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近日召开专题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第十六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并在全市发布实施。据悉,2010年北京将着力构建总量控制体系。
记者了解到,《措施》提出了着力构建总量控制体系的新思路。对新增污染源项目,要按照“以新代老、增产减污、总量减少”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功能定位、空气质量状况等因素,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审批。
《措施》提出,今年年底前,首钢在石景山区冶炼、热轧项目要全部停产;延续“十五阶段”结构调整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20万吨以下水泥企业、50余家石灰生产企业和不符合《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采石生产企业的整合、调整和关闭工作。
结合北京市燃煤量大的实际情况,《措施》提出要继续深化能源结构调整。西城、宣武、崇文3个区的非文保区内分别实施居民燃煤取暖改清洁能源工程;推进中心城区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在全市组织完成共计1000蒸吨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工程;要求远郊区县基本完成约30座集中供热中心建设,并配套建设高效脱硫、除尘和脱硝设施。
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措施》从严格新车排放标准出发,提出了开展国Ⅴ机动车排放标准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同时提出,今年将再淘汰4万辆黄标车,更新2478辆老旧公交车,并开展新能源环保车试点项目。
在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受到能源和环境制约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途径和战略选择,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金融危机下的世界各国,在努力寻求经济回升对策的同时,已经在积极探寻低碳经济之路。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高碳输出和消费大省,山西应在现行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积极融入低碳经济的思维。
但山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四大挑战。省统计局副局长卢建明说,一是能源消费需求旺盛,短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迅速转变;二是产业结构重型化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三是节能及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滞后;四是“锁定效应”的影响短期难以消除。
探寻山西经济的低碳之路,是我省上上下下关心的问题。基于此,连日来,本报记者奔赴全省各地深入采访,形成了这组“低碳山西建设进行时”的报道,以期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
低碳经济是时下的热词。
面对日益暖和的全球气候变化,人们才发现,从未重视过的二氧化碳竟是元凶。
减少碳排放量成了首要的选择。
“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可取,低碳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日益激烈的低碳经济市场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山西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高碳输出和消费大省,应尽早筹谋,果断抉择,在现行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积极融入低碳经济的思维,努力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用省委书记张宝顺的话说,就是“要积极探索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山西经济的“高碳”特征
山西是一个典型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省份。
省统计局副局长卢建明对此做了分析:
从能源生产结构来看,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长期居高不下。2009年全省原煤生产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达99.58%,其它清洁型能源比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能源供应过度依赖煤炭,已经并将继续加重环境和运输的压力。
从经济结构来看,2009年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6%,其中与煤炭关联建立起来的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产值约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83.4%,全省轻工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
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我省原煤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煤炭的大量直接消费,不仅造成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而且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CO2,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致使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
从能耗水平来看,2008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为2.554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2倍,主要产品能耗和工艺能耗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我省能源工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受能源经济结构和布局影响,我省结构型污染特征明显,城镇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处于较高污染水平,区域性污染问题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山西加快发展的方向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省社科院能源所的周洁说。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中低碳化,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最小化或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倡导能源经济革命,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其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
而对于高碳特征明显的我省来说,加快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省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初级化和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不可持续以及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有利于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由于我省独特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势必引起碳排放量的增长,使我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的矛盾在未来将显得更加突出。有关资料表明,2008年全省废气排放量达23180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06万吨,烟尘排放量54万吨,粉尘排放量45万吨,已经给我省的大气污染治理带来极大压力。低碳经济则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记者观察到,低碳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部分发达国家已呼吁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通过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等方式遏制化石能源总消耗的增加,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和产品,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我省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品种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必将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走低碳道路,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应对国际压力和国际挑战的重要战略抉择。
■低碳山西,路该如何走
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将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特别是我省的自然资源禀赋就是高碳、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低碳经济该如何发展?
省统计局副局长卢建明认为,倡导发展低碳经济,一是应大力建设低碳城市。他说,低碳城市应该有足够大的具有吸碳功能的空间,在规划和建设时要首先把碳汇空间固定下来,以增加城市发展的低碳能力;二是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如可再生能源资源产业、提高能效产业与节能减排产业、生态基础设施产业包括末端治理的产业;三是提倡低碳生活模式。
省统计局的焦有梅建议,应建立和完善低碳政策。相关部门要继续在发展战略、低碳技术产品开发推广、开展低碳经济示范试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形成“政策推动、典型示范、项目支持”的低碳经济良好发展格局。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和绿色产品的开发,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减轻传统产业的锁定效应。注重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省社科院的周洁认为,节能、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已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我省要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尽快建立政府引导,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煤炭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重点企业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大力发展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节能、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各级政府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对企业节能、低碳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鼓励节能技术、设备和工艺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而许多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了:
今年1月15日,我省首批大型并网太阳能发电项目——右玉小五台一期10MW、平鲁阻虎一期5MW太阳能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每年可提供2407万千瓦时的绿色环保能源。
在晋城,煤层气地面抽采已形成规模。仅晋城煤业集团就累计施工地面钻井2001口,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利用基地,向世界银行碳基金、日本碳基金等5家公司出售二氧化碳减排额度1075万吨,在第一个减排期(2008年-2012年)可获收益约1亿美元。
太钢实行绿色转型,每年通过节能减排项目可增加产值16.7亿元,增加效益5.5亿元,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已成为太钢新的发展方式、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力。
……
低碳经济正渐行渐近,它必将成为山西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