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职业病防治知识

2009-11-1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职业病的发病规律

  职业卫生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资料积累,分析职业病的病因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发生职业病和职业性损伤。 

  职业病的病因是很明确的,造成职业病的主要条件是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程度(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等。因此,分析职业病的病因,首先分析其劳动环境、接触水平、防护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而摸清发病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职业病的发病,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在同一环境中,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有的发病早,有的发病迟;有的病情重,有的病情轻;有的病情长,有的病情短;有的可影响下一代等,情况各有不同。另外还要考虑个体的情况,如性别、年龄、营养条件、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卫生习惯等。

  粉尘的危害

  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对人体,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环境,自然风景,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粉尘的物化性质,粉尘量及尘源周围的情况。

  (1)对人体的危害:如果作业场所中有大量粉尘,在此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呼吸时会吸入大量粉尘,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组织发生纤维性病变,发生尘肺。

  (2)对生产的危害:空气的粉尘可使高级,精密仪器精确度下降;使油漆,胶片,微型仪器,电容器等的产品质量下降;使机器,设备的磨损增快,工作寿命减少;使人的操作视线受影响,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3)对大气的危害:大量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可使其它有害物质附着于其上,人呼吸时吸入可引起各种相应疾病;有关文物,古迹会被腐蚀,污染;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的形成,使太阳辐射和传递受到不同影响。 

  职业健康监护

  健康监护是职业卫生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健康监护不仅起到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健康素质的作用,也是为了便于早期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早期得到治疗。 

  健康监护应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环境监测和体格检查。环境监测是了解工作环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要依据,经检测,可以判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分布、产生的原因和程度,也可鉴定防护设备的效果。体格检查是了解健康状况的必要手段,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有助于识别员工的健康改变,结合环境监测等资料进行动态对比,可鉴别是否属于职业性病变。 

  在开展健康监护工作中,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有什么作用?

  《职业病防治法》第33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区分健康损害责任和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

  健康监护档案却有哪些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工作经历,记录劳动者既往工作过的用人单位的起始时间和用人单位名称和从事工种、岗位;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变动情况;接触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强度或浓度;历次职业性健康检查的结果等。

  企业为何要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与职的资料。

  这些资料可为劳动者的健康追踪、职业病诊断、有关健康损害责任划分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依据。因此用人单位务必为每个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规定的期限予以妥善保存,档案保存期一般不应少于10年。当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职业病发生条件和发病特点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

  (一)接触机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不断接触或使用某些有毒害因素。如油漆工,长期接触并使用含苯、甲苯、二甲苯的油漆,而容易引起相应的职业性中毒。

  (二)接触方式,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途径可进入人体内或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病伤。如粉尘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尘肺病;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经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玻璃制品的磨工,由于卫生条件差,玻璃中的铅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铅中毒。

  (三)接触时间,即每天和一生中累积接触的总时间。

  (四)接触的强度(浓度),即每次或总接触的强度(浓度)。后两个方面是决定机体所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

  二、职业性损害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即劳动条件包括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控制此因素的办法为定期检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浓度),改善劳动条件。

  (二)职业卫生服务状况,实行职业人群就业前后的体检以及健全健康档案,以便早期发现职业性损害。

  (三)个体感受性,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感受性有差异,包括妇女、未成年工。对职业人群个体,甚至其胎儿、乳儿均可产生影响,以及某些易感者要比非易感者更容易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或作用。

  (四)生活方式,长期摄取不合理膳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和过度精神紧张,均能增加职业性损害的程度。

  三、职业病发病的特点

  (一)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二)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一般可有接触水平反应的关系,即接触强度(浓度)越大,机体反应越明显。

  (三)在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的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四)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愈后较好,康复较容易。总之,明确了职业病的发病病因,并加以控制,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