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清流变“黑龙江”
“岭南水乡”广州河涌密布,仅市中心城区就有河涌231条,总长913公里。上世纪末,随着广州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膨胀,养育了千万广州人的河涌大多成为“排污渠”“臭水沟”。
近日,记者专门走访了广州一些“著名”的臭河涌。在石井河张村段,记者一下车,恶臭便扑面而来,从岸边望下去,河水像墨汁一样黝黑,几乎呈凝固状。河床上也布满了黑色淤泥,上面还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
住在石井河边的村民老张告诉记者,石井河的水曾经是很清的,那时河里有很多鱼虾,经常有人在河边钓鱼,小孩子也喜欢在河里游泳。后来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把生活污水排到河里,附近的工厂也把工业垃圾排到水中,河涌变得臭不可闻。“一到枯水期,简直臭死了!”老张指着河涌边的自家房屋说:“我们不敢开窗,那种臭味闻到就想吐。”
广州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副经理谢强鹏介绍说,石井河流域有40多条大小河涌首尾相连,纵横交错。近年来石井河流域的居民和企业产生的污水不断增加,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排入河中,每条河涌都惨不忍睹。
记者了解到,像石井河这样的臭河涌在广州还有不少,石溪涌、车陂涌、猎德涌、沙河涌等都是广州有名的“臭水沟”。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赵军明说,目前广州中心城区仍有65条河涌还没有截污,水质基本为劣Ⅴ类水,水体发黑发臭,每天约有124万吨生活污水经过这些河涌直排珠江。
多年治污黑颜仍在
1997年广州开始对河涌进行整治,10多年来投入约17.4亿元,整治了69条河涌。但赵军明坦言,经过多年治理,广州市区河涌的水质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记者获知,这些年来,广州“治水工程”遇到了几个难题。首先是河涌水环境污染问题相当突出。在石溪涌流蚝壳洲段,记者看到,河涌边上建着密集的握手楼,很多人家把厕所、厨房建在涌边,每户人家都有大大小小的几个排污口,一些排污口正源源不断地将黄色的污水排进河涌里,整条河涌已呈墨绿色,发出阵阵刺鼻的臭味。
谢强鹏说,生活污水并不是广州河涌唯一的污染源。在石井河流域,还有数量众多、没有治污设施的家庭作坊和“三无”企业。石井河流域每天产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36万吨,其中23万吨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石井河及其支流,最后这条“黑龙”就流入了珠江。
其次是污水治理系统建设严重滞后。赵军明介绍说,现在广州中心城区已建成4个污水处理系统,铺设污水干管763公里,实际污水处理能力每天159万吨。但以目前广州日供水量300多万吨计算,除掉损耗,每天广州要产生240万吨污水,因此,至少有80万吨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进河涌后流入珠江。
还有就是“拆迁难”成了阻碍整治进度的“拦路虎”。记者发现,“征地难”是广州所有正在治理的河涌面临的突出难题:因征拆节点无法铺设,导致不少截污管网无法贯通,影响了整个截污系统的建设。
在天河棠东村,车陂涌的截污管道要经过这里的农田,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一夜之间就抢种了1万多棵经济树木。广州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副经理安关峰说,如果按经济树木的补偿标准算,这些树木的赔偿费高达980多万元,相当于每亩400多万元,而原来每亩征地只需10多万元。虽然现在很多树木都已枯死,但村民仍要求按照苗木总数计算,谈判未果。因为管道无法铺设,车陂涌上游的污水无法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只能直接排入河涌,因此车陂涌整治了一年多仍然又黑又臭。
治水需统筹规划
赵军明说,过去10多年广州虽然整治了69条河涌,但可以说都是“各自为政”,单独治理一条或者一段河涌。而河涌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截污、清淤、补水都必须统筹考虑。在最近公布的河涌整治思路中,广州强调以整体规划重建水网,并根据珠江前航道以北、以南河涌的不同特点进行统筹治理。
据赵军明介绍,珠江前航道以北的河涌大多与北部山区和丘陵区的水库、河道相连,自北向南汇入珠江,一旦截污后,河涌容易缺水;而珠江前航道以南的河涌大多与珠江及河口相连,水流随潮汐变化呈双向流动。因此对北部河涌将采取“引水补水”工程,在珠江边修泵站取水,沿地下管送入蓄水湖,再将湖水抽到河涌补水;针对南部河涌将采取“群闸联控”的办法,将珠江水引入河涌,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再放回珠江,让珠江水冲活河涌内的水。
“引水补水、群闸联控都只是治标,整治河涌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水质问题,这就要依靠截污工程。”赵军明说,接下来广州将加快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加强管网及污水泵站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能力。到2010年6月底前广州将新增79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届时全市的污水处理率将提高到85%以上。
据介绍,在截污工程中,雨污分流将是重要的一笔。目前广州的新城区都已采取雨污分流的截污方式,但老城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多是雨污不分,截污时不论雨水污水一起截住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河涌干涸,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成本。未来几年,广州计划建设污水管道3285公里、雨水管道1047公里,实现雨水、污水分流处理。
2010年广州将举行第16届亚运会,到时候,羊城能否重现“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岭南水乡风貌,以山清水秀的容颜迎接来宾,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