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纪实

2010-01-13   来源:人民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长白山色罩雪白,松江碧水绕城来 。吉林石化公司就坐落在这山环水绕之间。

  隆冬时节,行走在一幢幢高大的厂房和密集的管道之间,闻不到刺鼻的气味,呼吸到的是清冽的空气。这很难让人想到正置身于一个大型的化工厂区。

  近年来,吉林石化不断开拓创新、负重前行,生产经营捷报频传。2009年,在市场疲软、价格起伏不定等情况下,仍实现营业收入410多亿元,实现利税60多亿元。同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也走在全国前列。

  “‘共和国化工长子’要做出样子,要勇于承担责任、忍辱负重、承继事业,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生产经营、节能减排都要当好排头兵。”总经理王光军的话落地有声。

  有污染、高能耗的效益坚决不要

  雪后的吉林石化炼油厂区显得格外清爽醒目。“看这路边的积雪,好几天了还是洁白的,减排治污咋样,这最能说明问题。”工人师傅们的话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吉林石化作为“共和国的化工长子”,已走过55年的历史。过去,和很多化工企业一样,由于设备技术等原因,以“老三大化”(染料、化肥、电石)起家的吉林石化,为节能减排的努力从未间断,但这一难题始终困扰着吉化人。近几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公司上下形成了“有污染、高能耗的效益坚决不要”的环保工作理念,并通过结构调整全力打响节能减排的攻坚战。

  ——2002年前后,69套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煤化工装置被淘汰报废,2005年以后,老合成氨、老有机硅等29套落后装置又相继关停,“老三大化”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007年,炼油厂多处熊熊燃烧的“火炬”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十几层楼高、容积达3万立方米的“气柜”。过去由于技术等原因,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余气,都白白烧掉,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而干式气柜的配置使用则实现一箭三雕:余气回收再利用、避免了环境污染、节能降耗。

  ——2008年,丙烯腈吸收塔尾气处理系统试车成功,脱硫除尘设施、蒸汽管网改造等随即配套实施,既解决了低纯度丙烯制丙烯腈的吸收塔尾气污染问题,又达到减排二氧化硫的目的;投资1亿多元,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22项,年节水132万吨,节能3.86万吨标准煤。

  ——2009年,投资2.1亿元,完成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20项。70万吨乙烯4号炉改造后,综合能耗下降年创效950万元。炼油厂、动力一厂锅炉节能改造,全年降低排污1.97万吨,减少热力损失折合标煤1900吨。同时,办公区、家属区、管道冬季伴热,全部采用余热循环供给。仅今年前11个月,公司完成节能量4.7万吨标准煤、节水量138万立方米。

  几年来,吉林石化公司共淘汰关停落后装置近百套,公司的主体装置由155套瘦身为60套。应用多项国际先进技术的新30万吨合成氨装置建成投产,同时,有效延伸了产业链,相继建成中国石油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和ABS生产基地,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技术。这不仅使资产质量大幅提升,盈利能力大幅增强,而且节能减排连跨新台阶,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节能节水先进企业,节能

  32万吨标煤,累计创造效益近8亿元,实现了“增产节能减污”的目标。

  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

  吉林石化污水处理厂综合楼门前,美丽富饶的松花江,碧波荡漾,滚滚东流。一座白钢雕塑上“喝着上游水、想着下游人”的碑刻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吉林石化员工的共同心愿。这些年我们一直为此而不懈努力。”总经理王光军说:“我们必须对员工的身心健康负责,对松花江两岸的人民负责,对中国石油负责。”

  近年来,随着技术落后、污染大、能耗高的装置被淘汰,公司又不惜代价新建改建循环水场10座,取消直流水项目22个,并实施了蒸汽冷凝回收等一系列技术改造项目,每年用于治污的投资高达3亿多元,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2008年,公司有42套装置通过了吉林省环保局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所有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全面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污水排放综合合格率、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率都达100%。他们对6个外排水口更是制定了严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全部实现了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现在我们通过生化处理后的污水,都可用来浇灌花草树木。污水处理厂四季清清爽爽,夏天,这里更是鸟语花香。”指着被白雪覆盖的污水处理厂区,厂人力资源科副科长毛人德自豪地介绍,为了确保松花江不被污染,每年仅他们一个污水处理厂,公司就投入1亿元左右。

  空气好了,水清澈了,生产、生活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晨,松花江两岸锻炼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歌笑语;江面上,大群的水鸟此起彼落,鸣叫嬉戏。有关部门观察统计,近年每年冬季,在松花江不封冻江段,栖居水禽有20余种成千上万只,而吉林石化江段,是水鸟最多、种群最稳定的栖息地。

  当地百姓有一段顺口溜生动地道出了当地环境的巨大变化,过去是:松花江,混浆浆,鱼绝迹,鸟逃亡,人和畜,全遭殃;而今天则是:松花江,水清凉,鱼儿游,鸟儿唱,天地宽,人舒畅。

  为群众买个放心,花再多钱也值(小标题)

  “有我们的三级防控体系,应对污染的突发事件绝对可保万无一失。”说起公司环境治理的首创之笔,吉林石化人无不津津乐道。

  吸取以往事故和污染事件教训,为了提高生产装置在发生事故或不正常生产状态下,对可能造成的水体、大气等污染的防控应对能力,确保对污染实施有效的防控,从根本上杜绝环境隐患,吉林石化创造性的组织编制了以“三级防控体系”为核心的《吉林石化公司环境隐患治理方案》,并投资3亿多元付诸实施。

  不到一年,三级防控体系便出现在吉林石化的每个角落。

  走进依山分布的各个厂区,公司的同志指点着介绍:生产装置围堰、罐区围堤、隔油池为一级防控,用以防控生产过程中受污染的雨水,以及异常情况下少量物料泄漏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工厂排水系统建设的事故缓冲池为二级防控,用以防控在厂级较大生产事故下,受污染的消防水或溢出物料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污水处理厂建设的事故缓冲池为三级防控,用以防控公司级重大生产事故情况下,大量受污染消防水或溢出物料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几年来,为检验“三级防控”设施的实际防控效果,锻炼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处理能力,全公司每年都要组织多次演练。

  这一防控体系,在全公司不同的生产区域,建设了总容积为11.45万立方米的10座事故缓冲池,2座拦污闸坝,完善、修复罐区围堤、装置围堰近2万米,形成了遍布全公司的应急防控网络,保证了应对突发事故万无一失,并使国家的多项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得到了补充和修改,使全国的环境保护标准向前推进了10年。

  随着加工原油结构的调整,吉林石化掺炼含硫高的俄罗斯石油的比例越来越高,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硫化氢。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坚持环保优先原则,2003年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年处理酸性废水100万吨、回收硫磺7000多吨的硫磺回收装置。目前,公司硫磺回收装置总投资达1.03亿元,年硫回收能力达到1.14万吨,每年既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万吨,又可以将硫化氢制成固体硫磺用于制酸等原料,使资源得以循环利用,实现了治污减排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去年,吉林石化千万吨炼油扩建项目的实施,现有硫磺装置已不能满足未来生产环保要求,公司决定投资优先建设年产2万吨的回收硫磺装置。装置已于去年10月末建成,为其他生产装置今年建成顺利投产创造了条件。几年间,吉林石化已完成重点环保项目60多项,投资13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