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母亲河"环境有喜有忧 青海政协呼吁加大治污力度

2009-06-16   来源:人民政协报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日前,青海政协调研组就湟水河污染治理,提出了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建议。此后不久,记者了解到,青海抓住政策机遇,争取到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10个。目前,10座污水处理厂已开始建设。

  湟水河,被青海各族群众亲切称之为“母亲河”,与当地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主要农业产区河湟谷地的灌溉和东部地区工业用水几乎都来自这条河流。早在2000年,青海省政协就针对湟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问题组织了多次调研、视察活动,许多意见和建议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并采纳或吸收到具体工作中。然而,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生产生活废水的排入,使湟水河不堪重负,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已经危及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要求治理湟水河的呼声日益强烈。

  日前,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的调研中,委员们对了解到的湟水河污染情况深表担忧:去年有248家工业企业和流域城镇人口产生的14408万吨污水排入湟水河流域,占全省总量的72.1%;COD排放总量50412吨,占全省总量的67.7%;氨氮排放量4974吨,占全省总量的71.73%。这三项之最使湟水河干流污染严重,河流纳污量远远超出水环境所能承载的容量。另外,该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去年西宁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52.5%,与国家确定的到2010年省会城市达到80%目标相比差距较大。由于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在建的污水处理厂竣工后,维持正常运转也成为问题。

  调研组为此呼吁,湟水河流域环境治理工作必须纳入全省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制订近、中、远期治理目标,完善规则条例和健全法律责任,使湟水河流域保护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轨道。重点抓好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使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切实减轻对湟水河的污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污染治理工作的新方式,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对流域内环境整治项目的投入力度,为湟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创造条件。

  据悉,正是在省政协委员不断呼吁的推动下,湟水河已得到综合整治。10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表明,湟水河的污染治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