防尘眼镜。(5)场所应当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防尘要求。(6) 应定时、定点对粉尘作业场所进行粉尘浓度的监测。(7) 注意通风。
3.3 二氧化碳
3.3.1 健康危害: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会使人体因缺氧而窒息。含量>0.03%时,能使呼吸加深加快;含量为1%时,能使正常人呼吸量增加25%;含量为3%时,呼吸量增加2倍,有轻微中毒反应;含量大于3%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超过6%时,有重度中毒反应甚至死亡;含量为25%时,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同时对机体有刺激、麻醉作用,使血管扩张,导致各器官充血、水肿、功能障碍并引起酸中毒。
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导致皮肤和眼睛严重冻伤。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会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功能紊乱症状。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3.3.2 理化特性:无色气体,可溶于水生成碳酸;大气中含量为0.03%,人肺气泡中含量为5.6%。
二氧化碳透过肺泡膜的弥散能力比氧大25倍,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大于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压时,体内的二氧化碳不易排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而迅速弥散入血。
3.3.3 应对措施:
(1) 人员急救
皮肤接触:如有冻伤,立即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如有冻伤,立即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立即输氧;呼吸停止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呼吸心跳均停止,应同时进行心脏按摩术。
吸氧,避免高压、高流量、高浓度给氧,开启1L/min—2L/min,增大至4L/min—5L/min,以至采用高压氧治疗。
人工呼吸,应防止用力过猛,如有胸肋骨骨折或其他情况,不宜做人工呼吸时,应立即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2)打开通风口送风,送风后抢救者方能进入。
(3)劳动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化服等)。
(4)安装二氧化碳在线检测装置( 探头位置较高)。
(5)重点关注发酵罐、清酒罐及有二氧化碳填充或覆盖的容器,若必须进入,应彻底通风换气后,执行密闭空间进入管理条例,并由两人以上监护进行。
3.4 氨
3.4.1 健康危害:长期接触氨部分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氨被呼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出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氨中毒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抑制外周的低级中枢。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时,会使得其对外周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使外周低级中枢兴奋,出现一系列如肌随意性兴奋、角弓反射及抽搐等本能反应。
3.4.2 理化特征:氨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
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
3.4.3 应对措施:
(1)人员急救: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氧气。呼吸浅、慢时,可酌情使用呼吸兴奋剂;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喉头痉挛、声带水肿者,应迅速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此外,应脱去衣服,用清水或1%—3%硼酸水彻底清洗接触氨的皮肤;用1%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3%硼酸水冲洗眼睛,然后点抗生素及可的松眼药水,并立即就医治疗。
(2)劳动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化服等)。
(3)对容易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发生氨泄漏伤害的岗位,必须增加喷淋洗眼装置。
(4)安装氨气的在线检测装置( 探头位置较高)。
(5)储氨区域,氨系统警示提醒标志。
3.5 一氧化碳
3.5.1 健康危害: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倍—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
空气中混有多量的一氧化碳(大于30mg/m)便可引起中毒,且对全身的组织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3.5.2 理化特征: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分子式C-O,分子量28.01,相对密度0.793(液体),熔点-205.0℃,沸点-191.5℃,自燃点608.89℃,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12%—75% 。
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在400℃—700℃间可分解为碳和二氧化碳。
3.5.3 应对措施:
(1)人员急救: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吸氧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最佳。
(2)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卫生宣传,保持结构严密和良好通风,防止出现漏烟、倒烟。
(3)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经常检修并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
3.6 二氧化硫
3.6.1 健康危害: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患有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对这种气体最为敏感,就是正常人在二氧化硫浓度过高的地方呆得太久也会生病,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水肿及(或)痉挛导from:中国酒 业新 闻网致窒息。二氧化硫还会导致糖及蛋白质的代谢障碍, 引起脑、肝、脾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
3.6.2 理化特征: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只有1ppm时,我们就会感到胸部有一种被压迫的不适感;当浓度达到8ppm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当浓度达到10ppm时,咽喉纤毛会排出粘液。
3.6.3 应对措施:
(1)人员急救: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保持安静,观察病情变化。对有紫绀缺氧现象患者应立即输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取。
值得注意的是,在啤酒企业的发酵、滤酒车间,因环境的低温、潮湿,机体更易受寒冷的损害,易发生风湿病和支气管炎,所以,必须强调护膝的佩戴,以及在工作区域外消汗后方能进入,同时需合理饮食,增强体质。
4.建议
4.1 坚持岗前及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要反复讲明危险源存在的特点、危害及防护方法,不要怕员工厌烦。
4.2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岗前、在岗、离岗的职业健康查体,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员工的健康档案。
4.3 要定时、定点对危险源进行现场检测,最好能邀请专业机构,如职业卫生监督所参与,及时掌握动态变化,建立健全监测档案。有条件的企业可配置在线监测装置,随时监控。
4.4 技术革新。生产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是预防职业危害的关键。如湿式粉碎,不仅着眼于粉碎质量,同时应关注减少粉尘危害。
4.5 单位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须将工作转摘于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如实告知职工。
4.6 应依据标准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噪耳塞等,并注重在检查中监督其使用情况。笔者所在的酿造车间,部门长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检验发酵、滤酒部分员工护膝的佩戴情况。
4.7 员工应自觉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具),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4.8 管理者应重视完善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如通风、除尘、屏蔽、隔音等,确保设施完好。
4.9 工厂内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和危害告知书。
上一篇:石化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下一篇:硫酸仓储企业的职业危害及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