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外媒:“化工炸弹”频爆警示中国环保

2010-08-05   来源:新华国际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环境污染状况空前严重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日文章】对于中国内地已遭受严重破坏的环境来说,7月的形势异常严峻。首先,福建省一个铜矿造成的污染导致至少2000 吨鱼死亡。接着,大连发生石油泄漏。如今,吉林省几千个有毒化学品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而这些只是众多环境突发事件中得到了广泛报道的事件。根据环境保护部提供的最新报告,今年上半年,每个月都至少发生10起导致严重污染的工业事故,这比2009年增加50%。

    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内地环境所面临的糟糕局面。自2005年以来,空气质量首次出现下降,环保部监测的440个城市中,几乎半数出现了酸雨。同时,河流受到严重污染,超过1/4的水源不适合饮用。这一估计数字可能仍然偏低。设在北京的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一直在对内地的河流和湖泊水质进行检测,该组织认为,中国一半以上的水源都不能饮用。

    本不该这样的。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之前,中国大张旗鼓地关停了一些污染企业,同时,国家环保总局被原以为会更有魄力的环境保护部所取代。最重要的是,2007年,中国宣布地方官员的选拔不能只看其在推动地方经上取得的成果,还要看他们为实现北京的环保目标所做的工作。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导致污染以如此快的速度蔓延?原因之一是去年推出的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旨在确保中国经济不会在全球经济衰退中遭受重创。新的建设及工业项目给环境带来了灾难。公路上的汽车数量以无法阻挡之势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日益恶化的城市空气质量。

    目前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大连漏油事件和吉林松花江及福建汀江受到污染的事件都是办事不力和有意漠视法律两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媒体展开的调查发现,这些事件背后都有听来并不陌生的官商勾结的故事,此外地方当局也本能地要掩盖环境被破坏的严重程度。

    很多情况表明地方官员相信其让污染企业继续运作的做法不会受到惩罚。而且7月发生的事件表明,北京并不真的打算采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或限制汽车数量的措施。

    2008年3月环境保护部成立时,在北京的工作人员只有区区300人,这很能说明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环境保护署有多达1.7万名工作人员。

    水源危机提前“拜访”中国

    【埃菲社北京8月2日电】最近接连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加剧了中国的供水问题,中国占世界人口的20%,却仅拥有全球7%的可用水源。

    联合国的数据指出,中国人每年人均用水量不足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不同,水资源在中国的分布亦不均衡,北方干旱甚至半荒漠化,南方气候炎热、地形多山。自1998年以来,中国洪涝灾害严重,数以千计的人因此而死亡或失踪,但与此同时中国并不能保证全国的用水供应。

    除了修建三峡大坝等巨型水坝和在2014年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中国在治水、规划水文地图方面显得无能为力,只能看着水灾不断泛滥。

    最近几周中国一些海岸区域受污染变成了黑色,洋面出现了绵延数千平方公里的海藻或化肥污染,还发生过石油泄漏导致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死亡的事故。

    中国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工业化程度过快,财富积累以过度或者没有得到监督的资源开发为代价。

    最新的官方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环境灾难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仅上半年就发生了102起环境灾难。

    中国环境保护部上周公布了今年进行的对全国地面数千份水样调查的结果,官方的评估显示,中国只有49.3%的水源可以饮用,26.4%的水源完全不适合饮用,只能作为工业用水。事实上,中国600个大城市中有100多个城市经常断水,还有400个城市会因为季节原因遭遇临时断水问题。

    大量使用杀虫剂和工业肥料的重工业和农业活动是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中国的水资源利用措施很少,只有38%的水源得到了再利用处理。

    绿色和平组织估计,大约1亿中国人日常生活(做饭、饮用和洗涤)中使用的是直接影响他们健康的受污染水源。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中国每年有10万人因患直接与受污染水源有关的疾病而死亡。

    2007 年中国政府承认,倾倒到水中的废弃物有3030万吨,导致全国70%的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包括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以及全国第三大和第五大湖太湖和巢湖。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承认,环境危机,尤其是水源危机比预期更早地来到了中国。

    世界银行报告认为,中国的空气和水资源污染是会给未来子孙造成灾难性后果的问题,它们每年给中国造成的代价高达1000亿美元。

    拆除“定时炸弹”刻不容缓

    【香港《太阳报》8月1日文章】近期各地燃爆、化工灾难接二连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近年所罕见。这些事故不仅全为“人祸”所致,而且发生地点都与民居近在咫尺。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表面风光,内里却隐藏大量“定时炸弹”。家园建在炸弹边上,哪里还能“让生活更美好”?

    自7月16日至31日,内地接连发生四起特大事故。初步调查显示,导致惨案发生的祸根,或违规拆迁、或违规操作、或擅自引进化工企业、或非法藏匿炸药。

    四起事故“四宗罪”,看似互不相干,实际上都涉及人为因素。以南京爆炸为例,出事地点是有十多个居民小区、幼儿园、超市和家具城的居民密集区,四周分布着塑胶厂、液化气厂、加油站、加气站和密密麻麻的地下化工管线,之前曾多次发生火灾和气体泄漏。

    这样的居住环境,到处都是“定时炸弹”,老百姓无异于坐在随时爆发的火山口上,整日提心吊胆,怎么安居乐业?其实,这样的“定时炸弹”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引爆,酿成惨剧,造成社会灾难。为政者再不下狠心清除这些“定时炸弹”,奇灾大祸可能还在后头。

    “化工炸弹”为生活环境敲响警钟

    【《澳门日报》8月2日文章】在短短不到一个月里,四起特大化工安全事故震惊国内外。虽然它们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也有共同点,除涉及重大化学污染之外,更严重威胁到市民的安全和健康。

    一系列化工事故都造成了不小破坏,有的带来重大人员伤亡,有的则污染环境,引发次生灾害,遗祸不小。作为高危行业,化工事故除暴露行业安全领域意识薄弱之外,也引发了人们对化工厂和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目前很多化工企业都位处公共水源附近、居民生活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一旦发生意外和被破坏,不仅生命、健康代价十分高昂,影响范围甚广,还会造成很大的恐慌。

    从城市公共安全来讲,化工企业、化工管道明显是应当被严格限制和隔离的物件,其布局和规划一旦出现意外和破坏,可能给公众和环境带来巨大伤害。

    唯有在科学、安全、环保的规划布局之下,依赖安全监管制度和企业的安全自觉,公众的生命才能免于伤害,环境才能免于破坏。及时处理那些威胁居民生命和环境安全的化工“定时炸弹”,是政府和社会都面对的现实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