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近进行的监测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环境质量状况呈现改善趋势。
汇总分析的数据包括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的每日监测数据、425个城市的酸雨监测数据、74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的每月监测数据及113个环保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每月监测数据等,数据总量达2500余万个。&$
全国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成为可能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中度污染;746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7.7%,较2007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3.1%,较2007年下降了3.0个百分点,整体呈好转趋势。2008年,环保重点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0.5%,较2007年增加了1.8个百分点,95.6%的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2天,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酸雨发生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与2007年相比略有增加,与2005年相比基本持平。酸雨污染仍然较重,酸雨分布区域未发生明显变化;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一般”。
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来,国家采取污染减排、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监测结果表明,2008年全国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
监测结果显示,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Ⅲ类的比例为55.0%,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2天的比例为95.6%,均达到2010年规划目标;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为23.1%,超2010年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207个“十一五”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确定的水质目标考核断面中,148个达到2010年要求,占71.5%;59个未达到2010年要求,占28.5%。从目前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看,全国地表水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尚差1.1个百分点。七大水系国控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已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95.6%的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2天,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对此,业内专家认为,从环境质量变化来看,“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是完全可能的。
部分流域水污染仍然严重,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2008年,全国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但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集中表现为:一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地表水746个国控断面(13个未报数据)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3.1%,仍高于2010年目标1.1百分点;七大水系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55.0%,达到2010年目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组数据表明我国水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但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仍为23.1%,总体呈中度污染,部分流域如黄河支流为重度污染,海河干流和支流均为重度污染,1986~2008年,洪泽湖总氮、总磷浓度均有所升高;1986~2008年,滇池氮、磷一直为Ⅴ类~劣Ⅴ类,富营养化程度严重;全国水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
二是个别污染因子未得到有效控制。监测数据显示,环保重点城市空气平均污染物浓度总体下降。与2005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11.0%,二氧化硫降低15.8%,二氧化氮降低2.8%。其中,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占89.8%;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分别占9.6%和0.6%。“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促进了城市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但目前可吸入颗粒物造成的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污染仍占90%,氨氮仍然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最主要的超标项目之一,建议今后在继续狠抓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可吸入颗粒物和氨氮的控制,促进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实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业内专家指出。
三是酸雨污染仍然较重。2008年,酸雨发生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与2007年相比略有增加,与2005年相比基本持平。酸雨污染仍然较重,酸雨分布区域未发生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