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潜在的危害
(1)火灾或爆炸
高度可燃:加热、火花或明火可以点燃本类物质;遇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屋,蒸气扩散遇火源可引起回燃;绝大多数蒸气都比空气重,一般沿地面扩散,积聚在较低或封闭的区域(如下水道、地下室或罐内);蒸汽在室内、室外和下水道都有爆炸的危险;印有‘P’字样的物质,在加热或燃烧时可形成爆炸性聚合物,有爆炸的危险;泄漏物质进入下水道可引起火灾或爆炸危害;盛有本类物质容器加热会发生爆炸;本类物质中许多液体密度比水小。
(2)健康
有毒:吸入、吞服或经过皮肤吸收可以致命;吸入或接触本类物质可刺激或灼伤眼睛和皮肤;燃烧后,可以产生刺激性、腐蚀性和/或有毒气体;吸入蒸气可引起突发性头晕或窒息;灭火或稀释用水的释放,排放可引起污染。
2、公众安全
(1)首先拨打运输标签上的应急电话,若没有合适的信息,可依次拨打消防急救电话、国家中毒控制中心及各地分中心电话和中国各地化学品中毒抢救中心电话;立即在泄漏区四周隔离至少100m;撤离非指派人员;停留在上风向;不得进入地势低洼的区域;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先进行通风。
(2)防护服
佩戴自供正压式呼吸防护器(SCBA);穿戴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这些防护服不能或仅能部分隔热;一般消防防护服只能提供有限的防护作用,而在泄漏区无防护效果。
(3)现场疏散
泄漏
发生甲基肼的小泄漏事件首次隔离距离为30 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0.2㎞、夜晚为0.6㎞;大泄漏首次隔离距离为125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1.1㎞、夜晚为2.7㎞。
发生氯甲基甲醚的小泄漏事件首次隔离距离为30 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0.3㎞、夜晚为0.8㎞;大泄漏首次隔离距离为125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1.1㎞、夜晚为2.7㎞。
发生羰基镍的小泄漏事件首次隔离距离为60 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0.6㎞、夜晚为2.1㎞;大泄漏首次隔离距离为215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2.1㎞、夜晚为4.3㎞。
火灾
如果贮罐、火车或者槽罐车着火,可向四周隔离800 m,同时也可首次就撤离800 m。
3、应急措施
注意:本类物质的燃点均很底,灭火时用水可能不起作用。
(1)火灾
小火:用干式化学灭火剂、二氧化碳、水或抗溶性泡沫灭火。
大火:喷水、喷水雾或使用抗溶泡沫灭火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将盛有该品的容器运离火灾现场;筑堤收容消防用水以备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贮罐、运货汽车或拖车着火:与火源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或用遥控水枪或水炮灭火;使用大量的水淋洒冷却容器,直至火完全熄灭;如果容器安全阀发出响声或容器变色,要迅速撤离;切记要远离被大火吞没的容器;对于大火灾,应用遥控的水枪或水炮,否则应迅速撤离火灾现场,让其自行燃尽。
(2)泄漏
没有着火也要穿全封闭式蒸气防护服处理泄漏物;消除所有引火源(在紧邻泄漏区,严禁吸烟、闪光、火花或明火);所有用来处理本类物质的设备必须销毁;不要接触或穿越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终止泄漏;防止泄漏物质进入排水沟、下水道和封闭区域;泡沫可以用来抑制蒸气的形成。
小泄漏:用干土或砂子或其他不燃物质吸收或覆盖泄漏物,然后转移到容器中待处理;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被吸收的泄漏物。
大泄漏:在泄漏液体前筑堤以备进一步处理;水可以降低蒸气的生成,但不能防止 本类物质在封闭空间中燃烧。
(3)急救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呼叫120或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应实施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吸入或食入本类物质,请不要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需要人工呼吸,要戴单向阀袖珍式面罩或其他合适的医用呼吸器进行;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吸氧;脱去并隔离受污染的衣服和鞋子;若不慎接触本类物质要用自来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或眼睛至少20min;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暴露本类物质(吸入、吞服或皮肤接触)可发生迟发性反应;确保医务人员知道事故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上一篇:职业危害应急救援——腐蚀性气体
下一篇:如何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