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求意见稿出台14个月后,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30日发布《水泥行业准入条件》(下称“《条件》”)。与一年多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该《条件》略有放松,但依然严控新增产量,并更加强调新增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
这是工信部今年拿出的第二个行业准入条件,此前一个是今年7月中旬发布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
去年8月,国务院曾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抑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严格市场准入”便是当时提出的重要应对措施之一。
“硬性指标”略有放松
与一年多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条件》的一些“硬性指标”略有放松。
比如,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对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已经高于70%的省份,每年新增水泥总量应控制在本省上年水泥总产量的10%以内”,在《条件》中被删除,这在实质上解开了水泥产业发达省份继续发展该产业的“紧箍咒”。
而征求意见稿中,此前被普遍认为杀伤力很大的“投资水泥项目的业主,自有资本金的比例不得低于50%”条目,其中“50%”这一数字,在《条件》中被改为“35%”,与现行政策相同,并无提高。
历史数据显示,资本金比例上调,对于抑制水泥颇起作用,2004年,中国曾将水泥行业的资本金比例从20%上调到35%以后,随后2005年和2006年,中国水泥行业的投资均保持了负增长,分别为-4.92%、-6.25%。
此番维持现有政策,从某种程度而言对水泥行业可谓重大利好。这也就不奇怪今日A股市场全面下挫的情况下,国内水泥上市企业却出现全面逆市上扬,其中涨幅最高的海螺水泥(600585.SH)报收26.78元,升7.64%。
此外,《条件》还规定,今后投资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的企业应是在国内大陆地区现有从事生产经营的水泥(熟料)企业。而在征求意见稿中,相应的这一准入条件则是“企业必须在内地有从事水泥生产经营三年以上的经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投资水泥行业“松绑”。
注重环境保护
尽管在一些具体指标上有所放松,但《条件》在环境保护准入方面则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条件》明确提出,今后投资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粉磨站等,必须和项目当地的环境情况相适应,而这在征求意见稿中是并无体现的。
这在一些具体条目中也可窥见端倪。比如,《条件》明确提出,今后中国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要配置纯低温余热发电,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须配置脱除NOX效率不低于60%的烟气脱硝装置等等,在征求意见稿中并无上述要求。
《条件》还提到,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则上应停止核准新建扩大水泥(熟料)产能生产线项目,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等量或减量淘汰”的原则执行。
与征求意见稿“水泥熟料年产能低于人均1000公斤的省份……”的表述相比,人均数字虽略有放松,但指向更加具体。
换句话说,只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人均产能较高的省份,才不予批准新线,而对于落后产能较多的省份,则完全可以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推进先进产能的建设。如此一来,便不会给国内的水泥落后产能留下生存空间。
此外,《条件》还鼓励对现有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低温余热发电、粉磨系统节能、变频调速和以消纳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弃物可替代原料、燃料等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
下一篇:探索农村环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