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害品的危害及防治——苯乙腈
2006-04-1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苯乙腈又称氰化苄,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由苄基氯和氯化钠反应,粗产品通过减压蒸馏而制得。
分子式:C
8H
7N。相对分子质量:117.15。熔点:-23.8℃。沸点:233.5℃。饱和蒸气压:0.13kPa(60℃)。闪点:101℃。相对密度(水=1):1.02。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本品遇明火、高热可燃烧。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剧毒的氰化物气体。
危险货物编号:61641,UN编号:2470,CAS号:140-29-4。
主要用途 农药、医药、香料和染料的中间体,可用于制取辛硫磷、稻丰散、苯乙酸、青霉素和苯巴比妥等。
健康危害表现 毒作用与氢氰酸相似,并有局部刺激作用。吸入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倦睡、上呼吸道刺激、神志丧失等症状,可引起死亡。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经皮肤可迅速吸收。口服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急救措施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眼睛接触时,要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人中毒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给吸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给吸人亚硝酸异戊酯。误服者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就医。
预防措施 生产过程密闭。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隔离式操作。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可能接触毒物蒸气时,要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和事故现场处理时,要戴空气呼吸器。穿相应防护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更衣。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有关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本品属毒害品,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注意防潮和雨水侵入。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不得在居民区和人口密集区停留。