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问题的敏感缘于危机感加重和安全感缺失,对此应该感到喜还是感到忧,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采取措施的力度和速度。
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不容置疑的敏感问题,这一点,在人们对于新版《三国演义》剧组污染环境的众说纷纭中,再一次得到了证实。
这样的敏感,折射出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正是让人既喜且忧的原因。
喜的是保护环境的社会基础日益强大。环境问题正尖锐地刺痛着社会的神经。不断暴露出来的环境问题,使越来越多的人忧虑于生存状态,为环境安全的脆弱而焦灼不安。这在无形中促使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为环境保护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忧的是保护环境的社会基础落脚点却令人意外地局促。社会基础要产生作用,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规范、保障和防范于前的自觉行为。
就制度层面而言,当前许多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主要针对的是行政和经济建设领域,在覆盖和规范其他产生环境影响的社会行为方面尚嫌孱弱。法律制度的缺憾,使保护环境的社会基础失去了发挥作用和产生力量的保障。
而在自觉行为方面,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媒体因其特殊的地位和职业,广泛地接触到了环境问题,了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严重危害,进而发出大声疾呼;生活在污染肆虐地区的人们在强烈痛感的煎熬下,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但更多地掌握着导向作用和产生影响力的城市人群,尤其是大城市中的中产阶级乃至富有人群,却在优裕的环境中不同程度地麻木着。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为缓解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一些城市要求机动车限行,但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这样的状况,导致保护环境的社会基础失去了发挥作用和产生力量的基础。
要让保护环境的社会基础真正发挥作用和产生力量,必须让每个人都有强烈的痛感,当然,这样的痛感,不能来自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有了痛感,才会有自觉行为,而有了自觉行为,法律和制度才能更好地起到作用。
正是春季,百花盛开。医生的提醒和警告固然重要,但对花粉敏感的人大抵会主动戴上口罩。惟此,才能免于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