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化工生产中的中毒急救

2011-03-1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

  在化工生产过程或检修现场,由于事故的突然发生,造成设备损坏严重泄漏,致使大量毒物外逸(溢)而引起急性中毒,为此,必须及时、正确地进行抢救,以挽救中毒者的生命,减轻中毒的程度和防止合并症的产生。

  急性中毒的抢救原则

  (1)救护人员在进行抢救之前,首先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切勿不采取任何措施,凭想象盲目施救,扩大事故恶果。

  (2)切断毒物来源,降低毒物在空气中的含量

  (3)抢救人员进行入事故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侦查毒物来源,采取有效措施,如采取关闭阀门,加强通风等。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一是将中毒者迅速移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并立即松开患者颈、胸部的钮扣和腰带,以保持呼吸畅通。同时,注意保暖和安静。在搬运过程中,切勿强拉硬拖,弯曲身体以防造成内伤、外伤,加重病情。

  二是清除毒物,防止沾染皮肤和粘膜。当患者皮肤受到腐蚀性毒物灼烧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并选用大量的冲洗剂(中和剂或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尤其应注意冲洗皮肤皱折、毛发和指甲等处的毒物。冲洗时间应在15~30分钟,此间防着凉、感冒。若毒物经口引起人体中毒,则应立即用催吐或洗胃等方法清除毒物。

  (5)促进生命器官功能的恢复

  (6)中毒者若停止呼吸,则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压背式、振臂式和口对口三种。口对口效果最好,但是,若是毒物经口引起中毒,应禁用此法。

  (7)及时解毒和促进毒物排泄

  (8)发生急性中毒,应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或消除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如采用各种金属络合剂与毒物的金属离子络合成稳定的有机化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采用中和毒物及其分解产物的措施,降低毒物的危害;采用利尿、换血疗法以及腹膜透析等方法,促进毒物尽快排泄。

  2.化学灼伤的现场急救

  发生化学灼伤,必须对患者迅速、正确地进行现场急救和处理,以避免或减轻伤害。

  化学灼伤的程度与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也同化学物质与人体组织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关。因此,进行现场急救,必须首先判明化学致伤物质的种类、侵害途径、灼伤面积及深度,以便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某些化学性灼伤,可根据皮肤被灼伤的颜色加以判别,如苛性钠和石碳酸的伤,皮肤呈白色;硝酸灼伤表现为黄色,硫酸灼伤表现为黑色,氯磺酸灼伤表现为灰白色,磷灼伤,局部皮肤呈现特殊气味,有时在暗处可见到磷光。确定灼伤化学品后,再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几种常见化学灼伤的急救处理方法见表。

  在进行现场抢救时,必须考虑现场情况,在有严重危险的情况下,应首先使患者脱离现场,送至空气新鲜和流通处,迅速脱下污染的衣着及佩戴的防护用品等。

  小面积化学灼伤后,创面经冲洗后,如确实致伤已经清除,则可采取相应的包扎或暴露治疗。中、大面积灼伤经现场抢救处理后,应送往医院救治。

表28.5几种常见化学灼伤的急救处理方法表

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碳酸钠、碳酸钾、氧化钙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2%醋酸溶液洗涤中和,也可用2%以上的硼酸水湿敷,氧化钙灼伤时,可用植物油洗涤

酸类:硫酸、盐酸、硝酸、高氯酸、磷酸、醋酸、蚁酸、草酸、苦味酸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中和,然后用净水冲洗

碱金属、氰化物、氢氰酸

  用大量水冲洗后,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再用5%硫化铵溶液湿敷

  用水冲洗后,再以10%硫代硫酸钠溶液洗涤,然后,涂碳酸氢钠糊剂

铬酸

  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洗涤

氢氟酸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直至伤口表面发红,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涂以甘油与氧化镁(2:1)悬浮剂,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

苯酚

  用大量水冲洗,或用4体积乙醇(7%)与1体积氯化铁(0.02%)混合液洗涤,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

氯化锌、硝酸银

  用水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深溶液洗涤,涂油膏及磺胺粉

三氯化砷

  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5%氯化铵溶液湿敷,然后涂上2%二巯基丙醇软膏

焦油、沥青(热烫伤)

  以棉花沾****或二甲苯,消除粘在皮肤上的焦油或沥青,然后,涂上羊毛脂

  如有磷粒附着在皮肤上,应将局部浸在水中,用刷子清除,不可将创面暴露在空气中或用油脂涂抹,再用1%2%硫酸铜溶液冲洗数分钟,然后,再以5%碳酸氢钠溶液洗去残留的硫酸铜,最后用生理盐水湿敷,用绷带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