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福州力推八大民生工程加强环保山清水秀空气好

2009-10-26   来源:福州晚报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23日,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先进表彰大会隆重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06年开始的我市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持续深入地为民办实事好事,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保民生、促和谐、建设宜居城市等方面,成绩斐然,涌现出许多亮点。

  保民生促和谐:

  持续深入为民办实事好事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我市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到新增力量、公共资源、工作力量向民生问题倾斜,持续深入为民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目前,福州市区已累计建成2.3万套、190多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建成1634套廉租住房,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6平方米的低保户都已入住廉租住房。目前,市区已有50%以上居民住进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

  在让广大市民和外来人员医有所保、学有所教等方面同样成效显著。目前福州已有11个县(市)区(除鼓楼、台江外)全面实行新农合制度,总参合率达85.63%。福州市还出台《农民工住院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农民工个人不缴费也可享受住院医保。从2007年秋季开始,凡在福州市区或县级城关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一律免交借读费,这些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深入开展以“春风行动”为龙头的社会公益活动。建立10家慈善爱心超市,2万多低保户受益。市慈善总会成立一年多来募集善款4542.8万元,捐助1.5万人次。各级文明单位开展“文明春风暖万家”活动,与困难户长期挂钩帮扶。每年有2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此外,市委、市政府力推“八大民生工程”,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数。

  ——各级政府先后出资30多亿元,培育城市文明建设的精神内核闽都文化。先后新建60多座展示、传播、弘扬闽都文化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以及200多个主题公园。

  ——200多万市民踊跃参与推荐、评选“福州十大文化名片”;政府主导征集福州精神表述语,10万网民参加投票;先后有110多万市民参与“百万市民学礼仪”活动;推出孝顺节、邻里节、读书节、榕树节、光饼节等节庆文化活动,每年主动参与这些节日活动的百姓就有百万之众。

  ——投入巨资在城乡广建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馆。目前市郊和所辖的八县(市)50%的村庄拥有戏院、礼堂和文体中心,100%的村庄有固定的戏台和临时戏台,城乡建起了1500多个图书馆或图书室,中心城区拥有433个社区文化活动场所。

  ——不断将艺术精品送到基层。仅2007年,市政府组织市属专业文艺院团送了1200多场大戏到基层,送了1000场电影到社区和乡村,文艺大篷车到深山、海岛演出整整100场。百姓也自发组织各种文化活动队,仅五城区就组织了617支文化活动队。富起来的群众,还自发捐资请剧团到山村演出,2008年1至7月,全市各乡村就上演了27000多台闽剧文明戏,推进了全社会文明养成。

  ——推出一批不同层次的现代书院。如,闽都大讲堂、国学大讲堂、评话伬唱传习所、闽都乡学讲习所等;一批社会热心人士也出资出力,参与创办一批书院形式的传播文明讲堂,如少年文学讲习所、科技讲堂、时事读报堂等。

  ——市政府出资编印了一批弘扬闽都文化、传播文化礼仪的新书,如《三坊七巷人物廉政故事》《林则徐在文山书院的故事》《闽侯清廉人物谱》《闽侯古桥史》《闽侯人民革命史》《船政文化集萃》《走近福清丛书》《长乐文化史纲要》等。

  建设宜居城市:

  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不少外地游客到福州的第一感觉就是福州的空气真好。生活在福州的市民,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且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美景,喝上洁净可口的自来水。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榕城正变得越来越宜居。

  在过去的一轮创建中,我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切实加强,闽江、敖江流域福州段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要求的地表水ш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位居全国前列,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3.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指标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全部得到集中处置。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指数中,福州空气质量居第8位,在全国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共35个城市排名中位居第4。

  新建、续(重)建了西湖公园、温泉公园、乌龙江湿地公园、闽江公园等近40座公园。2006年开始,我市大力实施城市亮绿工程,一方面全力推进南二环路、西二环路、华林路等景观道路绿化,另一方面积极建设街心公园和简易绿化地等公共绿地。现在,市区大部分公园免费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