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着“中国塑料之城”美誉的余姚,难以承受高成本的多数下游中小型塑料企业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订单成为我们最大的负担,”一位余姚塑料加工企业老板说,“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已经吞没了企业的全部利润。”
“今年的塑料原料价格上涨太快了,已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目前我们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浙江黄岩一家专业生产塑料桶工厂老板向媒体诉苦。
5月以来,浙江不少来料加工型的塑料企业度日艰难,主要原因是石油及其衍生品塑料原料价格的一路暴涨。在有着“中国塑料之城”美誉的余姚,难以承受高成本的多数下游中小型塑料企业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也使经营塑料原料的上游商户销量大减。
但情况仍在恶化,国际原油价格已于日前突破每桶140美元的历史高位,发改委于6月20日宣布将成品油价格每吨提价1000元,这将浙江众多小型塑料加工企业推向更加艰难的处境。
涨价:有时一天两价
“今年的塑料行情只能用"暴涨"两个字形容。”余姚塑料城信息中心市场部负责人毛柏银表示,“今年初,塑料原料加权价格约1.3万元/吨,但到了五、六月,突然攀高至1.8万元/吨。”
毛柏银所负责的信息中心,是余姚塑料城的价格监测机构,每天收集塑料城内1400余商户的报价信息,统一整理后对外发布。这一公开报价不仅是国内塑料原料价格的风向标,也对东南亚和欧美市场的价格体系有着重要影响。
在毛柏银提供的塑料城每日行情表中,一种主要的塑料原料PP价格,已经从年初的每吨1.2万元上涨到每吨1.6万元。
“在整个5月,甚至到6月初,行情一路疯涨。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一个月里,原料价格每吨上涨了4000~5000元,涨幅接近40%,有时甚至出现"一天两价"的现象,下午的价格比上午最多能涨500元。”毛柏银说,由于塑料原料90%以上来自石油,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导致塑料原料价格猛涨,给下游的塑料加工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生产:订单变成负担
徐维琴指出,尽管价格在不断上扬,但终端需求并没有真正增加。面对高价原料,除了部分需求迫切的工厂外,其他入市采购者甚少,下游停工减产的消息已有所耳闻。
富来塑料厂是浙江余姚的一家生产塑料杯和塑料盒的制造企业,该厂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塑料原料价格猛涨,对企业生产影响严重,目前产量已经大幅减少,按照月前价格接受的订单,月中就会赔钱。现在不敢轻易接订单,开工率不到10%。
“以前,订单很多让我们感到骄傲,但现在,这些订单成为我们最大的负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余姚塑料加工企业老板说,“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吞没了企业的全部利润。”
“在浙江存在众多小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毛柏银介绍,按照他的统计,类似台州黄岩这样的作坊式企业集中区域已成为重灾区,大约80%的黄岩塑料加工企业已经关、停、转。
但这些企业经营上很灵活,今天关,明天可能又重新开张。
贸易:利润低得可怜
与下游制造企业相比,处于中游的贸易商日子同样不好过。
在余姚中国塑料城里,“新大东”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它不仅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一级代理商,也是塑料城内经营规模最大的塑料贸易商之一。该公司销售负责人叶总说:“根据统计,公司6月份的销量比5月份下降了约3成,比去年同期则下降15%左右。下游塑料加工企业的停产减产,是造成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塑料原料贸易商余姚邦业公司在业内处于中等规模,该公司在上海、余姚、温州均设有分公司,年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该公司销售经理孙开彬表示:“原料价格上涨使产品销量大大减少。”
“贸易商利润太低了,低得可怜。”孙开彬称,“一般塑料贸易商利润仅有2%,很多做塑料原料进口的贸易商,卖一吨原料只赚10美元利润,只是图个量。另外,这个行业需要大量资金,一年忙到头,却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很多老板都在转行,或者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
囤货:生意变成了赌博
除了需求疲软导致销量锐减,贸易商还面临另一种风险:囤货。
在余姚中国塑料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谢建松提供的一分资料上,塑料城“5月份成交量26.26亿吨,同比增长27.7%;成交总额31.8亿元,同比增长18.9%。”
毛柏银称,考虑到5月份价格快速上涨,成交总额的增长应远远快于成交量的增长,但实际情况却相反,这说明市场投机因素在增加。
“这一情况表明,货物正在从一个中间商流入另一个中间商,而没有被市场真正消化,而是有中间商在投机囤货,”孙开彬称,“事实上,5月既是价格上涨过快、终端需求疲软的时候,也是投机气氛最浓的时候。这样,生意就成了赌博。而囤货需要中间商自己掏钱买单,一旦行情变坏,其损失将难以估计。”
即便是价位下跌,仍对下游市场的需求刺激不大,因为这一价位仍然超出大多数下游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
孙开彬称,“现在公司很少囤货,一方面是因为原料价格过高,囤货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短期内的价格不确定性在增加,囤货风险在加大。”
洗牌:将淘汰一批企业
“市场价格的涨跌本来是很正常的,但不能暴涨暴跌,让下游企业有时间进行调整。”毛柏银认为。
“新大东”的叶总则表示,“长期以来,由于有补贴政策,国内塑料行业的运作模式是上游低价位销售,下游低价位制造。但目前看来,塑料业已进入高成本运营阶段。塑料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洗牌。一批小的、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将被淘汰。”
“在高成本时代,众多低档次的小型企业必然要面临产业升级的阵痛,单纯的低价竞争已经没有出路。”筹备中的宁波塑料行业协会秘书长于卫星也表示。
于卫星称,提高技术含量将成为后端制造加工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去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