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节能环保 培养绿色回收习惯

2008-08-21   来源:人民日报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个研讨会,主题是关于废旧电子产品的绿色回收。在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回收和处理模式的同时,会上还发起了一项旨在推动废旧电子产品绿色回收处理的“中国绿E行动”(E代表电子产品)。跨国公司如惠普,国内的大型电器制造商如海尔和长虹等,率先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它们计划增加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站点,或发送代金券和手机充值卡等,以鼓励消费者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绿色回收。

  回收再利用,这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了。由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谁生产,谁负责的制度,所以,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3R理念(、Recycle、Reuse),即减少使用、回收再利用,就已经在发达国家中很盛行了。那个时候,柯达公司推出的照相机,其80%的零部件可以回收使用,且易于拆解;惠普公司1993年推出激光打印机“零秒预热”技术,以减少耗电。

  不过,要说到绿色回收,笔者认为这体现了国人环保意识的进步。以前,人们强调回收再利用,但对于回收过程是什么“颜色”的,并不是太在意。事实上,回收处理的过程不得当,就是对环境二次污染的过程,特别是手机、电脑等电子垃圾,如果被随意丢弃或以不正确的方式处理,其中的有害物质如铅、镉、汞等就会进入大气、土壤和水源,并随食物链逐级传播,最终进入人的体内。不要以为一部小小手机的危害没那么耸人听闻,要知道现在全世界有33亿人在使用手机。具体到中国而言,按有关机构预测,仅2008年国人的手机更换量就达到2亿部。电子垃圾数量惊人,其安全回收已成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但是,在没有法律强制要求的情形下,要真正做到绿色回收难度很大。在环保问题上,历来是说远比做容易,一方面,环保是一个离我们看起来很近实际又很遥远的问题,一个人的环保行为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不环保的行为也不会马上产生看得见的危害;另一方面,环保是有成本的,比如手机或手机电池老旧了,你不是简单地随手丢弃或卖给收废品的,而是要放到专门的回收站点,这会产生时间成本或是金钱方面的损失。这恐怕也是为什么环保节能的理念人人皆知,真正践行的人少之又少的原因。美国的一项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心生内疚,因为自己在环保方面做得不够,并希望通过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环保一些。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曾让笔者心有所动:一位刚到德国的中国人,对德国的垃圾分类很不习惯,尽管小心翼翼,仍时有差错,比如,充电的可提式电灯坏了,里面的小蓄电池没有取出来送到废旧电池回收站而被罚了款。他向德国人抱怨,德国人回答:“我们都习惯了。”

  我们没有这样的“习惯”,但我们特别需要培养这样的习惯。在政府法规和监管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努力培养个人的绿色回收意识显得尤为可贵。如果我们日常的行为多一些绿色,也许,我们的内心就会少一些环保内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