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绕不开发展转型这一关。长期以来,山西省朔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电工业基地,由于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快发展转型;而实现发展转型,一个重要抓手是节能减排。通过几年艰苦努力,全市GDP能耗逐年下降,“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严格市场准入,培育新兴产业,构建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朔州市坚持按照“上大压小、增高减低、以新代旧、扩优汰劣”的要求,把节能降耗、集约用地、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选择项目的重要标准。一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提高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受理和审批。二是鼓励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率项目。引进大企业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建起山西省首批两座风电场,开工建设太阳能单晶硅生产线。三是全面推进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建筑节能、政府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节能工程。四是大力发展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其在经济中的比重。五是发展低碳经济。全市农村已建起50座大型沼气站,有3万户农民使用沼气。积极利用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污染整治,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优化。落后产能是浪费资源、产生污染的主要根源。去年以来,朔州市集中力量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果断关闭30万吨以下矿井,把135座煤矿整合为67座,所有保留矿井2010年底前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淘汰装机容量小、耗能高的燃煤机组18.2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0万吨、电石产能3.5万吨,关闭300多座土小白灰窑和90多家粘土砖厂。与此同时,围绕海河流域七里河污水治理系统工程,对沿河重点排放企业进行监控,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严令限期整顿或停产治理,在限期内仍不能达标的一律关停;做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净化处理工作,市区和各县城全部建起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
狠抓责任落实,突出工作重点,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国家和省属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编制节能减排规划,完善计量和统计报表,加强对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的监测,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二是强化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管理。全市9家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除尘设施,新上电厂全部采用空冷技术。着力发展煤矸石电厂和热电联供电厂,新增空冷煤矸石发电装机容量107万千瓦,燃煤机组全部进行汽轮发电机组增容改造和高压电机变频改造,每年节约标准煤97万多吨。三是发挥政府在节能中的作用。建立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完善政府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清单制度,扩大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的政府采购范围。四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公众参与的原则,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投入。重点节能工程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各县区政府安排必要的引导资金。明确政府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在对城市污水处理实行最低收费标准的前提下,市政府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必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