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益生已经承认,城市本地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大范围调水工程增多,增加了调水成本和污水净化及处理成本,从而使自来水价面临上升压力。那么,水污染的主导因素,是由于民众的不良习惯造成,还是企业排污、地方环保监管不力所导致?如果是后者,凭什么要民众为之埋单?
在10月17日北京召开的环球国际论坛上,部分国内专家表示,由于水资源成本上升,中国城市自来水价格面临上涨趋势。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主任邵益生说:“近年来,由于城市本地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大范围调水工程增多,增加了调水成本和污水净化及处理成本,从而使自来水价面临上升压力。”
国内各城市水价普遍上涨已成毋庸置疑的事实,但专家和有关部门似乎并不满足于目前的小打小闹,而是冀望于通过不断的调价来满足成本高涨之需,同时也兼顾已经“市场化”的水资源承包经营各环节企业的利益需求,而公众权益保障在悄然之间被放置于末位。
经济学基础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态势,那么价格归根到底是由市场各方的博弈力量所决定的,是市场供求方达至最终平衡点的结果;如果是公共产品市场,那么就应秉持公益为主导的价值原则,通过政府财政投入、政策扶持来弥补可能存在的收入不足。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水市场,却是一个“自来水价格由政府最后制定,但污水处理等环节已经完全市场化”的混合型市场,实际上,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将水资源的各个环节都打包承包给运营商,实现了完全“市场化”。
在这样一个“非驴非马”的市场形态面前,政府价格管制往往容易被企业利益裹胁,形成以行政指导为名义的大幅度上涨。行政力量的介入只会引发市场自由调节功能的紊乱,使所发出的经济信号失真,从而导致更大规模的涨价潮发生。更为关键的是,价格管制的“市场化”水价,往往由于背后行政力量的独大,容易挣脱异体监督的制约,又由于水资源的刚性需求而拥有垄断话语———民众可以投诉某个商场乱涨价引来相关部门查处,也能选择罢买的用脚投票方式,但民众能有效投诉政府指导的水价过高么?
邵益生已经承认,城市本地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大范围调水工程增多,增加了调水成本和污水净化及处理成本,从而使自来水价面临上升压力。那么,水污染的主导因素,是由于民众的不良习惯造成,还是企业排污、地方环保监管不力所导致?如果是后者,凭什么要民众为之埋单?
诚然,市场以效率为原则配置资源,却有其公平性的“死角”。这就需要政府弥补这一市场缺陷,以免社会陷入“丛林化原则”。但是,政府首先要厘清水资源供给的根本属性,究竟是以公益化为主体还是放手市场化。正如新的医改所指、近期多部门调研的“二次房改”,必须在明晰价值导向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并且其宗旨是为增进公众福祉为首要,而不能异变为某些部门甩包袱和企业借机牟利之利益盛宴。
因此,面对水资源改革陷入的现实困境,有关部门的首要之责,就是确立改革的总体走向,并且交由全民讨论、人大论证。在随后的制度设计中,需确立透明、公开的成本及价格信息交流平台,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审核机构予以实时监督,以保证运转体系的合理性,赋予公众更多权利救济渠道,对环境治理的步伐同步加快,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价格“污染不治、投入上升、成本转嫁、公众埋单”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