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郭薇 4月22日北京报道 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今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报告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周生贤指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有所好转。
周生贤指出,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08年年底,全国已建成脱硫设施的火电装机容量累计3.63亿千瓦,形成年脱硫能力约1000万吨。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了8.95%。二,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各地区积极推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努力控制面源污染问题。与2000年相比,2008年全国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8.5%、33.3%和31.5%。三,积极探索大气污染区域联防新机制。为确保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达标,环境保护部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6省(区、市)以及各协办城市建立了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完全兑现了奥运环境承诺,并创造了近10年来北京市和华北地区空气质量最好水平。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高排放、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提高了铁合金、焦化、电石等10多个行业的环境准入条件。五,清洁能源利用和节能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了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先后实施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清洁能源重点工程,积极鼓励核电发展。六,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建设和执法工作不断深入。有关部门已连续5年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2万多家(次),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两万多家。严格实施“区域限批”政策,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七,污染防治基础能力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近两年,环保能力建设投资超过150亿元,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形成,地级以上城市共建成911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配备主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4.5万台(套),648个环境监察机构通过了标准化建设验收。
周生贤同时指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不断攀升,发达国家历经近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二三十年集中出现,呈现区域性和复合型特征,存在发生大气严重污染事件的隐忧,大气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06~2008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增加了6亿多吨,其中火电行业增加了4亿多吨,预计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仍将达2200万吨左右。城市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2008年,全国23.2%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13个重点城市中,有48个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城市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趋明显,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等城市群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而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各自为战”,尚未建立有效的区域空气联防联控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和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200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6400万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加剧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环境法规和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在排污许可证、机动车污染防治、区域性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仍然存在;相关经济激励政策体系不完善。
针对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周生贤指出,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污染减排为中心,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努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确保实现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2009年将分别淘汰电力、炼铁、炼钢、造纸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1500万千瓦、1000万吨、600万吨和50万吨;继续做好工程减排,2009年将新增燃煤电厂脱硫装机容量5000万千瓦以上,新建20台(套)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同时,及早谋划“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将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纳入总量控制范畴。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组织编制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明确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协调解决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炼钢、炼铁、铁合金、焦炭等13个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严格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制度。要大力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快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的实施进程,力争到2020年,新车排放控制水平与发达国家接轨;加大新车环境保护监管力度,确保新车出厂稳定达标;加强在用车环保年度检测,在全国实施统一的环保合格标志。要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和保障体系,积极配合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要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要加强“十二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框架体系、指标体系、环保投入体系及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努力提高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